爱迪生

世界大发明家爱迪生(1847—1931),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一个地位很低下、家境贫寒的家庭。父亲从事农业和木工,母亲曾做过教师。

爱迪生是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人,他的各种发明加起来有两千种左右。拿他 1882 年的发明计算,平均每两天半就有一种新发明。

但是,就是这位著名的发明家,一生中只在学校读过三个月书,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他的童年时代是在妈妈的影响和教育下成长起来的, 是充满幻想和好奇心的时代。

爱迪生是家里 7 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爱迪生小时候身体瘦弱,不爱活动,又很少讲话,性格也很沉静。幼小的爱迪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动脑筋,脑子里总是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看见大树就想,为什么会发出绿芽?秋天来了树叶为什么会落?为什么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而又从西方落下?可不可以把闪电取来供人们照明?钟表为什么会永不停息地走动?⋯⋯而父亲常常被这些问题所问倒,答不上来,只好叫爱迪生去问他妈妈。母亲做过教师,理解孩子的心情,对于爱迪生提出的各种奇怪的问题, 一点儿也不嫌麻烦,总是尽可能地给他科学的解答,并且想办法启发他去动脑筋思考问题。

爱迪生 5 岁那年,对母鸡孵蛋产生了疑问,他就跑去问妈妈:“那只母鸡坐在鸡蛋上面干什么?”

妈妈耐心地说:“这是鸡妈妈在孵小鸡。它怕它受凉,把鸡蛋盖得暖暖和和的,小鸡就可以孵出来。”

当天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吃晚饭时,全家人到处找他,最后还是爸爸从鸡窝里把他找出来了。当时他正满头大汗地坐在鸡窝里孵小鸡。妈妈从鸡窝里把他抱下来时,他的屁股上粘满了鸡蛋清和鸡蛋黄,可是妈妈并没有责怪他,而给他讲解人不适合于孵小鸡的道理。

爱迪生 7 岁的时候,随家到了休伦港。他在那里上了小学。爱迪生求知欲强,学得津津有味,就是喜欢对老师讲的每一个问题都刨根问底。但他的老师恩格尔,却最讨厌学生提问题,动不动就会给学生一顿皮鞭。有时爱迪生当着同学们的面向老师提些稀奇占怪的问题,弄得老师张口结舌,很难堪。老师就骂他是个“傻瓜”。爱迪生心里想着哪有这样教人的老师,比妈妈差远了。因而他对老师的课也听不进去,考试起来在全班倒数第一。

3 个月后的一天,老师就宣布爱迪生被开除了,并对赶到学校的爱迪生的母亲说:“这孩子学习不用功,还老喜欢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扰乱课堂秩序,影响他人学习,我已没办法教他了。”

爱迪生因为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很伤心,妈妈对他说:“跟我回去吧,以后妈妈教你。”

这样,仅上了 3 个月学的爱迪生离开学校后,就在妈妈的指引教导下学习,他读了英文、算术、历史和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通俗读物,还读过许多世界名著。妈妈的教育启迪着爱迪生幼小的心灵。他最喜欢做化学试验,逐渐成了一个实验迷。他把母亲给他的零用钱攒起来,用来购买化学药品,又找来两百多个瓶子,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办起了“实验室”。他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工作到深夜,对外面孩子们的游戏一点儿也不感兴趣。爱迪生的母亲很支持儿子的实验,有时专门给他买些有关的书,爱迪生就照着书本上所

说的办法,一一亲手实验。

到爱迪生 12 岁时,因为家境贫困,无法从经济上支撑他所热爱的实验工作了,于是他便到火车上去卖报,这样既可以赚钱维持生活,还可以购买实验用品。火车一到终点,他还可以到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去读书。他把火车上行李车的一角当作“实验室”,在列车上继续他的实验。有一次,列车前进时,把架子上的一瓶磷震下来了,引起行李车着火。列车长赶来狠狠打了他几个耳光,他的右耳被打聋了。但爱迪生并没有气馁,他将列车上的实验室搬回家里继续实验。

1863 年,爱迪生 16 岁,这一年给他带来了好运气。这年有一天,爱迪生在车站卖报纸时,救了一个即将被脱节的火车车厢夺去生命的小男孩的性命,而这个小男孩,正是克勒门斯车站站长的儿子。站长为了报答爱迪生对儿子的救命之恩,愿意将自己平生所学电报技术传授给他。

从这时起,爱迪生的研究就集中在电学方面了,他先后发明了多种电器, 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爱迪生自己对别人评价说:“天才,是 99%的血汗, 加上 1%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