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

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于 1564 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萨城。父亲凡山佐是个做衣料生意的商人,家里开着一个小铺子,一天做不了多少生意,整天过着穷日子。

平时,伽利略的父亲喜欢弹奏琵琶,同时还能作曲,但是没有办法靠音乐谋生。父亲还喜欢研究数学,可是当时人们还不知道数学的用途,连大学里也没有专门执教数学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当然不愿意儿子学音乐和数学,父亲想要伽利略当医生,做医生一天可以看好几号病人,挣的钱不少。

伽利略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喜欢数学,喜欢天文,脾气还比较倔强。在他八九岁时,他就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会动”的玩具。晚上喜欢在外面观察星星,好像那儿有不少秘密。他常常向大人们提出一些在当时看来十分离奇古怪的问题,比如“我们的世界是否像月亮一样?”“星星和太阳哪个离我们近?”当时,谁也回答不了他的问题。

他 8 岁时,他父亲凡山佐决定把伽利略送到伏伦勃罗萨修道院的一所学校去学习,那时欧洲的教育、科学都受神学的支配,许多学校都是附设在修道院里。

但父亲并不希望儿子将来做一个修道士,在他 17 岁时,父亲让他进入比萨大学学习。在伽利略的心里塞满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他总是不停地问老师, 有的老师看不惯,责备他:“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只不过是个孩子,应该听我们的话,接受我们的观点。”

伽利略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说:“老师有的地方讲得对,有的地方讲得不对。譬如说亚里士多德(希腊哲学家)永远正确,我看不一定,亚里士多德生活在两千多年以前,从那时以来,许多事情都已发生变化,他的话怎么会永远正确呢?”

伽利略的话得到了印证。

对于“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从空中落下,哪一个落得快些”这个问题, 古代(当时已是两千年以前)的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重的物体落得快。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何况亚里士多德名气很大,这一论断还没有人怀疑过。可是伽利略认为重的东西和轻的东西从空中同时落下来,应该同时落地,没有快慢先后,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做了世界科学史上很有名的实验:将一重一轻的两个铁球,拿到意大利比萨斜塔的顶层,然后,他同时放手,让铁球自然下落,结果,两个铁球同时相伴到达地面。当时围观的人很多,人们都惊呆了。这一实验结果,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令世界为之震动。

善于思考,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有一天晚上,伽利略走进比萨教堂,看见教堂的屋梁上,那悬挂着的吊灯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好奇的伽利略望着来回摆动的吊灯入了迷。忽然,他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这吊灯来回摆动所需要的时间是不是相等呢?于是,他马上用右手按着自己的脉搏,口中默默地数着。经过多次观察,他惊奇地发现,吊灯每摆一次所需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伽利略非常兴奋,平凡的迹象中隐藏着至今尚未被人们发现的真理。吊在空中的物体,在外力的推动下来回摆动,看见过这一现象的人太多了,还

没有人研究过这里面的问题,今天,自己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

从教堂回到家里,他找来一根绳子吊着一块石头让它来回摆动,进行反复试验,结果他又发现:摆动一次的时间与绳子的长度有关,即绳子越长; 摆动一次的时间越长,绳子越短;摆动一次的时间也越短,绳子长度固定, 则摆动一次的时间相等。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是一条很重要的物理定律,后来,人们称它为“摆的等时性定律,”即“单摆定律”。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称之为“伽利略摆”。

观察、思考、实验,使伽利略充分显露了他的才能。从此,他走上了研究科学、追求真理的道路,在世界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