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

陈景润,出生于 1933 年,福建人,我国当代杰出的数学家。对证明世界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陈景润的一生是勤奋、踏实的,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时间的珍惜,时时鼓舞着青少年学生。

福州英华中学是陈景润的母校,曾有人去做过调查,发现学校图书馆的借阅卡片上好多都有陈景润的名字,有的书还借过两次。陈景润上中学时, 已经对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钻研数学,他成天捧着书本看,成了一个读书迷。那时他们班上的同学爱给读书用功的同学起绰号,他们把陈景润叫做“Booker”,这是英语中“书本”一词,外号的意思是“书呆子”。陈景润是个读书迷,便成了班上有名的“Booker”了。

陈景润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是沈老师,他知识很渊博,教育学生也很有方法。一次,沈老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数学故事:

十八世纪,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经过反复的演算,发现了一种带有规律的现象——任何一个大于 2 的偶数,都能表示为两个素数(质数)之和。如6、8、10、12⋯⋯这些偶数分别能以 6=3+3;8=3+5;10=5+5;12=5+7⋯⋯ 的形式表达,都能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哥德巴赫却怎么也找不出一个恰当的方法予以证明。

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哥德巴赫求助于当时的著名数学家欧拉,但欧拉花费了多年的精力,到死也没有证明出来。

近两百年来,各国数学家都力图去证明它,并为此耗费了不少心血和时间,但始终没有人能证明出来。于是,“任何一个大于 2 的偶数都能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这样一种带有规律的问题,便成了自然科学中“皇冠上的明珠”。

沈老师讲完课后,课堂里顿时活跃起来了,有的同学说:“这有什么难的,我能证明。”引起了一阵哄笑。陈景润没有笑,他陷入了静静的沉思。这道神秘莫测的大难题,使陈景润着了迷。从此采摘皇冠上的明珠这一美好的愿望,便深深地埋藏在少年陈景润的心里。

自从被哥德巴赫猜想吸引后,陈景润就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由于家境困难,陈景润读完高二就失学了。但离开学校后,他仍继续自学数学课程。

经过刻苦努力,1950 年秋天,陈景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数学系。陈景润倍加珍惜良好的学习条件,每天很早就起床,晚上又最晚才睡觉, 整天都钻到书本中去了。所以“Booker”这个中学时用过的外号,又在大学被沿用了。

爱读书,成了陈景润一生唯一的嗜好。他不爱打扮自己,他的鞋子经常忘了系鞋带,衣服钮扣也忘了扣齐。他对吃饭也很马虎,常常很晚才去食堂, 有时过了开饭时间,他就拿个冷馒头,舀点蒸馒头后的蒸锅水,一边嚼,一边喝。

陈景润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后,依然如饥似渴地不断读书学习,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学习,确实是“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