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厚

杨乐、张广厚是我国近年来成长起来的青年数学家。他们进行数学基础理论研究,发现了函数值分布论方面的“方值”与“奇异方向”之间的具体联系,摘取了数学高峰上的一颗明珠,被世界上称作“杨张定理”。也许有人会认为,他们那么年轻,就作出了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准是天才。他们真的是不是天才呢?如果说是的话,那么,他们的天才主要来自勤奋。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张广厚已到了上中学的年龄。旧社会家里穷,他没

有上过小学,全靠自己自学一些小学课程。考中学的时候,老师出了十道题, 张广厚只做了三道。数学考试不及格,他落榜了。

这对张广厚是个沉重的打击!听到这个消息,他心里火辣辣地难受,但他表面上仍不动声色,让眼泪流进心里。“咬咬牙,赶上去,”张广厚心里暗自发誓。

小时候,妈妈常常给张广厚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在受到挫折的时候,重温妈妈讲过的这个故事,张广厚受到启发:是的,不管别人跑得多快,自己也不要受诱惑,不受干扰,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打牢基础。

张广厚的父亲是煤矿工人,家住矿工宿舍。矿上为了给矿工子弟补习功课,办了个补习班,张广厚如鱼得水。

在补习班里,张广厚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学生。他常常天不亮就来到补习班做题,学校的大门没打开,他就跳进墙去;教室的门锁着,他就在路灯下自习,把老师布置的习题一道挨一道地先做一遍。老师来上课的时候, 他早已自学了两个小时,老师讲的内容他不但理解得好,对重点、难点也把握得准。老师讲完课,张广厚再坐下来认真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经过三个月的苦读,张广厚数学进步很快,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唐山市开滦二中。

张广厚学习数学,注重练好基本功。他对自己有三点要求,第一点要准。开始做题,他不要求快,但是每题必须准,不能有差错。第二点是快。在有了一定基础以后,他要求自己做题要有速度。为了保证做题速度,做题的时候,他借块表放在桌子上,集中精力掐着表算时间,一次比一次要求快。第三点是好。好就是书写、格式都要工整,步骤要严密。这种严格的训练,培养了张广厚的好学风,为他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张广厚学习数学,还喜欢自己“憋”。遇到难题,宁可自己憋几天,也决不问人。在得到解决后,他简直是全身畅快。

从中学到大学,同学们都知道张广厚数学成绩优异,在张广厚的记分册上,全是满分,大家都叫他数学尖子,但却不知道这个数学尖子的名称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初进北大数学系时,第一次测验,张广厚只得了两分,他心里如刀割般难受。他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之后,又决定踏踏实实下苦功夫去追赶。

他是一个善于把决心付诸行动的人,为了牢固地打好数学基础,他每天演算 12 个小时。他除学好功课外,又给自己规定了许多学习任务。他找来各种习题集,自已一道挨一道地做,终于,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张广厚扭转了数学分析课的被动局面,由“两分”一跃而成为“尖子”。“勤奋努力便成天才”,张广厚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一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