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同情心

(一)

我在某中学初三(1)班听观摩课。课间 10 分钟时学生们都狂奔出教室, 我也随之来到操场。男生踢一个没有多少气的足球,连蹦带跳,又喊又叫, 那股认真劲儿、开心劲儿使人可以忘掉一切。女生们呢,她们围在一起打乒乓球,玩得也是有滋有味儿。

同这幅欢愉的场面有点不谐调的是,有一个女生像离群的孤雁,站在廊檐下,痴痴地望着这一切。正在这时,班主任走过我身旁。这是一位中年女教师,我们在一起谈过几次,比较熟悉了,她知道我正在观察什么,小声儿对我说:“她就是钟小丽。”

“她为什么不去和同学们一起打乒乓球,是人家不欢迎她,还是她不想去?”我问。

“两个原因都有。”

我仔细看了看,站在廊檐下的钟小丽长得水灵灵的,像她这种年龄的少女,在青春萌动期体形上该有的变化,她都有,两只大眼睛虽然是抑郁的, 但明显地表现出天资的聪颖和机灵。

“不少的缺点和毛病。”老师说。“主要的是⋯⋯”我提出问题。

“主要是爱说瞎话儿,传瞎话儿,搬弄是非,因此在班上受孤立。” 好端端的一个姑娘,怎么爱说瞎话儿呢?我想不清楚,找不到答案。可

是,一种想找到答案的心理驱使我,把它当成一回事儿,深究下去。

我先是在同学中,特别是在女同学中了解她平常都说了些怎样的瞎话儿,传了些怎样的瞎话儿。

甲生:钟小丽有一次上我家,正赶上我妈在骂我,我妈说我都是大姑娘了,还在外边“野疯”,把衣服都弄脏了,也不知道勤洗勤换,我妈说我“野疯”,是指我爱跑爱玩儿。可是,真没想到,第二天,钟小丽找我们班上最看不起她的一个女同学说:“我告诉你个最新的绝密消息,××(指甲生) 在外边乱交男朋友,还写情书,被她妈妈发现了,连打带骂,折腾半夜。” 你说,这瞎话儿编得多么离题儿、离谱儿?她瞎编,说起来还像真的似的。从此我算认识了她,再也不理她了。过了没几天,她看我不理她,又往上凑。那天,在放学路上,她追上我说,“我告诉你个绝密消息。”我不相信,不理她。“同你有关系,”她又说。我这才半信半疑地听她说。她告诉我,班长打了一份小报告儿,列了四五个人的名字,其中有我。我问:“咋啦?我犯了什么错误?”她说,凡是跟班长不对头的,都被列上了,理由是这些同学上课精神不集中。后来我们发现,被钟小丽的瞎话儿骗了,班长给老师写的字条,是本周值日生名单,根本不是小报告儿,真是捕风捉影。

乙生:我是个男生,跟他们女生来往不多,可是钟小丽把瞎话儿竟然编到我头上来了。那天,在操场上做完体操往教室走的时候,她从后边跟上来, 对我说,×××骂你“德性”。我问她是什么时候骂的,她说就是刚才。于

是,我去找×××,质问他为什么骂我“德性”。不问不要紧,一问,××

×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正和同学议论昨晚的电视节日,戏中的特务非常坏,大家骂他“德性”。就是这么简单的事,钟小丽硬把它扣在我头上, 差点引起我和×××之间的争吵。之后,我去质问钟小丽,为什么这样挑拨? 钟小丽先是一愣,自言自语地说:“又是我弄错了?”我接着追问:“你这样无根据地乱传瞎话儿,有什么好处?”钟小丽流出了眼泪嗫嚅着说:“我还不是为你好?”“有什么好?制造矛盾,增加摩擦,我们一个班集体,全让你搅散了。”我带着气,说了这样一些过头的话,钟小丽听了以后,用两手抱着头,俯在桌子上哭了老半天,哭得可伤心了。我真不懂,钟小丽为什么非要这样呢?明知道说瞎话没有好处,她还偏偏要说,说个没完,这不成了精神病了吗?

(二)

那么秀气的一个姑娘,怎么会是精神病呢!我不相信钟小丽这种毛病没有根源。

通过多方面了解,我找到了解开这个谜底的线索。

钟小丽的家境很不幸。从她记事起,她就天天看见父母吵架。父亲是个知识分子,搞技术的,为人比较厚道,也还讲道理。母亲原是文工团的舞蹈演员,年龄大了,跳舞长进又不大,以后被安置到工厂,由于没有任何特长, 在工厂当了个普通工人,又由于工作不安心,老也干不出什么成绩来,这真是所谓“心比天高”,“命比黄连”,一肚子的气只好朝丈夫撒。天长日久, 丈夫也不吃这一套,就在家里形成了一个永不休战的战场。

钟小丽从小就羡慕别的小朋友家和和美美地生活,她甚至想,只要爸爸妈妈不吵架,叫我天天给你们跪着都行。每当她看到爸爸气得哆嗦,连饭也不吃时,就心疼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端过一杯水去:“爸,喝口水吧。”啪! 不知妈妈从什么地方跳过来,一把夺过杯子,摔在地上,摔个粉碎。此时, 小丽吓得哭起来,爸爸心疼孩子,上前一把抓住妈妈头发,猛扯猛拉,疼得她嗷嗷叫。此时,小丽心疼妈妈,跑过去帮助把爸和妈拉开,然后俯在妈妈身上哭泣。

小丽渐渐长大了,父母依然不和。

妈妈有时在背后问小丽:“你爸说我什么啦?”

小丽据实回答:“我爸说,你若再不讲道理,就要砸断你的腿。”

这又是一场战争:爸爸下班进家后,妈妈一头撞过去:“你砸,你砸, 看你砸断我腿⋯⋯”

爸爸有时在背后问小丽:“你妈说我什么啦?”

小丽也据实回答:“妈说,回家吃现成儿的,没门儿,饿死你!”

妈妈进门后,发现爸真的没做饭,问为什么,爸说:“看谁饿死谁!” 就这样,又是一场战争。

小丽上中学一年级了,是大孩子了,她想:说实话不行,她说的实话往往是爸妈吵架的导火线,要想家庭和睦,她得编瞎话。

妈妈又在背后问小丽:“今天你爸骂我了吗?” “没有。”小丽开始编瞎话了:“我爸说您今天厂子里活重,叫我买两

支冰棍慰劳您。”

这天没吵。

爸爸也在背后问小丽:“你妈今天讲我的坏话了吗?” “没有,我妈说,您今天中午吃得少,一定饿了,晚饭应该早开。”显

然又是编的。

不管怎么说,这办法竟使这个家庭保持了相当一段平静。可悲的是,钟小丽,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学会了编瞎话,而且成了一种不由自主的习惯。

在家里编瞎话,顶用一阵儿,不久,她父母照吵不误,女儿的一片苦心, 什么也没换来。这对夫妻终因矛盾太深,不得不离异。

在法庭上,审判员曾问小丽:你愿意要爸爸还是要妈妈?你跟谁?小丽咬着牙说:我都要,爸也要,妈也要。生活无情,命运无情,父母离婚,她被判给母亲,由父亲按月付生活费。

钟小丽在梦中哭醒,喊着:人家孩子有爸也有妈,我为什么不能?为什么不能?

自此,小丽伤心极了。在班上,她觉得比别人低一等。由于她有编瞎话的毛病,同学们厌恶她,疏远她,甚至鄙视她。

时间久了,钟小丽就变成了一个现在这样的人。她想摆脱孤立的局面, 她想同大家一起跳,一起闹,一起玩,她受不了没人理的滋味,为此,她走上一条尽量讨好别人的道路。有时编瞎话讨好人,有时用说三道四的办法希望取得同学的好感。可是,她哪里想到,越是这么做,越令人生厌,终于成了孤雁。

(三)

同学们啊,当你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你是怎么想的呢?你觉得钟小丽可恨吗?可厌吗?可怕吗?如果你们是她的同班同学,你情愿躲着她,或是大声斥责她吗?

她的所做所为,的确令人讨厌。像小说中描写的长舌妇,好事都让她搞坏了。

可是,在我了解了小丽同学的遭遇、不幸和她面临的严酷现实后,我首先产生的感觉不是厌恶,而是很强烈的同情心!人的性格的产生,人的品行的形成,人的行为的发生,有天然素质的原因,但还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小丽的家庭给了她一些什么?没有温馨,没有爱。相反,是苦闷,是欺骗,是失望。人,谁不应该有一个梦幻般的少年时代?谁不愿有一个无忧无虑、朝气勃勃的精神世界?

钟小丽没有。

朋友们,如果你们周围有一个或几个钟小丽,请不要嫌弃他们,伸出你们热情的手,把她们或者他们拉到集体中来,用你同情、友爱、真诚的心火, 补偿她们或他们失掉的一切吧!一正压百

请允许我隐去他们的真实姓名,以 A、B、C 代替三个学生的名字。事情发生在某县二中。

A 是女生,在初中时,她的学习成绩全班第一,当文娱委员,各方面都很顺利。进入高中以后,她厌烦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心思越来越乱,眼看“当一名大学生”的愿望“泡汤”,她越发失去信心,果然,高考预选就未通过。在家长的再三说服下,她参加了本校的复读班,准备下年再考。

事情就出在复读期间。

一天晚上,晚自习过后,同学们相继都离开了教室,只剩下 A 和一个男生 B。B 找 A 请教一道数学题的解法,忽然,B 拉住 A 的手,问:“我对你怎么样?”A 不假思索地回答:“不错呀。”B 又问:“你猜我为什么对你好?” A 只有摇头。B 突然冒出一句:“因为我爱你!”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爱情”吗? A 没有体验,她感到有一种莫明其妙的感觉产生。她真的接受了 B 的求爱,不久即以身相许,走过了头。

事后当人们询问 B,你为什么会找 A“求爱”时,他说我看 A 长得漂亮, 平时说话随随便便,作风轻浮,又不钻研功课,就对她下手了。

尽管他们使用了“爱”这个字眼儿,实际上他们之间并没有爱,没过多久,因为一两句话不和,就分手了,宣告了“恋爱”的失败。

A 从这件事情当中吸取了什么教训?一点也没有,自此,更加无心向学, 作风更加轻浮,与同班的男生 C 又搞起“恋爱”来。他俩整天眉来眼去,传递小条,私下约会,完全置学习于不顾,A、B、C 三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全都直线下降。

男生 C 也向 A 提出了无理要求。A 经过思索后,没有答应,而且提出终止这种关系,不谈了。C 听后,威胁道:“没那么容易。”果然,C 采取一系列卑劣的行动,如撕她的本子,扔她的东西,以激怒她。她想上告老师,但又怕张扬出去难听,只好忍气吞声,过着屈辱难忍的日子。一天,C 扔给她一张纸,上边写着:你若还不跟我出去(鬼混),我就杀了你们全家。

A 拿到这个条子慌了。怎么办?如果她把条子交出去,肯定会招来各种舆论。如果上告司法部门,司法部门把他抓起来,判不了几年,他从监狱放出来,会加倍报复。最使她感到不安的是,威胁到她的父母安全,这无论如何是不行的。事情至此,A 觉得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无可奈何,只有乖乖地答应了 C 的兽性要求,多次发生关系。她想尽快摆脱这一切,想到外地亲戚家躲避,又怕 C 伤害她父母;不走开,确实找不到出路,她消瘦了, 精神恍惚了,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那种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少女的笑声, 再也不属于她,她只能在焦虑和不安中度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突然想起一个念头:应该找一个人暗中保护自己。为此,她又找了已断绝来往的B。B 听了她的叙述之后,很气愤,并表示愿为此“赴汤蹈火”。

B 还再三表白自己“爱”着 A,这使 A 壮了胆,盘算解决的办法。

C 仍在死死纠缠着 A,甚至当着老师的面约她出去,这使 A 忍受不了,她产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杀了 C!

当她把这个念头告诉 B 时,想不到 B 竟说:“我愿助你一臂之力!” 就这样,两人共谋了一个杀人的方案。

A 约 C 晚上 8 点在山上某处见面。在阴沉沉的夜里,A 和 B 用事先预谋的方案,由 A 把 C 骗到一个地方,B 从暗处跃出,抡起木棒,把 C 击倒在地,A 和 B 致 C 于死命,并伪造了现场,做出 C 跳崖自杀的假象。

第二天,在教室里,A 和 B 被铐上了手铐。两个 19 岁的学生,从他们自己的教室里走向监狱。

经过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A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B 被判处无期徒刑。

不论是认识他们的,还是不认识他们的,听到这个判决后,都惊讶不已, 一方面说,他们罪有应得,法律是不讲情面的;但一方面又说,小小年纪,

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成了终生囚徒,可悲、可叹、可怜! 在法庭上,法官曾问 A:“你还有什么话说吗?”

A 非常动感情地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现在已成了一个罪犯,我的犯罪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给三个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我只想通过你们向全社会呼吁:在校学习的学生,千万不要过早地谈恋爱,更不要盲目草率地谈恋爱。姐妹们,记住我这血的教训吧!”

是啊,A 的教训是血的教训,谁听说这件事,都不会不受到触动,更不用说那些与上述三个学生处境有相似之处的同学们了。笔者在了解到这个事件的前前后后实情之后,同样是心绪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翻滚过几道思考题,始终没有找到答案。但有一个感觉,不妨把这个感觉写出来,与中学生朋友们一道研究一番。这就是:三个学生的悲惨结局怪谁?

我不赞成“事后诸葛亮”,但也不要觉得自己对什么都能先知先觉。当 B 向 A 在自习课后仅仅表白了那么一句话,A 就接受了他的“爱”,我们可以肯定,其后果不妙,因为太草率,更不用说那“以身相许”的举动了。这个责任要谁来负呢?A 认识了,那是在她堕落成囚徒之后才觉悟了,但为时已晚。恋爱,这是每一个成年人的权利,谁都有权利饮这一杯人生的美酒。恋爱是婚姻的前奏,是序曲,它还是人生、社会赖以继续和发展的必然过程。然而,它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那是一道不能轻易闯入的关隘,道理很多, 也很简单,因为我们年少,涉世未深,还驾驭不了人生当中这么严肃的大课题。多数中学生都这么做了:他们把这个题目放在将来去做。而 A 却不这样, 她是那么轻率地答应了 B,又轻率地失了身。之后又轻率地答应了 C,又不考虑后果地杀了 C。悲剧就是这么演成的。在法庭上,她大声疾呼:“在校学习的学生,千万不要过早地谈恋爱,更不要盲目草率地谈恋爱。”这里边就包含了她对自己“轻率”的反省。

平时,我如果对某位中学生朋友说:请努力学习吧,中学阶段时间太宝贵,一定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完成学习任务上⋯⋯同学会说我老生常谈,空洞说教。因为老师是这么说,家长是这么说,书上也是这么说。谁还不知道,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可是,当我在讲述 A、B、C 三个中学生的种种瓜葛以及他们的悲惨结局的过程中,你也许会想到,“劝学”不是空洞的说教, 不是老生常谈,而是脚踏实地的生活“真经”。一正压百邪,努力学习就能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充实。否则,像 A、B、C 那样,就会感到空虚无聊, 甚至导致可悲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