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多彩——各地灯会
我国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全国各地的花灯种类繁多,形态千变万化,制作技艺也各具特色。花灯又名“彩灯”,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
元宵节彩灯,各地均有出名的产品,如北京的宫灯、上海的龙灯、广东的走马灯、浙江的硖石灯、哈尔滨的冰灯、四川的自贡灯等,都是蜚声古今,享誉灯坛的。
元宵节彩花灯体现了各地各民族的才智巧思,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综合艺术。
定型于隋朝的元宵灯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词生动地记述了南宋时的灯会盛况。这是一个极富游乐性质的群体节俗活动,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种沿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不仅局限于在元宵前后赏灯,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处处可以看到灯会的影子。
灯会始于汉代,兴于唐代,盛于宋代。
春节刚过,人们迎来的便是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个节日最突出的景观,就是围绕张灯、赛灯、赏灯等一系列灯事活动而展开,因而也称“灯节”。
早在2000多年前,汉武帝就“结灯为山,癸祀太乙”。关于灯会的由来,民间还有许多传说。
关于灯会的起源,还有的人说源于晚唐时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灯不同”,随着商品经济、自然科学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推动灯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隋书》上说:
每当正月,绵亘八里,列为戏,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光烛天地,自是每年以为常焉。
由此可见,在隋朝时便形成了灯会。在隋朝,元宵灯节受佛教的影响,除点灯笼之外,还特制一种灯轮,或称花树,轮上还挂若干盏彩灯,是灯会上的主要供具。
隋炀帝一反其父限制压抑观灯的做法,将元夕灯节的规模、场面以及娱乐活动发展到空前的程度。
《资治通鉴·隋纪》中写道:正月十五夜晚洛阳端门一带“戏场默默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由此可见,我国的元宵灯节在隋代已经基本定型。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文化昌明,国力强盛。元宵灯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受到经济文化的有力驱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代的史籍称灯节为灯影之会,自此,元宵灯节则又称灯会、元宵灯会了。
唐朝的皇帝们为了显示与民同乐,不仅是元宵灯节、灯会的决策者、倡导者,而且是积极的参与者。不仅自己微服逛街观灯,而且还允许皇亲国戚及臣僚观灯。元宵及前后各一日,正式成为国家规定的假日,各官署都要停止办公。
而且在这三夜,连平时执行夜禁的武装部队也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高枕无忧,观灯游乐了。
三夜的开禁,都市中的士民可尽情游乐,即使涌进宫城,御林军也不得干涉。唐代历朝皇帝例行在元宵之夜御楼观灯,以庆天下太平,以示普天同庆。
宫廷、寺观、显宦府邸、富豪宅第都设山棚,搭彩楼,不惜重资,盛造灯笼以争奇斗艳,大街小巷也都挂满了灯,一时间亮如白昼。
连异邦诸国的贡品中也有珍奇的灯品,可见,邻国也知道大唐皇帝的爱好以及中原灯节的繁盛了。
711年,元宵灯会,长安安福门楼门外的灯轮高达20丈,披饰锦绣,镶嵌金玉,点灯50000余盏,如同一株高大的灯树,光焰四射,照亮半个宫城。宫女千余人在灯轮之下载歌载舞,连续三夜,成一代盛观。唐睿宗及皇太后、皇后、太子、公主均在门楼上观赏。
唐玄宗时,这位颇有才气的风流皇帝更注重灯品的精巧、灯会的排场和娱乐的多样化。《广德神异录》记载,每年灯节,玄宗下令“大张灯彩,自禁中至殿庭皆设蜡炬,连属不绝,洞照宫殿,荧煌如画。”
在元宵灯节之后,玄宗还“张临光宴,白露转花,黄龙吐水,金凫银燕,浮光洞、攒星阁,皆灯也。”
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掌握皇宫内营造杂活的尚方司工匠毛顺,巧思独运,技艺精湛,用竹竿缚以彩绸,扎成灯楼12间,高达150尺,缀悬珠玉金银,上扎各类兽形之灯,或龙凤,或虎豹,皆栩栩如生。
微风徐来,金玉交响,龙腾虎跃,光彩熠熠,闻者蜂拥而至,流连忘返,无不盛赞其巧夺天工。
唐诗人卢照邻的诗《十五夜观灯》生动地描写了元宵灯会的盛况: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由此可见,在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
[旁注]
青玉案 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的“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的诗句,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67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辛弃疾、贺铸、黄公绍、李清照等人都写过青玉案。
佛教 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悉达多创立,他姓乔达摩,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佛,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太子 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儿子称为太子。古代取得皇位或确立太子,都须发布诏策文书,因此称取得皇位、确立太子等为“策立”。从汉朝开始各个朝代就开始有立太子这一正式惯例,但是到了清朝雍正以后鉴于太子之争过于严重,就将立太子一制废掉,不再立太子。
尚方司 古代制办和掌管宫廷饮食器物的宫署。秦代始置,属少府。汉末分中、左、右三尚方。魏、晋沿置,东晋仅设置尚方。南朝宋、齐有左、右尚方。梁分三尚方署。北朝魏孝文帝改少府为太府,北齐因之。隋炀帝分设太府寺与少府监。唐沿置。唐以后,元代只设置中尚监。明废。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南宋词人、军事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唐睿宗(662年~716年),李旦,又名旭轮,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共在位8年。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称太上皇。逝后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卢照邻(636年~695年),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人。曾拜孙思邈为师,以行医为生。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代表作品有《卢升之集》、《幽忧子集》等。
[阅读链接]
唐代的元宵灯节、灯会中,制灯工艺更趋精美,文化内涵更为丰富,远非前代所能比拟。
唐代刘肃所撰的《大唐新语》记载:“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驰禁,物许夜行。贵游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骈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夸竞。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作者数百人,惟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殿中侍御史崔液三人为绝唱。”
这正是唐代灯节的雅致之处和文化氛围之所在,元宵之夜竟有数百名诗人竞相赋诗,其规模之大,其佳作之多,是前代难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