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宫设置重要坛场法器
法门寺作为唐代皇家寺院,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每次迎奉佛骨,皇帝和大臣都要供奉大量的物品,这些物品后来被唐僖宗下令封闭在法门寺地宫。
在法门寺的地宫中,除唐代皇帝珍藏的佛指舍利外,还有唐懿宗年间珍藏的用作地宫中供养佛舍利的金银器具121件。其中,唐懿宗与唐僖宗父子供养的金银器就达100余件。
这些生活用具有出自浙西民间工匠之手的浴洗佛像的浴佛盒,也有来自宫廷作坊文思院的一整套系列金银茶具等珍品。
鎏金壶门座茶碾子通体呈长方形,由碾槽、辖板和槽座组成。槽呈半月形尖底,与槽座焊接。槽身两端为如意云头状,两侧各有一只飞雁及流云纹。槽座嵌于槽身,座壁有镂空壶门,门之间饰天马流云纹。
茶碾子打开后,上置纯银锅轴,轴刃有平行沟槽,轴杆圆形,中间粗两端细,其上錾刻“五哥”两字,表明此器为唐僖宗供奉。轴孔四周錾团花,外饰流云纹,錾文上有“碣轴重一十三两”,轴可来回转动。茶碾子是碾茶器,在煮茶时,供碾碎饼茶之用。
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茶罗子通体呈长方形,由盖、罗、屉、罗架、器座组成,均系钣金成型,纹饰涂金。盖顶錾两体首尾相对的飞天,并衬以流云。盖刹四周各饰一和合云。罗架两侧饰执幡驾鹤仙人,另两侧为相对飞翔的仙鹤,四周饰莲瓣纹。
罗和屉均为匣状,中夹罗网,屉面饰流云纹,有拉手。罗架下有台形座器,设镂空壶门。茶罗子,即茶筛。它是饼茶经茶碾碾成碎末后作筛茶用的。
金银丝结条笼子有盖,直口,深腹,平底,四足。盖为穹顶,笼有提梁,盖与提粱间有链相连。整个笼子用极细的金银丝编织而成。条结笼子,主要供烘烤饼茶后,趁热装入纸袋,作为一种贮器,暂存于此。
鸿雁球路纹银笼子是烘烤饼茶的用器。因唐时人们饮的是饼茶,饮茶时要将饼茶先进行烘烤后,再经碾碎,方可煮茶饮用。
鎏金双凤衔绶带御前赐银方盒的盒体呈扁方形,盖身上下对称,以子母口扣合。盖面中心为口衔绶带相对翱翔的双凤团花,角隅錾十字绶带花结纹样,盒底内外有同心圆旋削的痕迹。圈足与盒身焊接而成。底外壁竖錾“诸道盐铁转运等使臣李福进”,盖面墨书“随真身御前赐”6个字。
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的盒体呈菱弧状,上下对称,以子母口扣合。盖面内以联珠组成一个菱形,与周边呈相斗的布局。
内菱形中部錾两只腾跃的狮子,四周衬以莲与缠枝蔓草,内外菱形的角隅饰背分式西番莲纹样,腹壁上下均錾二方连续的莲叶蔓草,圈足饰一周简莲瓣。盒底外壁竖錾刻4行33字:
进奉延庆节金花陆寸方合壹具重贰拾两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使臣李进。
鎏金十字折枝花小银碟是钣金成型,纹饰涂金。共出土20件中有带圈足或无圈足之区别。
盘圆座葵口小银碟五曲葵口,平底,浅腹。碟座以银筋盘屈成螺旋形圆座。
鎏金鸳鸯团花双耳大银盆系唐僖宗供佛用品。浇铸成型,盆壁分为4瓣,每瓣内錾两个石榴团花。团花中有一双鼓翼鸳鸯立于莲花之上,两两相对,栩栩如生,呼之即出。鸳鸯团花之间衬以流云纹。
鎏金鸳鸯团花双耳大银盆盆底模冲、锤打出一对互相嬉戏的鸳鸯和阔叶石榴组成的大团花,四周施鱼子纹地,形成浅浮雕效果。特别是盆壁内外的錾刻,花纹完全相同,犹如透雕而成,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不可多得的唐代金银器艺术珍品。
鎏金鸳鸯团花双耳大银盆盆外两侧各铆接两个额刻“王”字的天龙铺首,口衔饰有海棠花的圆环,环上有提耳,圈足微外撇,其外饰莲花。盆底外壁,錾刻“浙西”两字,即唐后期南方金银器的制作中心。
后来在地宫出土的大量供养器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的礼佛仪典。在法门寺地宫中,唐朝用大量金银器以佛教密宗最高仪轨供养佛祖指骨舍利,其中包括灌顶、供香、供花、供食和燃灯等器具。
地宫中常用的器具有:银芙蕖即莲花,是佛教密宗的十大供养之一。佛典中以莲花往生之所托,又被视为报身佛之净土,故在佛前多供养此花,花叶用薄银箔作成,是唐代金银工艺品的佳作。
香炉也称熏炉、火炉,为大乘比丘十八物之一,也是佛前或坛前的三具足、五具足之一,是佛事六供或十供常用的首要供具,又是密教修法必用之法器。
原唐懿宗供奉置于地宫后室的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熏炉及银炉台,其型制高大,制作精美,工艺采用了錾刻、钣金、鎏金和铆接等方法,为唐代同类金银器最宏大的一个,精湛的制造工艺和精美的装饰图案叹为观止。
鎏金象首金刚镂孔五足朵带铜香炉通体鎏金,由炉盖、炉身组成,盖和身以子母扣开合。盖面镂空,盖顶仰莲蕾上跪一人身象首金刚,金刚身披绫带,双手合捧一宝珠,为密教造像。
长柄银手炉均为鎏金银质,一大一小构造相同,以两半球扣合构成囊体。囊内铆接持平环和香盂,持平环之间及内环与香盂之间成直角相互支承,使香盂保持平衡。囊体镂空,供香气溢出。
鎏金双蛾纹银香囊系唐僖宗所供奉,是唐代香囊存世品中最大的一枚。香囊在当时是一种熏香用器,其钵内放置香料,点燃后香气从镂空处外飘,以改善室内的空气。
鎏金三钴杵纹银阏伽瓶共有4尊,原分置于法门寺地宫后室四角,底部分别写有“东”、“南”、“西”、“北”。
纹饰鎏金细颈、圆腹和圈足,颈饰如意云头纹,腹饰四个莲瓣纹圈成的四曲圆图。内饰十字三钴金刚杵纹,圆图之间以两周弦纹相接,腹下部饰以一周八瓣仰莲,仰莲间立有三钴金刚杵。
鎏金仰莲瓣荷叶圈足阏伽水碗的碗壁模冲两层莲瓣,错置排列,瓣尖自然形成口沿。圈足为翻卷荷叶,外錾叶脉。圈足底錾文“衙内都虞候兼押衙监察御史安淑布施,永为供奉”,内足壁墨书之“吼”字系密教咒语。
水碗与四阏伽瓶同为智慧轮所供,《物账碑》称之为阏伽水碗。阏伽水碗为供净水之具,其圈足所饰之鱼梵名摩羯鱼,为经论中多处记载的大鱼,被视为与鳄、鲨鱼和海豚等同类,在印度神话中,它是水神的坐骑。
臂钏为阿阇黎修法用具之一。在举行修法灌顶仪式时阿阇黎臂饰宝钏。也是密教造像中的八庄严之一。
在唐代,除了以上器具外,常见的寺院法器有香炉、金鼎、云板、云鼓、欢门、金幢、宝盖、幡、长明灯、香案、供具、蒲团、钟、磬、木鱼、铙、钹、钲、铃等数十种。
在法门寺地宫,唐朝为佛祖设置坛场和法器,以行佛道。如地宫中出土的锡杖、钵盂和如意等均属此类。另外,僧人们携行的念珠、锡杖、钵盂和如意等物也属此类。
[旁注]
驾鹤:即骑鹤,据汉代经学家刘向著《列仙传·王子乔》载,佛教徒王子乔从浮丘公学道三十年后,乘白鹤驻缑氏山巅,数日而去。因此后以“驾鹤”比喻得道成仙。
绶带:用于连挂勋章、奖章和略表的带子。通常以丝绸制作,有规定的颜色和花纹。现代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勋章和奖章皆配有绶带。
灌顶:有“驱散”及“注入”的含意,或为“授权”。在修行密法时,首先要有一位具足实证资格的上师,设立本尊坛城,以使密法的修行者,能够了解此种本尊的实修方法。
佛典:是佛教发展的历史进程,最能体现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重要佛教思想家和佛教宗派思想的主要经论和著述。
金刚:为密宗术语。金刚一字的梵文是“缚日罗”、“伐折罗”,本来是指神话中的武器。现今金刚为钻石的简称,也可比喻身材巨大有力的人。
咒语:是一种巫术行为。据说,语言引禁忌发展到极点,达到灵物崇拜程度,就可能形成引。咒是口头语言禁忌,平时禁止使用,一经使用,它就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会致对方于死命。咒语的文字表现形式是符箓。
仙鹤:即丹顶鹤,也叫白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它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鸟种,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象征。鹤是古代人民最崇高动物中的一种,它象征着圣洁,清雅,长寿,给人们留下的影响很大。
鸳鸯:指雌雄凫类水鸟。人们多以鸳鸯比做夫妻,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诗中有“愿做鸳鸯不羡仙”一句,赞美了美好的爱情,以后一些文人竞相仿效。
《物帐碑》即唐《衣物帐》碑,长115厘米,宽69厘米,罗列着地宫里2000多件文物清单,该碑文详细记载了唐代皇室戚贵、内臣僧官供奉佛指真身舍利的金银宝器、衫袍衣裙等,是至今首次发现的唐代衣物帐碑。
如意:最早起源为一种“不求人”的搔背工具。在佛寺中部分如意被用作佛具。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后来,皇帝和皇后用如意作为赏赐皇后、王妃和王公大臣之物。
[阅读链接]
1987年,我国考古队清理法门寺地宫后室的工作即将结束时,工作人员忽然发现,后室的土层好像被人动过。
工作人员挖开土,一个密龛便露了出来,密龛上有个包裹,里面有一个铁函。在铁函里套着一重又一重的宝函,里面藏物经专家鉴定竟然为玉制仿制品。
之后,为了万无一失,考古专家们对密龛里发现的铁函进行X光扫描,确定铁函内有异物。工作人员打开铁函,发现了一大一小两颗水晶珠和被丝绸包裹的镏金函。
镏金函里有个檀香木函,檀香木函里有个水晶椁子,水晶椁子里有一个玉棺,而又一枚舍利就在其中。据考证,这是世上仅存唯一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