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足迹和楹联使寺院增辉

在我国众多名寺中,峨眉山报国寺的寺庙文化可谓独树一帜,特别是楹联既数量庞大,又极具哲理性和艺术性,实为中外罕见。

在报国寺弥勒殿殿门上有一副对联:

看他皤腹欢颜,却原是菩萨化相;

愿你清心涤虑,好去睹金顶祥光。

这副对联的作者遍能法师是位高僧,他通经律,能诗词,善书艺。上联中的“他”即弥勒殿里供着的弥勒佛。传说五代时名叫契此的布袋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所以联文说他是“菩萨化相”。下联则祝愿游人涤净心中的愁烦,高高兴兴地登上金顶观赏报国寺的吉祥之光“佛光”。

在弥勒殿左侧有一座船形小亭名叫“花影”,是游人品茗小憩的好地方。花影的亭柱上有一副对联:

茶鼎夜烹千古雪;

花影晨动九天风。

此联出自元代诗人黄镇成《游峨》一诗:

峨眉楼阁现虚空,

玉宇高寒上界同。

茶鼎夜烹千古雪,

花幡晨动九天风。

云连太白开中夏,

日绕重圆宅大雄。

师去想无登涉远,

只应飞锡验神通。

后来书画大师刘云泉先生书写此联时,将原诗中的“花幡”改为了“花影”,与此亭的名称相切。虽一字之变,却使上下联的意义更谐和,意境更完美,格调更高雅。

花影亭旁是花环溪绕的暖阁“五香轩”。佛经《璎珞经》说:五香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和解脱智见香等五份清香。

还有一种说法是,佛教密宗在筑坛讲经的时候,要将檀香、沉香、丁香、郁金香和龙脑香等五种名贵的香料,埋藏在坛台的地下,以表示佛地的庄严。

在五香轩的门楣上有一副对联:

我奉雪山为赠品;

君收云海作诗声。

联文作者赵熙是清光绪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和江西道监察御史。赵熙擅长诗词书画,生前寓居峨眉山中长达21年之久,有《峨眉诗草》等传世。

1936年,赵熙陪同他的诗社挚友厦门大学文学院的教授陈石遗畅游峨眉。在游览峨眉山途中,两人相互唱和,成诗多首。上联以“雪山为赠品”赠给诗友陈石遗,以示感情的真挚和圣洁。后来,陈石遗曾用《长歌行》一首赠赵熙,所以赵熙就用了下联“君收云海作诗声”回敬这位诗友。

在弥勒殿之后的大雄殿殿门正中有副对联:

秋月朗清空,五夜山风狮子吼;

菩萨开觉路,千年花雨象王宫。

这一副对联中的“秋月”引用了唐代诗人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峨眉山月半轮秋”的意境。

在古汉语中“五”和“午”是相通的,五夜即午夜。狮子吼比喻佛音洪亮,声震寰宇。

据禅宗正式灯录《传灯录》记载: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后来佛门弟子以此比喻佛音。

“觉路”就是佛经中说的正觉之路和菩提之道。“花雨”是佛语“雨曼陀罗华”的略语。佛经《法华经·序品》说,佛祖讲经时,天空中就会降落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等五彩缤纷的花儿散落在佛和众弟子身上。“象王宫”中的“象王”指的是“普贤菩萨道场”,是对佛的尊称。

这副联的大意是说:万籁俱寂的深夜,峨眉山月银光四溢,风涛阵阵,好像是佛祖发出的宏大声音,讲得头头是道,妙不可言。

在大雄殿右边的,是报国寺僧人的食堂五观堂。五观堂门前有副对联:

溪声便是广长舌;

山色岂非清净身。

这对联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撰,四川的书法家陈希仲先生书墨。“广长舌”是佛的妙相。据古印度民间传说:凡是舌头能盖过鼻尖的人不会说谎,不打妄语。

因此,婆罗门教徒心悦诚服地皈依了佛门。“清净身”是从《华严经》中引出来的,说佛身是清净光明的,是一尘不染和光明普照的象征,故简称“清净身”。

苏东坡用“广长舌”和“清净身”作比喻,借以表达自己对佛理的顿悟和理解。陈希仲先生集诗为联,书赠报国寺,以描绘峨眉山的山色溪声之妙。

在大雄殿的左侧为客堂,客堂横额名“梧亭待月”。传说,当年著名书画家廖平曾在此夜宿,撰成一联:

黄帝六相说诗易;

雷公八篇著春秋。

联中的“黄帝六相”,说的是传说中的黄帝有六位大臣,名蚩尤、大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为他分别掌管天地和四方。

“诗易”指《诗经》和《易经》。所谓“雷公八篇”则说的是雷公与黄帝和歧伯一起讨论医学病理后,编纂了《黄帝内经》。这著述按唐代王水注本共为24部81篇。《春秋》相传为孔丘依据历史整理改编而成的寓褒贬于史实记叙的史书。

全联大意为:黄帝因事设职,任人唯贤,量才录用,因而政通人和,世治民安,是值得借鉴和赞许的。雷公帮助黄帝写出了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医学理论的基础,很值得载入史册,让子孙后代效法和怀念。

在客堂中还有一联,使人读之无不因风而舞,潇洒飘逸:

卧南浦云,咏西江月;

踏东山屐,开北海樽。

此联是清代中期诗人夏金阳撰文并书,其书法效仿魏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但一点都不拘泥。联意是说:身居峨眉山,好像舒舒展展地袒卧在“南浦云”之上,让我们高举杯开怀畅饮,再哼着《西江月》,脚踏木屐,遨游在峨眉之巅吧!

在这客堂之中,还有两位名家留下了两副名联:一是我国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于1935年夏天书赠报国寺方丈果玲和尚的:

立身苦被浮名累;

涉世无为本色难。

客堂另一副对联是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书赠教育家伍柳村的:

刚日读书,柔日读史;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在报国寺讲经说法的法堂堂中有副对联,为圆瑛大师所题:

翻经留作将来眼;

问法先空现在心。

此联是圆瑛大师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来峨眉普贤殿所作。圆瑛大师在上联中说:研读佛学的经典著作,最重要的在于开阔眼界,不拘泥于陈旧的认识,运用事物的发展规律,展望未来的大千世界。下联则说的是学习认识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首先要持“无我”和“变异”的观点,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无始无终地坚持下去

在七佛殿的佛龛上有一副对联,上下联文共6字:

一合相;

两足尊。

这是全国最短的楹联之一,但内容深奥意远,主要意思是说:释迦牟尼是人类世界的圣人和贤哲。

在峨眉山的“菩萨信仰”中,以报国寺的普贤殿规模最大,全山各寺均供普贤菩萨。在普贤殿殿堂的楼上有一副对联:

四大皆空;

一尘不染。

此联的含意,用广为传诵的佛教禅宗祖师惠能和尚的开悟诗来概括就是: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旁注]

布袋和尚:不知名氏,来历不详,世传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他常挎着布袋,见物就乞,布袋却一直空着。加之他笑口常开,蹙额大腹,经常佯狂疯颠的模样很招人喜欢,人们便亲切地称呼他为“布袋和尚”。

禅宗:又名佛心宗摄持一切乘。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为了维护种姓制度,婆罗门僧侣宣扬,把人分为不同种姓完全是神的意志。

雷公:又称雷神或雷师,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雷之神,道教奉他为施行雷法的役使神。传说雷公和电母是一对夫妻,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主持正义。

黄帝:是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我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他以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载入史册。

岐伯:是我国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黄帝为疗救民疾,尊他为老师,一起研讨医学问题。《黄帝内经》多数内容即以他与黄帝答问的体裁写成。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所做的贡献,专门修建了岐伯庙。

黄镇成(1287年~1362年)元代山水田园诗人,早年屡试不中,遂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还没赴任就死去了。他著有《秋声集》4卷和《尚书通考》10卷。

李白(701年~762年)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苏东坡(1037年~1101年)又名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王羲之:我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与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王献之:书法家、诗人,王羲之第七子。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和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圆瑛大师:法名宏悟,别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三求堂主人。他得法于宁波七塔寺慈运,传临济正宗第四十世,后又得法于福州雪峰寺达本,传曹洞正宗第四十六世。他历任多家名刹方丈,并于1953年出任中国佛教协会首任会长。

惠能(638年~713年)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惠能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唐中宗曾追谥他为大鉴禅师,他是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

[阅读链接]

在峨眉山报国寺的七佛殿与普贤殿之间,有一座平屋,其正门额下有联文:“雪涛眉下涌;云海望中收。”为我国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1980年所书。

张爱萍是四川人。他早年参加革命,戎马关山,驰骋万里,而今回到久别的故乡,畅游峨眉之胜,登临金顶,极目欣欣向荣的天府平原,张爱萍不禁吟诵起郭沫若《飞越秦岭》的诗句来,并择其两句以抒写他热爱家乡、热爱父老的深情。

张爱萍的书法,以中锋为主,恣意开张,枯荣有致,虚实相辅,毫无酒后癫狂、斋素清瘦之感,而是金戈铁马,旌旗浩漫,铮铮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