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984 年 10 月 6 日,邓小平在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时说:“我们在制定对内经济搞活这个方针的同时,还提出对外经济开放。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78 页)这里,邓小平告诉人们,在中国,要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必须加强同外部世界的联系,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呢?在邓小平看来,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历史经验表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之所以落后,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闭关自守。他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90 页)建国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敌视和封锁政策,大大限制了我国与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50 年代,我们曾一度对苏联、东欧国家开放,但是到了 50 年代后期也中断了。所以,我们是在一种几乎与外界隔绝的条件下从事建设的。当然,还有一些“左”的政策,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灾难,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肆意歪曲自力更生方针,对外经济工作被戴上了“洋奴哲学”、“崇洋媚外”的大帽子。致使把我国的经济建设同飞速发展的世界经济隔绝开来。面对沉痛的历史教训,邓小平作了认真的总结,明确地指出,我们过去固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搞了好多年, 导致的结果不好。鉴于过去的教训,我们必须改变闭关自守的状态,实行对外开放。他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历史性的告诫: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必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二,对外开放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迫切需要敞开国门,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及设备等,利用外力来武装自己,发展自己。
第三,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首先,任何一个国家不管它的科学技术基础多么雄厚,都存在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本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切科学技术问题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它不可能拥有全部新技术,更不可能在一切科学技术领域里都居领先地位。其次,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具备进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所有资源, 需要或多或少地从他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原料补充本国资源的不足。再次, 任何一国的发展,都需要他国的市场,尤其是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国际经济关系愈来愈密切,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关系和依赖程度更加紧密。
邓小平不仅阐述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而且对如何实行对外
开放,也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思想: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最少 50 年到 70 年不变,不但本世纪
内不能变,而且,下个世纪的前 50 年也不能变。
对外开放要以自力更生为基础。实行对外开放,完全依靠外国是不可能的,必须立足于国内、立足于自力更生这个原则。
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要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对外开放要实行全方位的开放。既要对西方发达国家开放,也要对东欧国家开放,还要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开放。
对外开放是多种形式的开放,既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又要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既要合理利用外资,又要积极发展对外文化交流。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在实践上为中国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必将使社会主义的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