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抽象出实验模型并设计其他实验方案
假如一个实验可以有多种实验方案的话,那么,这些方案必然有某种联系或共同的特征。如果我们能根据某一实验方案,分析出它们的共同的特征,就可以抽象为某一实验模型。那么,我们就完全有可能再设计出其他的实验方案。
牛顿第三定律实验
有一个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方案是这样的。在一个圆盘测力计 A 上挂一块磁铁,在另一个相同的圆盘测力计 B 上放一块铁(使其与磁铁等重),两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如图 4-12。然后,将测力计 A 移到测力计 B 的上方。这时,铁块与磁块要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使得两测力计的示数发生了变化——A 的示数增大、B 的示数减小,如图 4-13。这说明铁块对磁铁的作用力的方向向下,磁铁对铁块的作用力的方向向上。A 增加的示数等于 B 减小的示数,由此说明铁块与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综上所述,可得到结论:铁块与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这个实验用了这样一个模型:准备两个包含测力装置(如测力计)的系统(如图 4-12)中虚线圈起来的 a 和 b),让这两个系统或系统中的一部分(如磁铁和铁块)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由各自的测力装置反应出来, 分析测力装置示数的变化从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根据这个模型,可以设计几十个实验方案。下面举 3 个例子。
-
上面这个实验说明了磁引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如果将图 4-12 中的马蹄形磁铁和铁块都换成圆形磁铁,并且使其极性相对,即可演示说明磁斥力也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
如图 4-14 所示,将重物 P 搁在托盘测力计的托盘上。可见,弹簧秤减少的读数与托盘测力计增加的读数相同。由此说明重物 P 与托盘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弹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
如图 4-15 所示,将废电池 P 浸在杯里的水中。可见弹簧秤减小的读数与托盘测力计增加的读数相等。由此说明电池对水的压力与水对电池的浮力(两者都是弹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远距离高压输电”模拟
远距离输电模拟实验,首先要说明在输电过程中“导线越长、损耗越大”,然后提出问题“在电能的输送中要研究如何减少这种能量损耗,以便有效地利用电能”①。这里,实际上提出了“效率”问题,或“损耗比” 问题。为此,中学物理教学法的一些教材中提出了如下的一种实验方案②。
方案 1 实验装置如图 4-16 所示。图中 B1,B2 为自耦变压器,r 为
电炉丝(1kW 电炉所用电阻丝)用于模拟“输电线路”。
实验时先演示“低压”输电。调节 B1 使 V1 读数为 U1(如 3OV),再调
节 B2,使 A 读数为 I(如 0.8A),记下这时 V2 读数 U2。由此可分别算得电源供给线路的电功率(总功)P=U1I,线路上损失的电功率 P1=(U1—U2)I。
然后,实验演示“高压”输电。调节 B1 使 V1 读数为 U′(1 如 12OV=4U1),
再调节B ,使A读数为I′(如0.2A = 1 ),记下这时V 读数U′ 由此可
2 4 2 2
此可算出总功率 P′=U′I′以及线路上损失的电功率 P′1=(U′1-U′2) I′。
比较上述实验结果,可得出在输送相同电功率的情况下,提高输电电
压能有效地减小线路上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输电效率。这一方案实际上采用这样的“模型”。因为 P=P1+P2(这里 P 为总功;P1 为线路上的损耗功率——无用功率;P2 为线路终端获得的功率,就作为负载获得的功率—— 有用功率)。在 P 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比较两种输电方式下 P1 的大小(也就比较了 P2 的大小),进而比较说明两种输电方式的“效率”问题(或“损耗比”问题)。或者说,通过比较两种输电方式下,P,P1,P2 中的两个量,
进而比较说明其“效率”问题。
由此可见,比较 P,P1,P2 中两个量的方式,不只上述方案一种,对此,我们至少可设计下面几种方案。
方案 2 使 P2 一定,比较两种输电方式下 P1 的大小。
“低压”输电采用如图 4—17 所示电路。“高压”输电采用如图 4-18 所示电路。
实验时,调节自耦变压器 B,使得 I1=I2′,即使两种输电方式下流过
负载 D 的电流相同,这就保证了 P2=P2′。因为线路的电阻相同,所以比较I1 和 I1′的大小就可以比较 P1 和 P1′的大小。实验显示 I(P1)比 I1′(P
′1)大得多,进而可以说明⋯⋯“高压”输电效率高。
图 4—17、图 4-18 所示的线路,可以用同一块示教板或同一个装置
(只是连接器件时不同)。在电路中,负载 D 获得的功率相同也可不用 A 表的示数说明,而从 D 亮度相同说明;流过线路上电阻 r 的电流的大小也可不用 A1 表的数说明,而在 A1 表位置换一个灯泡(如与 D 相同),由灯 L
的亮度的不同来比较说明 I1 和 I1′的大小(十分明显,低压输电时 L 与 D
一样亮,高压输电时灯 L 几乎不发光)。这样,装置中可不用交流电流表, 而只在 A1 位置摆脱用一个与 D 相同的灯泡 L。
方案 3 使 P1 一定,比较两种输电方式下 P2 的大小。
将图 4-18 所示的电路改成图 4-19 所示电路。图中 A1 可改用灯泡, 负载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实验时,使 I1=I1′,而这时负载获得的 P2
′>>P2。由此分析说明高压输电“效率”高。 方案 4 比较两种输电方式下 P1,P2 的大小。“低压”输电可采用图 4-20 所示电路。
“高压”输电可采用图 4-21 所示电路。
这一方案只需定性比较。实验显示:“低压”输电时,L 灯亮、D 灯暗;
“高压”输电时,L 灯暗、D 灯亮。由此分析说明:“低压”时 P1 大、P2 小,“高压”时 P1′小、P2′大;而且 P1>P1′,P2<P2′,即“低压” 时“损耗”大而“收获”小、“高压”时“损耗”小而“收获”大。由此
说明高压输电“效率”高。
方案 2,3,4 对器材的要求比方案 1 低得多,这对器材不充足的学校、对自制教具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