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模式
在上述演示实验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中,确定怎样的教学策略是关 键。作为教学策略的一部分,运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模式不仅直接决定了教学过程的结构,而且还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无论从功能到形式有很多种,其教学过程可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这里仅介绍一种在物理规律教学中适用性轻强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如下页图 7-1 所示)。
实验操作产生的物理过程和现象,由观察者感知得到一定的物理表象
——感性认识(感性的具体),这些表象经初步的思维加工而得到观察结论(抽象的规定),经进一步的思维之后就得到实验结论(绝大多数情况下已是理性的认识、理性的具体)①。
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实验操作是基础;而教师的操作又必须通过学生的有效观察而起作用,观察是关键。思维不仅是得到实验结论之必需,而且还可提高观察的各种品质、提高观察的质量,可使操作更具目的性和条理性,思维是核心。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可以作为“阿基米德定律” 实验的前置实验,以引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怎样的关系”这一研究课题。
这里如用“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实验引出“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课题,学生可能以为(或估计、猜想、假设)影响
浮力大小的因素有:物体本身的形态、重力、体积、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和位置,液体的密度,等等。教师可用实验对各可能因素进行研究,找出真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研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的大致教学程序如图 7-2 所示。
最后,将对各因素研究的结论进行归纳、综合,得到实验的最后结论
(如图 7-3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