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基督的哲学家谢林(3)

第三,恩格斯指出,“当黑格尔的思想创造能力表现得越来越充沛旺盛、生气勃勃和活跃主动时,谢林……已陷入筋疲力尽的状态。”1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谢林早年在哲学领域里曾经名噪一时。他在自然哲学中提出自然界辩证统一的原则和对立斗争的思想;在历史哲学中对封建专制制度作了一定的批判,指出“这种制度的景象实在最卑鄙而令人愤慨,在这种制度下,占统治地位的不是法律,而是组织者的意志和专制……所有这一切都不能不激起那种把法视为神圣的人的义愤。”2但这种观点已成过去。晚年时,他沉浸在神话和神智学的幻境中,认为世界以上帝为来源,又以上帝为归宿,主张把信仰和知识、哲学和启示结合起来,力图使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事实证明,三十年来他不仅没有随着时代前进,而且在科学和政治上都倒退了。这个在柏林大学宣讲启示哲学的老朽的谢林,同他年轻时代的形象判若两人。他早已丧失了昔日的勇气、雄辩和光辉思想,只好借助魔法从不可追溯的存在的无底深渊把上帝召唤出来,然后随意创造出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基督哲学家。历史是多么无情。谁能预见,当年曾与黑格尔共同战斗的谢林,现在竟然“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基督”!3前后不连贯的观点,随心所欲的理论,武断的见解,东拉西扯、杂乱无章和漏洞百出的语言,构成了谢林体系的大厦。听完谢林的讲演,人们只能感到惋惜。曾经在他思潮起伏的头脑中产生过的光辉思想消失了,曾经在他身上燃烧着的青春之火熄灭了,正在发酵的葡萄汁还没来得及酿成醇厚的葡萄酒就变成了酸醋,“这艘具有大无畏气概的、愉快地破浪前进的海船调转了船头,驶进了信仰的浅水港,它的龙骨猛地扎入沙土,到现在还搁浅在那里。它现在就待在那儿,没有人能认为这破旧的残骸就是当年那艘船旗飘扬、满风鼓帆地在海上行驶的海船。船帆早已化为灰烬,桅杆也已折断,海浪涌进裂开的大缝,龙骨日复一日地在沙土中越陷越深。”4这就是谢林在柏林大学的讲演留给人们的印象。

第四,恩格斯指出,谢林的启示哲学,迎合了“普鲁士国王的需要”。5

普鲁士是个基督教君主专制的国家。基督教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支柱。德国革命民主派人士,以黑格尔哲学为武器,从批判基督教出发,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青年黑格尔派的许多著作,如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施特劳斯的《教义学》、布·鲍威尔的《对黑格尔、无神论者和反基督教者的末日审判的号声》等,对宗教作了尖锐的批判。基督教的全部原则以及凡是被称为宗教的东西,都在理性的无情批判下崩溃了。以基督教为思想支柱的普鲁士专制制度动摇了。预感到人民风暴即将来临的普鲁士王朝,在加强对人民的暴力压制的同时,把制止革命的希望寄托在救世主谢林身上,确信他是铲除黑格尔哲学,战胜青年黑格尔派的最适合人物,幻想通过他的“救世的力量”、“革除不信神的咒语”维护根基动摇的反动统治。谢林启示哲学的反动本质就在于此。但这个企图已在实践面前完全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