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献国防——记沈阳军区某团原参谋长苏宁

在哈尔滨市郊的军营里,有一座为一位青年军官修建的事迹展览馆。 展览馆不大,也很普通。可是,它却远近闻名。全国各地 10 万多人络绎

不绝地来到这里,追思这位青年军官献身国防现代化的壮美人生。他,就是沈阳军区某炮团参谋长苏宁。

90 年代的第二个春天,这位年仅 37 岁的青年军官,奋不顾身扑向瞬间爆炸的手榴弹,为掩护部属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此,一个新时代英雄的名字传遍中华大地。中央领导同志对苏宁的英雄行为和先进事迹给予充分肯定,总参炮兵部的同志称赞他为“炮兵英才”,沈阳军区、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苏宁学习的决定,数十家新闻、出版、文化单位先后推出 680 多篇报道、8 本书、5 部影视剧讴歌他的事迹,哈尔滨市在松花江畔最美丽的一个旅游景点修建了苏宁塑像⋯⋯

岁月可以冲淡人们许多记忆,可苏宁——一个普通的青年军官,为什么能这样震憾千百万人的心灵?

1969 年入伍的苏宁,22 年军旅生涯有 17 年在基层度过,当了 7 年半连长,8 年营职干部,是所在部队同年兵中职务较低的。英雄走后,许多人动情地问:这么好的人为什么早没发现?为什么早不提拔起来?

干部部启封了苏宁的档案,在那昨天的秘密里透视出一个英才的成长轨迹,1976 年 8 月,年仅 23 岁的苏宁就走上五连连长的岗位,成为全师最年轻的连长。1978 年 6 月,指挥连的连长缺编,在物色人选时,团党委进行了认真研究:指挥连在炮兵部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需要一个好连长。在全面考察中他们发现五连连长苏宁强烈的事业心,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业务水平,正是担当此任的好人选。于是乎指挥连连长这副沉重的担子就落到了苏宁的肩上。

半年之后,紧急的战备任务,使每一个中国军人都绷紧了神经。根据训练和战备需要,要求师里也组建一个指挥连,这个连队有 8 个专业,干部战

士是从 20 多个单位抽调的,紧急调动之中,连队生活保障、战备训练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因此,挑选什么人担任这个连长特别重要。究竟谁会入选呢? 许多领导的目光在全师范围进行了一番仔细扫描,最后都集中到了苏宁身上。说来也巧,这时的苏宁已经自告奋勇公开请缨。经过全面考察,果然又选中了苏宁。

1981 年 2 月,苏宁作为优秀的基层干部被选到师炮兵科当参谋。这时,

他已当了 4 年半连长,论资历、政绩和水平,按说都应该提升他。但他所在

这支部队老资格多,又只好使他屈才。到了 1983 年,师里第一次成批起用

1969 年入伍的干部,他才被任命为炮团作训股长。

1984 年 8 月,师干部科对全师 158 名干部进行全面考核,觉得苏宁能力出众,准备提拔他当团参谋长。但又由于他文化程度偏低,不利于长远发展, 便决定先选送他入学。可到了 1987 年苏宁带着“不可多得的人才”的鉴定学成归来,干部提拔又有了新规定,加上当时上学不算任职时间,只好任命苏宁当营长。几年前还是他的下级的同志,这时都成了他的直接领导。

1989 年底,让苏宁担任代参谋长,还算破格提拔,而苏宁任正营职只有

一年半,直到 1990 年底才走上炮团参谋长的岗位。

对这些情况,苏宁无暇顾及。他总是一如既往,不计个人得失,拼命工

作。

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奉献与索取,往往难以和谐,难以平衡。1989 年, 由于新的军官服役条例的颁布,一些基层干部屈指盘算自己几年才能上个“台阶”,算来算去,觉得在军队干吃亏。苏宁却说:“要算帐,我最吃亏了, 1969 年的兵,当参谋长还是代理的,可我不认为我亏。关键看怎么个算法, 如果没有部队的培养,我们能有今天才华、品德和能力吗?”在一次全团干部大会上,他还说:“一个人的价值,特别是军人的价值,不能以个人得失来衡量,而要以他对军队、社会贡献的大小为标准。”全团 1000 多双眼睛, 看见他的神态是那样自豪,语气是那样坚定,原先那些抱怨“吃亏”的干部, 一个个觉得苏宁说得对,再也不好意思“算帐”了。

在得与失的选择上,苏宁也并非没有一点机遇。他是师里有名的优秀基层干部,他父亲是老干部,军里好多首长都是他父亲的老战友、老部下,只要他父亲说句话,他苏宁还用得着为职务发愁?但苏宁呢,他不那么想,他说:“一个共产党员不能靠父辈,要靠自己的才华能力,踏踏实实地努力。”

靠父辈走门子不好,靠自己的本事该可以吧,然而苏宁的想法也与众不同,在宣化炮兵学院毕业那年,苏宁作为“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学院很想留他,总参炮兵部很想调他。按常理,这是不少基层干部梦寐以求的机遇, 可苏宁却更乐意在基层干。他说:“我觉得在基层干最有意思,它可以把实践变为理论,又可以用理论指导工作,基层的军事舞台,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场所。”

80 年代初的一个冬日,苏宁当年手下的班长、一个最要好的战友,转业上大学后要出国了,临别前,他对前来送行老排长说:“苏宁,你别在部队了,转业战友谁不比你强,你还在基层摸爬滚打。凭你的才华,到地方早就上去了。”苏宁也剖开心迹说:“人各有志呵。我就喜欢部队,舍不得脱这身军装。”

还有什么能比苏宁这颗爱军之心更让人钦佩的呢?在这颗伟大的心灵中,他没有遗憾;在这位英雄的军旅征途中,他没有一步暗淡的脚印,有的都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当战士——他是优秀战士。1969 年初,他 16 岁入伍,不到两年就入了党,当了班长,成了训练尖子,带领全班获得全团训练比赛第一名,两度捧回奖状。

当排长——他是“尖子排长”。经常站到讲台上给全团上军事课,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

当连长——他是“标兵连长”。他到三个连队走马上任,改变了两个连队训练落后的状况,一个连队参加沈阳军区组织的野战军地面炮兵竞赛,获得全区第二名,被称为“全营第一炮”。

当营长——他是上了全师“基层建设群英谱”的优秀基层干部。所在营头一年参加沈阳军区炮兵比武,就在对运动坦克和计划内目标射击项目上折桂夺魁;第二年参加全团实弹考核,他带领的营又居全团之冠。

当团参谋长——他是出色的军事指挥官。个人军事函授作业第一期的总成绩,在数十个旅团参谋长中,他名列榜首。参加师炮兵 8 项专业比武,有

7 项的前三名全被炮团囊括。他们炮团还在 1990 年,被总参谋部评为全军训练保障配套建设先进单位。

苏宁就是以这样眩目夺彩的业绩,呼应着他生命那令人振聋发聩的心

声:“三百六十行,唯有军人是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服务的。我喜欢这一行!”日月推移,当年苏宁牺牲的地方,如今已用大理石建起一块引人注目的

纪念碑。

这泥土浸透过参谋长的鲜血,印记着参谋长的爱心,包起这捧不寻常的泥土呵,就仿佛又回到苏宁舍己救人、英勇牺牲的悲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