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兵——记广东边防总队“沙头角模范中队”

沙头角,这个深圳特区中的边防禁区,因那条不长的“中英街”闻名于世。武警广东省边防部队 6 支队 13 中队驻守“中英街”27 年来,经受住了“一街两制”的洗礼与考验,“糖衣炮弹”打不倒,“酒绿灯红”志不移, 在这个特殊环境中的特殊岗位上,为边防和特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平凡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事迹感染着每一个到过这里的人。

素有“一条小街、两个世界”之称的中英街,只是一条长 250 米、宽 5 米的小街。在这里,五星红旗和米字旗在同一条街上空飘扬,中英警察面对面站岗,人民币与港币相互流通,两边居民自由往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使这条街成为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生活方式、两种价值观念同时存在的交汇点。境外敌对势力历来把这里视为对我进行渗透与破坏的桥头堡。20 多年来,13 中队先后粉碎境外政治策反阴谋活动 3 次,企图侮辱祖国尊严的阴谋 20 次,抓获内潜敌特分子 15 名,抓获外逃内潜人员

1820 起共 45325 人次,缴获各种反动书刊 135 本。

沙头角镇地方虽小,但镇内居民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以及私人轿车和家用电器拥有量却都位居全国第一。沙头角酒绿灯红,“中英街”流金淌银。而 13 中队的战士,每月只有几十元的津贴费,还不够当地居民买一条香烟。强烈的收入反差和物质诱惑,随时都在检验着战士们,把关验证和边境巡逻是中队的主要任务之一,有人说,他们要想来钱太容易了:“点点头, 钱不愁;挥挥手,半栋楼。”由于“中英街”是免税区,走私可谋取暴利, 走私分子为打开 13 中队这道关口,不惜重金铺路。一天夜晚,一辆崭新的黑色皇冠牌小轿车自港方一侧开过来,面对我方哨兵陈盼的盘查,走私分子递上港币 1 万元:“一点小意思,请抬抬手,事成之后还有重谢。”遭到严词

拒绝和警告后,走私分子不甘心,又找到 3 班长林光明。这回“买路”的港币又加了一倍,仍没得逞。一连串碰壁之后,走私分子不得不哀叹:“要过13 中队这一关,比过鬼门关还难!”“中英街”一街两制的特色,边防禁区的神秘以及免税政策带来的经济实惠,吸引着众多的内地游客前来观光、购物。最多时每天达到七八万人次。游客进入沙头角必须持有《特许通行证》。戍守国门的神圣职责要求官兵们严格执法,不徇私情。有父亲用烟袋锅敲打儿子的脑袋,儿子也不让父亲进去的;有得罪了家乡父母官,退伍回乡不给安排工作的;也有拒绝妻子单位领导进关而使妻子丢了饭碗的。这种事例, 中队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一位中纪委的领导同志在这里视察后感慨地说: “13 中队官兵的关系学是 0 分,原则学是 100 分。”

近 10 年来,13 中队共抓获走私分子数百人,查获走私物品近亿元。中队官兵用自己的青春和赤诚维护了国门的神圣和心底的高洁。

1991 年 10 月,沙头角镇内的一家胶花厂与外商签订了一份 50 万美元的

订货合同,限期 20 天交货,延误一天罚款 1 万美元。由于胶花厂的员工办的是集体通行证,一人拖后,其他人都不能进镇,而加班时员工又不可能同时进厂,厂领导为此心急如焚。13 中队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报请上级批准, 为胶花厂员工制作了临时的进镇卡,增设专门通道,改集体验放为单个验证放行。13 中队以自己增加几倍工作量的代价,使胶花厂提前两天完成了供货任务。13 中队官兵就是这样,既严守边防,不徇私情,同时又想方设法便民利民,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

1992 年 11 月 4 日凌晨,沙头角镇一家合资企业突然失火,大火映红了半边天,13 中队官兵闻讯赶到,奋力扑救。救出了所有被大火围困的人和价值 100 多万元的财产。大火扑灭了,官兵们的衣服烧烂了,头发眉毛烧焦了, 他们连水都没有喝一口就返回了营房。港商陆先生原本对沙头角的投资环境有疑虑,这件事后,他在香港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投资 1000 万在沙头角办厂!在陆先生的带动和影响下,外商纷纷来沙头角投资。目前,沙头角外商投资企业已有 500 余家。

13 中队还主动协助镇内派出所承担起维护当地社会治安的职责。先后开

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各类专项斗争 210 多次,出动警力 6000 人次,破获各

种案件 250 多起,抓获内潜外逃重大刑事犯罪分子 25 人,港商练和平原在香

港开有 3 家金铺,遇黑社会洗劫和敲诈后,听说沙头角社会治安好,就在“中英街”开了一家金铺,在镇内办了两家企业。这位港商深有感触地说:“13 中队的官兵既是我们的朋友和亲人,也是我们的保护神”。

多年来,13 中队参加各类抢险救灾 50 多次,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 1000 多万元,为驻地群众做好事无数计。沙头角镇党委书记张全方说:“今日沙头角的繁荣,有 13 中队一半的功劳。”

在 13 中队,有不少近乎苛刻但却为全体战士恪守的规定:不抽烟、不喝酒,不戴手表,不穿非部队发的服装,非外出执勤不许离开营区,日用品必须使用国产货等等。对此,中队长石家明认为,这样严格的管理为的是培养战士抵御各种诱惑的毅力,强化在当今时代艰苦奋斗的意识。

中队有块 3 亩大菜地,随着沙头角镇地产不断升值,有人提出以每年 5

万元租用菜地搞开发,后来又升至 10 万元。但中队算了这样一笔帐:菜地不出租,经济上是亏了,但有了这块艰苦奋斗的阵地,育人育才有了场所,其价值是用金钱买不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一点,许多新战士入伍时连衣服都不会洗,而现在全体官兵人人会种菜,会做饭,会缝补。每个战士每月只有几十元的津贴,却人人有存款。中队的“小银行”有战士存款 36000 多元。

作为一个担负着 4.2 公里边防巡逻任务和进入中英街验证任务的执勤中队,135 名官兵,所有军事训练科目全部到优秀水平,从中队长、指导员到通信员、办事员,个个都是精兵,随便点一个来,都能做示范教学。这一点, 就连多年担任部队干部的人都惊叹不已。

一身正气,一流业绩,一尘不染,一心奉献。这是中队全体官兵永恒不变的精神。这些年来,13 中队先后荣获“沙头角模范中队”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两次,集体三等功六次。中队先后有 108 人次荣立了三等功,2830 人次受嘉奖,中队长石家明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