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核潜艇的诞生

1954 年,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在美国东海岸缓缓下水。一时间,这神奇的庞然大物吸引了所有国家的目光,世界因之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艘核潜艇就是一座游动的战略武器发射基地,是一块可以实施第二次核反击的可升潜国土,它的功能将是无法估量的。

只有美国人可以占有如此殊荣吗?

中国——这个刚刚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东方巨人,何时拥有自己的核潜艇?何时迎来同样的辉煌?国人们翘首以待,企望着烙刻着中国名字的核潜艇早一日游弋于祖国的万里海疆。

50 年代末,聂荣臻元帅上书党中央,提出我国也应建立自己的核潜艇。这一提议正代表着一切有爱国心的华夏儿女的共同愿望,也道出了毛泽东思忖许久的想法。

是的,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核潜艇,这是巩固国防的要求,是中国真正强大的标志,也是全国人民热切渴望的一针强心剂。

毛主席当机立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然而,仅仅 30 多年过去,烙刻着中国名字的核潜艇便诞生了。她满载着祖国人民的嘱托,游弋于祖国神圣的万里海疆,迎接着日出日落,无声却有力地向世界宣告:中国不比任何国家差。

沿着核潜艇的航迹,献身此项事业的海军驻核潜艇制造厂军代表室的一群共产党员的形象也写进了大海深处。

已是共和国海军少将的孟庆宁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而且是一位膝下没有子女的孤独的老人。在他书桌上那个最显著的位置上,永远摆放着两样东西,一帧老伴的照片儿,一支小小的核潜艇的模型。

老伴已先他一步离开这个世界 10 多年了,这支核潜艇模型也早已是 20 多年前的纪念,而在他,老伴似乎仍然在他身边静静地打毛衣,他也好像刚刚将这支浸透了他的心血的核潜艇亲手送下水去。

他常常在桌边一坐就是很久,凝望着这两样他最最钟爱的东西,思绪的风帆便会悠悠驶回到记忆的源头,去找寻那些艰苦创业,燃烧着青春之火的岁月。

30 年前,他还年轻,置身在南方一座繁华的大都市里,有得心应手的工作,有温柔幸福的家庭,有温柔贤淑的妻子,属于那种令很多人羡慕的“幸福者”中的一个。本来就是个“乐天派”的他自然心满意足得整天小曲儿不断。

一天,他所在部队的最高首长找他谈话。这位同他一样喜欢笑的老首长今天却表情异常严肃。

“有什么重要情况吧?”直觉告诉他事情非同小可。 “经党委讨论,报上级批准,决定选派你任海军驻核潜艇制造厂军代表

室总军代表兼党支部书记。你准备一下,明天动身,有什么困难尽量克服一下⋯⋯”

老首长的眼神充满信任和期待。

核潜艇,中国的核潜艇工程终于拉开了序幕!十年前,美国成功制造出世界第一艘核潜艇的消息曾极大地震动过他。当时的他心中有过一个坚定的信念:将来要为中国自己的核潜艇的诞生贡献力量。如今,他的愿望终于有

了可以实现的机会,怎么能不激动!

他努力压抑着冲溢心中的热情,郑重地向老首长点了点头。秋夜的风已饱含凉意。他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潮起伏难平。

老首长的话他都记下了,组织的信任他也记下了,他知道这份担子有多重,他也清楚前面等待他的将是怎样艰苦而又漫长的道路。他的心——一颗年轻的共和国军人的心毅然承担起了这一切,钢铁般坚韧。

推开家门,迎接他的是温暖的灯光,热腾腾的饭菜和妻子灿如桃花的笑脸,他的心颤抖了一下:明天,就要远离这一切。一瞬间,他几乎脆弱得流泪了。

敏感的妻子觉察到他不同寻常的表情,问他有什么事儿。他不能说,这是保密原则,只简单地告诉他明天要到远方执行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时间可能会很长。聪明的妻子不再追问他,默默地帮他收拾好行囊,并且深情地安慰他放心地走,她会照顾好腹中刚刚出现的小生命。

第二天一早,他告别了亲爱的妻子,踏上了远行的火车。旅程的终点是一个偏远的小镇,贫穷而荒凉。

同他同时到达的还有另外 28 个人,都是从全军各大单位挑选出来的。他们从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汇集到了这里,组成了一个年轻而坚强的战斗集体, 开始用年轻的身躯来铺垫共和国核潜艇的产床。

当时,我国的核潜艇技术一穷二白,既无图纸资料,又无建造经验。军代表们就协助科学家参照国外核潜艇的外型照片进行放大,在厂棚搭起了一个 1∶1 的木头核潜艇,又把艇内的各种设备按 1∶1 的比例做成“积木”, 整宿整宿地呆在模型旁,反复挪动“积木”,寻找每一个部件的最佳位置。也就是在这场小孩似的积木游戏后,第一艘核潜艇紧锣密鼓地上马了。

而几乎与此同时,孟庆宁的妻子腹中的小生命却因为妈妈搬煤时不慎摔了一跤而流产了。

孟庆宁假期回家,看着妻子憔悴的模样,心疼得不行。他多么想多停留几天,多帮妻子一把,多让妻子享受一些有人照顾的幸福。然而,在遥远的地方,他的在艰难中孕育、挣扎的核潜艇在呼唤他。假期未满,他就毅然告别了善良的妻子,急急忙忙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核潜艇身旁。

1970 年初,妻子第三次怀孕,由于她已患有习惯性流产的毛病,并且身体状况较弱,医生对她说:“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怀孕,一定得特别当心。” 早就想有个孩子的孟庆宁得知后,写信告诉妻子:“在你分娩的时候,我一定回去照顾你。”妻子热切地等待着,精心地照顾腹中的胎儿,并且采取了多种保胎措施,胎儿平安地保到了第 7 个月。而此刻,核潜艇也恰好十月怀胎,正在进行下水前最后的总体验收工作。

孟庆宁食言了,他无耐地写信告诉妻子:“我工作太忙,实在走不开, 你回老家去生吧!”发完信,他就上了艇。

善良的妻子揣着孟庆宁的信小心翼翼上了火车,长时间的乘车,加上人多车挤,又无人照料,不幸的事情再次发生了,腹中已有 7 个月的小生命, 化作一滩血水,永远的逝去了。

孟庆宁的心流泪了。

他默默地把妻子的信锁进抽屉,又默默地回到艇上,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共和国的核潜艇不能流产!

终于有一天,孟庆宁亲手验收签字的核潜艇终于诞生了。远在家乡为他

激动,为他高兴的妻子却再也没有了做母亲的权利。 这又是一位献身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军代表的故事。

姜德厚终于住院了。这位年过半百的清癯的老人,在代表室组建之时还是二十出头的英姿博发的青年。

几十个春秋的紧张工作,当年的小姜变成了满头银丝的老姜,而且还患了脑血栓的毛病,右腿神经越来越麻木。而他努力瞒着战友们和细心的妻子, 不去医院,他不舍得耽误时间。

这里的医疗条件差,姜德厚靠每天吃几粒药丸支撑着,同大家一样战斗在核潜艇的施工工地、试验现场。

有一次,他一下子倒在了工地上,大家才发现他的右腿已完全失去了知觉。在同志们的强逼之下,他终于住进了医院。

在医院里,他也闲不住,长时间地翻阅资料,时时刻刻惦记着他的核潜艇。

他的病情日趋恶化。常常是几天几夜昏迷不醒。

有一天,他醒来了,妻子告诉他:“军代表室的同志们来看你,说明天核潜艇就要试航了!”

他听后,像一位操劳过度的父亲听到了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他走了,可核潜艇上有他不朽的名字。

他们,这些为我国的核潜艇事业默默奉献了 30 个春秋的共产党员们脚踏实地地工作,奉献在党的事业最需要的地方,默默塑造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形象,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的业绩难以为世人知晓。然而,在共和国骄傲的史册里,记载着他们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