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先生,背朝云南
“靠四川喽!红军先生,背朝云南!”当我坐在江轮上听到大副从扩音器里招呼岸上群众时,我的耳畔仿佛响起了 62 年前摆渡船工陈月清的这句呼吼声。那时候自然没有扩音器,但想必他的声音也是如此如洪钟般响彻大江两岸,因为他是用尽全身的力气在吼,在激流中、在疾驶的木船上。船工本人自然也不是四川人,但想必他的声音也是如川音般可亲可敬,因为他是用心在吼,为了保持船体的平衡,朝着站在船中央的红军战士们吼。这荡气回肠的吼叫声一直持续了整整 9 个白天黑夜。
红军长征北渡金沙江共经过五大渡口。上述这幕情景就是红一方面军在“皎平渡”过江时发生的。横渡金沙江对红一方面军来讲,是长征以来最冒险又最成功的一次行动。谓其冒险:当红军战士们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终于甩掉紧迫在后的“尾巴”,大步流星赶到金沙江边时,南岸所有的船只都已经被敌人封锁了。一旦稍有耽搁,“觉悟”了的“尾巴”马上就会追踪而至。到那时,前有滔滔江水,后有追兵无数,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谓其成功:30 多名船工驾着 6 条破船划了 9 天 9 夜,硬是将 2 万 5 千多名红军战士安全送过了江。整个行动中没有损失一个人,令迟到的敌兵气得只有翘胡子、跳脚的份儿。
导演这一出“米老鼠戏弄大笨猫”的不是别人,正是陈月清等 30 多名船工。他们中间有一位彝族老人殷孟芝。金沙江水流湍急,白天渡江尚且不易, 漆黑的夜里就更不必说,故而“夜不渡皎平”的规矩是祖辈相传的。但这位老人在红军的危急关头,硬是打破了这一规矩,带领红军突击队,驾着他那只刚刚用旧布烂絮堵好漏洞的破船摸到对岸,奇袭守军,从敌人眼皮底下抢回了三只木船。他们中间有穷苦船工张朝寿哥俩,是他们帮助红军战士从水底下打捞起一条破船,修补修补,驾起来就用。还有傣族艄工李有才,是他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从上游鲁车渡拖回了两只宝贵的船⋯⋯正是这些船工,忘却了自身的安危,傲立于水天之间,凭着一腔热血,仗着几只破船, 与湍急的江水搏斗,向横飞的子弹挑战。
横渡金沙江只是万里长征中的一小段,皎平渡也只是金沙江 5 大渡口中的一个。然而,我相信,每一位过江的同志都永远不会忘记那声如洪钟般的呼喊:红军先生,背朝云南!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长征实在是一个不朽的民族寓言。它与远古时代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一脉相承,展示了中国人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和
多灾多难的历史中百折不挠的气概。它与其他民族的史诗、寓言,如犹太人出埃及、过红海,美国人开发西部遥相呼应,体现了人类在厄运中非凡的勇气、想象力和首创精神。重温长征故事,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