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时世

致家长和老师

小时候,我最喜欢看的书是关于武侠和知识青年生活的。这些书只要 一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总是躲在被子里偷偷地看到很晚。武侠的豪气

干云、知青逆境中萌发的真爱,不时会激动着我那颗小小的心。

长大了,虽然常常自愧做人远没有江湖人的那份洒脱不羁,对知青的崇敬却始终保留着。以至于每当我直接或间接地得知某位当年的知青,在走过了那么多贫穷和苦难的日子以后,终于实现了个人的理想时,便会替人家激动不已,那情形仿佛是自己忽然成了暴发户或是摘取了某项耀眼的桂冠一样。

也许是因为对知青的偏爱,所以也就特别注意他们的孩子,一代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这一代孩子比起他们的父辈来,不知道有多幸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他们百般呵护,为人父母的当年知青对他们更是宠爱有加。也许是自己吃的苦、受的难太多太多, 当年的知青们仿佛不能忍受自己的亲生骨肉再受半点委屈,再有丝毫的不如意。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年代成全了他们。他们的孩子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成了集各方娇宠于一身的中国当代小皇帝。

孩子们的幸运还不止于此。社会的进步,使孩子越来越聪明伶俐、讨人喜爱。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更使他们的小脑袋瓜里装满了各式各样新鲜的词汇,偶尔蹦出一句话来,就连做家长做老师的也要愣半天才能回过神来。这些孩子对新事物接受能力之强、对新东西反应之迅速,远不是他们的父辈当年所能比拟的。

然而,也许世上的事本来就难以十全十美。当孩子们在家长的呵护和周围人的一片赞誉声中成长起来的时候,在他们身上却很难再找到他们的父辈当年所具有的那种精神。

当年的知青如今虽是倾其所有使孩子过得悠闲自在,但他们或是忙于自己的事业,恨不得一天当成两天用,要把过去的损失弥补回来,没有时间坐下来与孩子沟通交流;或是感叹自己已是“过去时”,而把全部梦想、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替自己扬眉吐气、出人头地。望子成龙心切, 使自己无暇顾及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学习好了,就一味地娇宠溺爱,心甘情愿地为他们做保姆,孩子学习不好,又一味地施加压力,使孩子自卑得抬不起头来。

在学校,老师、学生统统围着“升学率”转,只要学习好,就一好百好。思想政治课上,没有思想,只剩下对付各类考试的政治。历史课上,国内国外历朝历代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哪一个也不能拉下,本就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为了应付升学率,就更是只捡一些有可能被考的条条框框重点讲上一讲, 隐含在史实背后的人类的精神伟力和坎坷命运只好忽略不计了。

孩子们吃不了苦、受不得委屈,有的孩子稍有不如意就会离家出走,甚至小小年纪也学会轻生,这确实不能不说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个误区。

我希望这一代孩子一生平安、快乐、如意,同时也希望有人能教给他们在遇到一些沟沟坎坎、乃至社会大的动荡时,如何迅速地调整自己,勇敢而自信地去面对。为此,当接到《艰难时世》这个题目时,尽管压力很大,我还是拿起笔来,希望能让孩子们了解,在古今中外历史上那些动荡的年代,

人们是怎样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斗争和生存下去的。

在书中,孩子们不仅会看到先驱者是如何不屈不挠地执着追求自己的信念,平凡的人是如何忍辱负重满怀希望地与命运抗争,而且将会看到在动荡中人们是如何把握机遇,在极度恶劣的环境里人们又是如何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的。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天之骄子,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取得骄人的成就,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个人也都曾经为之奋斗过。失败并不能否定努力, 理想能否实现有时真的是由命运来决定的。

《艰难时世》对我个人而言也是一个重温的过程。没想到,再次阅读有关资料,自己还会为书中的人与事所激动,就像儿时一样。我在自己的文章里,没有做过多的主观评论,我只是希望把那些让我个人深受感动的东西写给大家。如果孩子们像我一样地被感动了,那么我相信他自会从中有所领悟, 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