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中毫无惧色

1167年3月,也速该向各部下达了围猎的命令。铁木真随父亲一道,参加了蒙古部二十多个氏族的群体围猎,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

在成吉思汗少年时期,全家人居住的地方,生活就是靠捕杀土拨鼠、野鼠来维持。春季,蒙古牧民过冬的肉食吃尽了,这时的牛羊因为青黄不接,体乏瘦弱而不宜宰杀,所以需要猎杀鹿、黄羊、岩羊、野猪等动物来补充食物的不足。

蒙古人狩猎的主要目的就是以狩猎所得来代替家畜的消耗。此外,狩猎还有三个附属的功能:一是军事训练,二是以所获的珍贵皮毛,换取所需要的农耕社会的物资,三是供人们的日常娱乐。狩猎有两种方式:一是大规模的围猎,二是个人或少数人的行猎。前者是由君长或部族长们领导执行的,后者是个人的行动。根据狩猎对象的不同,狩猎还可以分为虎猎、狐狸猎、黄羊猎、兔猎、野猪猎、狼猎等。

狩猎的对象分为两种,一是禽类,二是兽类,以鸟为对象的,其娱乐成分较多,多半是用鹰来捉捕,君长们所用的是敏捷的青海鹰,以弓箭射鸟,更要把鸟和箭的距离与速度计算恰当,才可射中,不然弯弓射雕,又有什麽奇特呢?现代用枪,较之以往,简便多了。狩猎除了具有军事性的围猎外,用猎犬也是可汗们行猎的方式之一。

蒙古人打猎大体从秋末冬初开始一直坚持到第二年的初春。其他季节也有打猎的,但不是主要的。之所以在秋末冬初开始打猎是因为“九月狐狸十月狼”,在九、十这两个月(指农历而言)猎取的皮张质量高,绒毛适当,毛皮成色好,特别是就狐狸来说尤其如此,因为狐狸毛皮极为珍贵,错过了这个期间猎取的狐皮,成了“老羊皮”,就不适于做裘皮了。

蒙古人的围猎,如同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场面壮观,往往是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参加。在狩猎中,人们要按照一定的单位和战术组织起来,听从统一指挥,既演习战术,又鼓舞士气。

出发的那一天,铁木真身穿羔羊皮小蒙古袍,头戴青缎子披巾,脚穿青鼠皮靴,牵着白马,肩挎父亲为他特制的小弓箭,腰里别着一根灌了铅的打猎用的木棒,在仆人蒙力克的帮助下,上马随父而行。

集体围猎的场面十分壮观。狩猎队伍挎猎具,骑骏马、牵勇犬、浩浩荡荡的场面。他们一般都是逆风而行;发现猎物后紧追不放,猎狗扑前,穷追不舍,在正确判断好距离之后,举枪拉弓或投掷布鲁。其速度敏捷,动作准确,姿态飒爽,好似一场骑术的比赛,也是一场智慧、勇气、胆量的较量。此时的猎队也就是军队。到了晚上,士兵们用篝火把包围圈的轮廓显示出来,设四、五层岗哨把守。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将野兽挤压在中心,包围圈越来越小,密度也越来越大,野兽都恐慌甚至疯狂起来,互相扑食,自相残杀。首领总是身先士卒,亲赴最困难的地方,像打仗一样详细部署。所以这种狩猎实际上就是一种练兵,是古代蒙古人的练兵一绝。

经过有计划的合围,猎杀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以也速该为首的各氏族首领首先冲入猎场,其他猎手和部众在指定地点摇旗呐喊,擂鼓助威。铁木真紧随父亲,骑着白马,手举猎棒飞驰而进。

也速该对铁木真说:“亲爱的儿子,不要离开我,有些野兽很凶狠,你对付不了。你先学着射猎黄羊吧!”

黄羊和兔子一样跑得飞快,虽然不凶猛,但是体态灵巧,亦不易捕捉。俗话说:“兔起鹘落”,可见其速度之快。打兔围和打黄羊围一样,都需要猎手们有高超的骑术和狩猎技术。能不能获得丰富猎物,全在猎人的骑术高低和坐骑的快慢。

就在也速该对铁木真说完不一会儿,在铁木真的小白马下,一只小狼突然蹿了出来,嚎叫着向前冲去。

狼是本性狡猾且凶残的动物,它能够认人认马认踪,只要是看到地上有猎人的脚印,它就不会在往前走,而是采取迂回战术避开猎人的追杀。这只小狼被大规模的围猎逼迫得昏了头,找不到母狼,就这样误打误撞地窜到铁木真的马下。

小白马受惊,往旁一闪,马背上的铁木真一下子被甩了出去。事也凑巧,小铁木真快落地时正好重重地砸在狼崽身上。

小铁木真此时竟然还紧紧地握着马缰。他不知道小狼崽子在身下也已断气了。

铁木真虽然受了点惊吓,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像大人一样擦了擦脸上的汗污,抖了抖衣上的灰尘,站了起来。

也速该见到儿子的表现,不住地点头。当天,也速该打了几十只野物。

从第二天起,所有的人一起行猎,有的射猎,有的放狗追捕,有的飞鹰捉拿,场面激烈,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