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金国的中都
成吉思汗在蒙古草原上创立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政权。方兴未艾的蒙古军事力量,在蒙古国建立之初,便在征讨西部邻国的同时,急不可待地南下,直指富足的定居民族的国家。
金朝是中原上邦,蒙古各部都向其纳贡称臣。为了摆脱屈辱的臣属地位,踏进中原大地,成吉思汗决定向金国宣战。
对于蒙古牧民来说,这是一场非同小可的大规模战争,因为,金国当时统治着除甘肃省和河套平原以外的整个黄河流域,是当时最强大的王国之一。
金国的主人,那些昔日的女真人,尽管已被中原同化,但他们在中原土地上,仍保留着他们的祖先通古斯森林狩猎民族所特有的骁勇善战的特点。
此外,金人在中原土地上生活已有一个世纪之久,因而拥有中国古老的文明所创造的一切财富。
在这种情况下,蒙古牧民同金人作战,更艰难。他们将要对付防守坚固的要塞,而进行这种攻坚战,他们根本没有经验也没有足够的条件。
金国边境还有万里长城,长城脚下修筑有许多防御据点,这条长城从西向东,构成了金国的一条连贯的防线。
成吉思汗为了攻打金国,首先设法取得了居住在长城北侧的汪古惕人的帮助,从而得到了宝贵的盟友。
汪古惕地面的自然条件可以使蒙古人感到就像在自己的家乡一样自在,毫无身处异域之感。这里没有树木,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
成吉思汗早就同此地的主人突厥汪古惕人建立了联系。
汪古惕部的首领阿剌忽石帖勤忽里在1204年曾有大功于成吉思汗。当时他曾拒绝参加乃蛮人策划的反对成吉思汗的联盟。
为了酬谢他立下的这一大功,成吉思汗曾在1206年举行的即位大典上封他为蒙古帝国的达官贵人之一,还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阿剌孩别乞讨许配给阿剌忽石帖勤忽里的继承人之一为妻。
这是成吉思汗王室同汪古惕部王室间的首次联姻,后来,在整个12世纪中,两家又数次联姻。
汪古惕部所据地盘在地理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汪古惕部同金国早有契约关系,是中原长城的守卫者,是金国部署在长城外侧的哨兵。
把汪古惕部笼络到手,成吉思汗就等于在战争开始以前就摧垮了敌人的前线防御,不费一刀一箭就把其帝国的势力扩展到了对方最重要的防线长城的脚下。
多年的战争实践使成吉思汗深深懂得知己知彼的重要性,并养成了每战必先察敌情的良好习惯。
在发动攻金战争之前,他就特别注意利用来往于蒙、金之间的使节、官员、商人等,了解和收集金国情报。在他与王罕结盟期间,金国向王罕派出了一员使节,名叫耶律阿海。
成吉思汗探听到这位金国的使节,并不忠于金国皇帝,因此主动去找耶律阿海面谈。两人谈话十分投机,耶律阿海告诉成吉思汗说:“金国亡日可待,本人愿意做蒙古进攻金国的内应。”成吉思汗为得到这样一个深知金国内情的人极为高兴。
在攻金战争发起之前,成吉思汗即把耶律阿海留在自己身边,参与机谋,出入战阵。
他手下有个叫札八儿的亲信,是同饮班朱尼湖水的功臣,为人十分精明,记性特好。成吉思汗派札八儿出使金国,进一步核实和补充了耶律阿海等人提供的金国情报,还特地收集了进出金国北境的道路、山川、险隘等军事地理情况,为后来成吉思汗确定进军的路线、选择攻金的突破口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做事和打仗一样要知己知彼,这样才能百战百胜,绝不能打无准备、无把握之战。充分准备的程度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1211年春,成吉思汗誓师克鲁伦河,祷告天地,亲统大军,只留下脱忽察儿领两千骑士留守本土,踏上了南征之路。
蒙古军几乎是全部出动,兵分三路,中路军由成吉思汗亲自率领,是蒙古军的主力部队,他们3月出发,至阴山汪古惕部驻地,休兵避暑。
7月沿抚州,经宣德府,向居庸关进军;东路由阿勒赤那颜、速不额台率领,经辽东,攻桓州;西路派术赤等四子攻打西京。
成吉思汗派哲别迂回乌沙堡,袭击乌月营守军,蒙古军大胜。乌月营失守,乌沙堡失去防御作用,金军败退,乌沙堡被蒙古军占领。乌沙堡守将千家奴被金廷免职。
乌沙堡战役的胜利,使蒙古军士气大振,他们乘胜追击金军,大破金军于宣平附近的会河堡,金军守将完颜胡沙只身逃奔宣德。
西路军进围西京,西京留守名叫胡沙虎,另一将领是抹捻尽忠。胡沙虎听说蒙古军要来,十分害怕,率所部7000人弃城东走,想回中都,途中遇到蒙古军,胡沙虎只身逃往中都。
另一守将抹捻尽忠独自坚守西京,因城坚固,蒙古军久攻不下,抹捻尽忠因此而立功。
西路军返身扫荡河北各地,蒙古军所至,金军望风而降,惟西京没有攻下。
东路军于7月攻下桓州,紧接着攻下大水泺,然后向临潢府推进。
成吉思汗的中路主力乘胜追击,攻占宣德府,攻打居庸关。居庸关是进入中都的咽喉要塞,因而金军防守严密,蒙古军久攻不下。
蒙古军先锋将领哲别采取佯败诱敌战术,先将大部分兵马撤离关前,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下百般辱骂,以激怒金军,金军出击则败走,并遗弃各种物品,给金军造成蒙古军因久攻不下无力再战、准备撤军的假象,诱使金军出关进击。
金军中计,出兵追至鸡鸣山,哲别见时机已到,突然引军回身反击。蒙古军骁勇善战,战马驰突,刀箭齐下,金军不敌,其精锐部队全部被蒙古军歼灭。
蒙古军大获全胜,成吉思汗随之入关,驻跸龙虎台今北京南口附近,准备攻取中都。但中都城高墙厚,金主又调外军入卫,防守非常坚固,因此哲别将军无功而退。
1212年,成吉思汗第二次兴兵南下,进军的路线与上年基本相同。蒙古军连续攻破昌、桓、抚州,攻陷宣德州、德兴府,再围西京城。
金帝派元帅左都监奥屯襄率师来援,成吉思汗诱敌至密谷口,金援兵全被歼灭。西京城下,蒙古军尽力围攻,金兵坚守不懈,成吉思汗中流矢受伤,只好撤围。
正当成吉思汗的大军在金国边境停滞不前时,发生了一件有利于成吉思汗的政治事件。
原来在金人占领北京以前两个世纪,北京被另一个少数民族契丹人占领着。
契丹人统治北京达两个世纪,接着,金王的祖先从他们手中夺取了北京。金人和契丹人属于两个民族,金人属于通古斯——满语族,是今满族的兄弟,而契丹人则主要属于蒙古族,老家在今辽阳地区,契丹人虽然失去了北京的统治权,但三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住在中原土地上。
所以与成吉思汗的臣民们相反,他们几乎完全被中原同化了。但他们怀念昔日的光荣历史,一直想向战胜他们的金王复仇。
果然,1212年春,契丹人的亲王之一耶律留哥带头发起暴乱叛离金王,集合手下的契丹人前来投靠了蒙古人。
成吉思汗不失时机地利用刚发生的这一事件,派大将哲别率领一支军队去攻辽阳。
但辽阳城防坚固,哲别首战失利。于是,哲别佯装败退,且战且退,同时设埋伏于辽阳城附近。退了一段路程以后,哲别突然回转马头,挥军反击,进行奇袭并占领了辽阳城。
这样,耶律留哥就在蒙古人的支持下宣布称契丹王,充当成吉思汗的附庸。
经过为时两年之久的坚持战斗,成吉思汗在1213年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蒙古军队的胜利在北京宫廷内部产生了强烈反响。1213年8月至9月,金国内一名将领胡沙虎弑其君金王卫绍,改立王室的另一成员为君,即宣宗。
成吉思汗立即抓住金国宫廷发生政变和混乱的良机,在同年秋天大举入侵金国,一直攻到金国的中心。他把军队分成左中右三路,三路大军一齐杀奔而来。
成吉思汗与其第四子拖雷率领中路军,主要目标是华北大平原。
当时,部下纷纷要求攻入北京城。但成吉思汗头脑十分清醒冷静,拒绝了这一提议,因为他认为,北京城城防坚固,蒙古军队还没有足够的装备足以使他们攻下这座城。
成吉思汗决定只派一些部队围住北京,而他自己则率领大军继续南进。
1214年,成吉思汗的三支大军在北京会师。他手下的将领们又纷纷要求攻下北京城,他又一次拒绝了这一主张。
这是因为,铁木真比他的这些将领们更了解蒙古军队攻城技术的不足之处。
同这些将领的主张相反,成吉思汗却派了一名使节前往北京城内向金王提议媾和。
实际上,金王是不能抱和平幻想的,因为,以高昂的代价换来的和平,在当时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休战。
蒙古军队已经积累了攻破万里长城及其附近防御据点的经验,因而他们随时都会挥师重来:北京离蒙古草原太近了。
金王便以“国蹙兵弱,财用匮乏,不能守中都”为理由,提出将首都迁往南京开封府,以此躲避蒙古军的锋锐,苟且偷安。
此议一出,举朝震惊,不少人极力反对。左丞相徒单镒说:“皇帝一离开首都,北方诸路势必落入敌人之手。现在已经与蒙古议和,我们聚蓄粮草、征调军队,固守首都,这是上策。南京毗邻南宋,四面受兵,并不安全。如果说一定要撤退的话,退到南京还不如退回辽东,那里是女真人的根本之地,依山背海,我们凭借险要只需防御一面的敌人,这样可以远图大事。”
徒单镒的建议不失为一种十分稳妥的计划,但宣宗仍不思振作,只顾眼前,不顾大家的反对,仍然决议南迁,并以此诏告全国。
1214年阴历五月,宣宗任完颜承晖为尚书右丞相,抹捻尽忠为左副元帅,辅佐太子完颜守忠留守中都,宣宗自己率百官家眷启程南下。
成吉思汗得到消息,立即决定发兵再入金境将中都包围。
1215年正月,收降金国右副元帅蒲察,使中都城陷于孤立境地。
1215年5月,石抹明安攻占了中都城。蒙古军围攻中都的同时,成吉思汗派木华黎经辽西。10月,至高州,金守将卢琮、金朴投降。至成州,金锦州兵马提控张鲸杀死金廷节度使,遣使投降。
1215年2月,进攻大定府,金元帅寅答虎、乌古伦投降。同月,金兴中府吏民杀死守城官吏,投降木华黎。
蒙古军攻取中都后,河北诸城多降,成吉思汗传谕金宣宗:命他将山东、河北未下的诸城奉献,令他除去帝号,改称“河南王”,但金主不从。
1216年春,成吉思汗返回克鲁伦行营。8月,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赐金印,建白髦,传谕蒙古众将:“木华黎建此旗以出号令,如朕亲临”,把征中原的全权交给了木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