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江南贡院的科举

明清时期,在南京江南贡院举行的乡试称为“南闱”,在北京顺天府举行的乡试称为“北闱”。

明清时期的江南贡院作为有当时全国最大的考场,这里在明清两代出了很多名人。如施耐庵、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翁同龢等历史名人,他们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我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也出于此。

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的作者。

施耐庵自幼读书用功,记性又好,他读过的经书和史书,很多都能整篇背诵。遇到教师提问,他能对答如流。长大后不仅乐于帮助乡里人,对待父母也很孝敬。父亲生了病,他和妻子守在床边,送水喂药,彻夜不眠。

这样,到了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地方官推荐了施耐庵参加江南贡院的乡试。后来在1332年,施耐庵考试中了进士,被派到钱塘做了个地方官。他为官3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撰写《江湖豪客传》一书,即《水浒传》。

施耐庵写完《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水浒传》至今还代代流传。

唐伯虎是明代南直隶苏州吴县人。他自幼聪明伶俐,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唐伯虎29岁时,到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厄运,绝意仕途。

唐伯虎是明代“吴门画派”四大画家之一。他的画作题材广泛,挥笔自然,风格别具,雅俗共赏,深受各个阶层志士仁人乃至庶民百姓的赏析与青睐。

唐伯虎的诗风情真意挚,自然流畅,信手拈来,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傲岸不平之气。

除诗文外,唐伯虎也尝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多方面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赏,声名远扬。

郑板桥是江苏兴化人。1732年秋,14岁的郑板桥赴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捷音》诗。1736年中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

郑板桥做官前后,均居扬州,是“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50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他原本是书香门第,有田有房,衣食不愁。可他总爱用钱帮助穷人。他考中秀才后,几次到南京江南贡院来考举人,都住在秦淮河畔,故称“秦淮寓客”。后来他渐渐萌生了到南京来定居的想法,于是举家迁居南京,在秦淮一直住到去世。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12卷,今存四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翁同龢是江苏常熟人。他自幼禀性好学,通读“四书”、“五经”,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常熟县学游文书院。1845年应试江南贡院,考中秀才,1852年应顺天乡试中举人,1856年殿试一甲一名,考中状元。曾做清光绪帝的老师,“得遇事进言”,光绪皇帝“每事必问同龢,眷倚尤重”。

翁同龢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他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当时的书法家对他的书法造诣之高十分敬佩。

刘春霖是直隶肃宁人。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深受老师喜爱。后来,父亲把他带至保定,入莲池书院读书,连续攻读10余年,学业长进很快,颇得院长吴汝纶赏识。

1902年,刘春霖在江南贡院考取举人。1904年夏天他参加殿试,一举获得一甲头名,得中状元。

就在刘春霖金榜题名后的第二年,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推广学校”。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刘春霖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他因此戏称自己是“第一人中最后一人”。

中状元后,刘春霖被授翰林院修撰。次年,便和同科进士沈钧儒、谭延闿、王揖堂等人一起奉派到日本政法大学留学。归国后,历任资政院议员、记名福建提学使、直隶高等学堂提调和保定北洋女子师范学校监督等职。

明清时期南京江南贡院的名人除了上述这些外,还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文化名人,他们或做过当年的考官,或在此赶过考。

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南京江南贡院也随之失去作用,停止开科取士。1919年开始拆除贡院,除留下贡院内的明远楼、衡鉴堂和一部分号舍作为历史义物外,余下部分全部拆除,辟为市场。

[旁注]

施耐庵(1296年~1371年)本名彦端,汉族,今江苏兴化人。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博古通今,才气横溢,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等无不精通。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唐伯虎(1470年~1523年)唐寅,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代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画家、文学家。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代表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六如居士集》等。

郑板桥(1693年~1765年)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清代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50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参加过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所著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翁同龢(1830年~1904年)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1856年中状元。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刘春霖(1872年~1944年)字润琴,号石云,直隶肃宁人。1904年甲辰科状元,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自言“第一人中最后人”。刘春霖善书法,尤以小楷为著。小楷笔力清秀刚劲,深得世人推崇,时有“大楷学颜,小楷学刘”之誉。出版有《大唐三藏圣教序》、《兰亭序》等小楷字帖多部;大字法帖亦有出版。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长沙府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谥文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其《治学论道之经》、《持家教子之术》、《冰鉴》和家书,影响深远。

[阅读链接]

在南京江南贡院科举考试中成名的人当中,张謇也是一个颇有建树的人。他1868年以来,进出科场20多次,终于在1894年41岁时得中一甲第一名状元,授以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职。

张謇是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我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