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变化

由于广泛地使用火器及火力的加强,导致了战场上战术的变化。在冷兵器时代,为壮声势、鼓舞士气、增强对敌阵的冲击力和对士兵的控制而产生了“方阵”——密集队形作战。而在火器时代则为了发挥火器威力,军队开始排成横队,在欧洲称之为“线式战术”或“横队战术”。起初这种队形纵深达 10 列,同一排士兵肩并肩,面向前;射击时,最前一列取单腿跪姿,第二、第三列取立姿,按口令三排齐射。在第一次齐射后,即重新装弹药,后面各列横队缓步向前,越过第一齐射队列,取同前一样的姿势,再次齐射。以此逐渐接近敌阵,然后用刺刀进行肉搏冲击决胜负。这种队形是在火器射击精度还不高、速度慢的情况下形成的。

随着战斗规模的扩大,战斗会随时随地发生,而这种队形只适于平坦地形和气候良好的条件下使用。如果遇到不想决战的对手,敌方就会很快脱离战斗,这样就达不到作战目的。另外,这种队形作战不机动灵便,也不利于保护自己。所以到 18 世纪 70 年代以后,由于枪托弯曲而便于瞄准,提高了命中率,导致了“散开队形”的产生。在战斗触发阶段,面对敌方的齐射采取散开的队形,减小敌枪弹的命中率。而在冲击和防御时,则以“纵队”投入战斗。在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诸战场上广泛使用“纵队战术”和“散开队形”。这种队形的特点是:前为散兵线,后为密集的纵队,另外配合一定数量的骑兵和炮兵部队。战斗开始,先以炮火进行猛烈轰击,后以散兵实施攻击,打乱敌阵,继而以骑兵袭击,扩大扰敌效果。在三次轮番攻击后,纵队投入最后冲击,以决胜负。纵队以强悍、勇猛而有经验的核心战士为队首,这样可以使胆怯和没有经验的新兵减少恐惧感,并萌生勇夺胜利的荣誉感,增强突击力。这种战术和队形便于指挥,能够在任何地形上运用, 还可以分层次地使用兵力,既便于集中力量于优势地段,又便于充分发挥各自之长。因此,这种战术沿用至 20 世纪。然而这种先进的战术却未被同时代的清军所采用。尽管清军也引进并装备了火器,但在战法上仍承祖制,以“营” 方阵为基本的作战单位。营下设 4 哨和 6 个亲兵队,每哨 8 个队,每队 12~

14 人。这样密集的队形在遇到火器攻击时伤亡必是惨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