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塞维茨

克劳塞维茨,1780 年生于普鲁士,12 岁入伍,后在柏林军事学院学习军事科学,成为校长沙恩霍斯特的门徒。多次参加反拿破仑战争,亦曾效力俄军。1818 年晋升为陆军少将,任普鲁士陆军大学校长,致力于兵学及战史研究,开始写那部著名的《战争论》。他还著有《1796 年拿破仑·波拿巴的意大利远征》、《1799 年》、《1812 年》等。1831 年因患霍乱不治逝世。其遗孀整理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共 10 卷,其中 1—3 卷为《战争论》,其余为战史著作。

《战争论》在军事思想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在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界也没有第二部著作如此完整地阐述最一般的战争原理和战争哲学。它并不是单纯评价总结拿破仑的著作,它阐述了理论与实践、战争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该书思想新颖,具有持久价值。因此,克劳塞维茨被公认为最大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权威,对以后所有的军事理论都产生巨大影响。

然而,正如在他遗稿中发现的那张纸条所说的:“假使我过早去世,因而中断了这项工作,那么现有的一切东西当然只能叫做一堆不象样子的思想材料了。它们将会遭到误解和任意的批评。”他的思想是那么庞杂而又有说服力及权威性,以致它的著作被断章取义地广泛被套用,往往多于对他的著作本身的研究。而且亦如约米尼所言:“任何人不能否认,克劳塞维茨是一位饱学之士,而且还有一支如椽巨笔。不过他的笔法有时却不免太玄妙了, 尤其是对教学法的讨论颇有些过于自负,⋯⋯此外,他对军事科学问题所持的怀疑态度,也未免过分;在他的书中,第一卷用夸张的笔法反对一切战争理论,而以下两卷却又充满了说教式的理论,这可以证明作者相信自己的教令是绝对有效的,而对别人的学说则认为一钱不值。”

什么是战争?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就是一种暴力行动,用以强迫敌人屈服于自己的意志。在这个过程中,武力是手段,强加的要求是目的。使用武力,在理论上是没有限制的,在实践上要受国际法、政治考虑及其它细节的限制。他认为,决心要实施无限制的屠杀,无情地使用武力的一方,要比尽力限制使用武力的对方强一些。因此,由于对暴力的厌恶而忽视暴力,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浪费时间和力气。

军事行动的首要目标是解除敌人的武装,并使其处于这样的地位,即如果继续战斗,将比接受和平更为不利。暴力行动将逐步升级而达到最高界限

——战争手段的限制。因此,在理论上,战争就是达到极限的暴力。在实践上,对于使用武力存在着明显的军事和政治的限制。这些限制之所以存在, 是因为战争不是一种孤立的行动,也不取决于一个决定或冲击。因此,战争所产生和释放出的能量的程度变化很大。克劳塞维茨称那种理论上的战争为“绝对战争”。

什么是战争的目的?他认为,必须始终是以解除敌人的武装,强迫它同意自己的意志为目的。为此,一般地说,敌人的武装力量必须被摧毁,或者使之不能继续战斗;尔后必须对其实行征服和占领;最后应该使敌人的意志屈服,使其同盟者和人民同意和平安排及其条件。

为摧毁敌人的武装力量,克劳塞维茨认为只有一种手段,即战斗。他认为,尽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削弱敌人的意志,然而,由于只有大战役和大规模的战斗才能产生决定性的后果,所以,全部军事活动都要坚定不移地朝这个方向努力。他说:“让我们不要听信有不经流血而克敌制胜的将军之说”。

他认为,既然从绝对意义上来说,战争如果是无限制的暴力行动,大战役是达到战争目的最好手段的话,那么战争领导指挥的作用就无比的重要了。战争的才能是多种力量的结合,即智慧和精神的汇合,将才必须是天才。只有重视军事的社会,才能产生军事天才;大胆无畏通常是天才气质的体现。勇气越大,应付偶然情况的能力就越强。不幸的是,人的官阶高了,反而不够勇敢了,因为私心杂念多了。战地指挥员还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以及坚定的决心。他还必须具备对情报的分析辨别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提高判断力和知识水平来获得。但是,克劳塞维茨认为,大部分情报是不真实的,正确客观地观察事物是困难的。但往往第一信念是正确的。指挥官还要能够克服随时出现的意外“阻力”。

在战略上,克劳塞维茨认为,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在军事方面,防御力量要比进攻力量强大。这支防御力量包括:一支习惯于战争的军队,一位静待敌人的将军,还有不怕敌人来临的强大人民。防御一方要在战斗最高潮—

—转折点时,迅速发动一次有力的反攻,使暴力水平迅速提高,达到激战。于是优势将从进攻一方转到防御一方,将后者推向胜利。所以,他提倡进攻性防御,诱敌消耗力量,然后巧妙把握、利用战斗的顶点——转折点,最后取胜。

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是克劳塞维茨理论中最受推崇的一部分。他认为战争始终是一种具有政治目的的行动,因此政治目的应是战争实施主要考虑的问题。另外,政治目的又始终与军事现实相一致,所以政治动因的意义愈大, 则使用暴力的范围也就愈大。因此,战争总是受产生它的动因所控制。进而合乎逻辑地导出他的名言:“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他说, 战争是整个社会不要可分割的一部分,战争反映国家的政治,是国家的工具之一。因此,他告诫说,军事观点必须经常从属于政治。正确的理论要求在战争开始前,应该根据政治条件来确定战争目标,而且这种目标必须在军事上有达到的可能。

克劳塞维茨认为,人民战争是 19 世纪出现的新现象。他指出,这完全是由于全民动员而引起的大量使用暴力的结果。一个武装的国家、武装的人民, 能够使侵略军逐渐衰落下去。而在人民战争中,应该遵循正规军支持下的“游击战”,避免会战,依靠战略防御,由小股部队执行有限的战术进攻。通常不需要一次大规模的交战以决定战争的结局,因为时间和空间都是人民的同盟军。

克劳塞维茨把军事艺术分为战略和战术。他说战术是在战斗中运用武装力量的学说;战略是运用战斗以达成战争目的的学说。军事艺术最一般的原则是兵力数量上的优势、兵力集中以及突然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