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迎来秦腔的大繁荣

清代是秦腔的繁荣时期。康熙四十四年前后出现的张鼎望所著的《秦腔论》、乾隆年间翰林院学士严长明所著的《秦云撷英小谱》,以及吴长元所著的《燕兰小谱》和周元鼎《影戏论》都是较有影响的论述秦腔的著作。

据《秦云撷英小谱》记载,当时“西安乐部著名者凡三十六”。这些班社均为秦腔班社,每个班社均拥有一批有影响的艺人。

这时的秦腔获得了极大发展,特别是秦腔脸谱艺术更是趋于完美了。秦腔脸谱作为我国最古老剧种之一的舞台美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绘制风格古典独特,体系比较完整,与后来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并称我国的三大脸谱系统,并且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

秦腔脸谱艺术具有独特的韵味,它通过夸张、变形、象征等手法,为剧中人物化装造型。最初的秦腔脸谱,色彩单调,构图简单,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的肤色和面形略作勾画,基本上接近写实。

但是到了清代以后,由于剧目增多,脸谱也随之多样化、条理化和定型化,成为了有谱可循、按“谱”开脸的脸谱艺术。定型的秦腔脸谱艺术,其功用主要在于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它反映了艺人和观众对剧中人物的评价和褒贬。

在内容上凡取材于《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等历史小说中英雄传奇和悲剧故事的,剧中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在形式上都有动态的装饰美感,因而秦腔脸谱具有其十分独特的象征性与寓意性。

秦腔脸谱中的纹饰极为独特,艺人们从有关剧中人物传说、精神、品格、感情、相貌和身份等特点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加以渲染、夸张和典型化处理,成为角色定型的脸谱。

当角色一出场,脸谱就首先给观众一个明确的人物品性概念,十分有利于在其后的情节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把握。这种艺术形式长期以来,已被人们广泛认知和熟悉。

秦腔脸谱着重在眉、眼、纹、色上刻画人物。在脸谱中,眉的造型颇为别致,它通过夸张变形,使演员的“自然眉形”变为“装饰眉形”。

这种“装饰眉形”有粗细、长短、曲直、聚散等可变的形态,在突出角色性格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丰富的表现力。常见的眉形有泰山眉、鸳鸯眉、龙须眉、卧蚕眉、花眉、八字眉等。

泰山眉多用于武将之面,显示其威武不屈、英勇善战,如黄盖、李自成、张飞等战将;鸳鸯眉多用于为人不正的角色,显示其阴险奸诈,如《周仁回府》中的严年等;龙须眉多用于神话人物之面,显示其胸怀法术和神通非凡;卧蚕眉粗壮有力,显示其赤胆忠心,如关羽之面;花眉如项羽之面,传说楚霸王眉分五色,故也勾为花眉。八字眉成八字形,多用于无赖之徒及诙谐人物。

另外,还有虎眉、剑眉、狮子眉、扫帚眉、刀眉等,多用于武将之面。

秦腔脸谱在眼睛造型上具有独到的一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把那些英俊的人物形容为“眉清目秀”,把那些性情刚烈的人物形容为“粗眉大眼”,把那些性情暴躁的人物形容为“竖眉瞪眼”。

因此,艺人在处理眼形时,都以生活为依据进行概括、提炼、夸张和变形,将“自然眼形”变为“装饰眼形”,并赋予各种典型的性格特征,因而极具艺术魅力。

秦腔常见的眼形有:用以表现威武勇猛气概的豹眼和粗大圆眼,一般多用于英武刚烈的人物,如张飞、高宝通等;左右大小不一、部位不正的雌雄眼,一般多用于反面人物,如刘彪、白石刚;多用于神话剧中的灵官、文仲之脸的慧眼;狭长、眼角上翘,而极具美感的丹凤眼,如关羽之脸;多用于歹徒、无赖之辈或诙谐人物的三角眼等。

秦腔脸谱的纹饰主要集中于角色脸部的印堂周围,分散于顶、地壳、太阳之间。如额部、脸膛、鼻子等处,以线描为主,故又称线描花脸,这是不同于其他剧种之处。其特点是线条勾画流畅、转折自如、粗中有细、苍劲有力,常常一笔挥就。

常见的纹饰有珠点纹、三角火苗纹、回旋纹、冲天纹、通天柱纹、邹眉肌纹等。

珠点纹成圆点状,点于和尚额头,象征佛光普照。点于小孩印堂与两眉呼应,有表示“二龙戏珠”之意。

三角火苗纹一般画于印堂,象征脾气暴躁易于激动。画此纹时,中年人由于血气方刚多用红色,老年人年迈,多用淡红。

回旋纹包括大、小回旋纹,由线条回旋转折构成,用以象征人物奇貌异相和秉性顽劣,又有“旋彩花脸”之称,如《苟家滩》中的高宝童、《斩秦英》中的秦英和《玉虎坠》中的马武等。

回旋纹给人以行云流水、浮动跳跃之感,使人物性格更加明朗突出。这是秦腔脸谱区别于其他剧种脸谱的主要特征。

冲天纹由印堂画线冲向额顶。通天柱纹的纹饰线条延长至嘴唇的人中处,多用于英武正直的角色,如魏虎、贾似道、徐彦昭等。邹眉肌纹为椭圆形,常以此纹代替眉毛,显示角色善于思考的特征。

除此之外,还有特殊饰纹用以象征和揭示人物性格与心理状态,如专用于包拯的月牙纹,又称马蹄纹,象征他秉性刚直,明若日月;专用于孟良之脸的葫芦纹,象征他善于火攻;专用于王彦章之额的青蛙纹,象征他熟悉水性,善于水上征战。

另外,还有三教中的太极纹、孙悟空的珠宝纹、杨七郎的虎纹、燃灯佛的蛾纹和雷震子的火焰纹等,象征神话人物道法高强,神通广大,能化善变的特征。

秦腔脸谱的色彩简洁明快、鲜艳华丽,每张脸谱均用黑色调整调子,色泽沉稳多变,常用一种或几种色做主色调,刻画人物的基本性格。

传统上有“红忠”、“白奸”、“黒耿”、“绿犟”、“黄残”、“蓝鬼”、“金神仙”、“杂奇”等着色口诀,用色饱满丰富而不杂乱,给每个人物以鲜明的个性。

秦腔脸谱艺术的整体造型风格强烈、醒目、明快、清新,与高亢激越的唱腔合成一气,体现了地道的黄土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质朴的审美观。

总之,秦腔脸谱艺术无论在纹饰、线条、色彩上,都体现了三秦大地的人们自古以来黄河文明孕育出来的敦厚、豪爽和朴实的品性素质。

[旁注]

张鼎望 清代初期学者、戏曲理论家。他幼年好学,自幼受父兄熏陶,博贯古今,著述甚丰,有《临清楼文集》、《临清楼诗集》、《鲁桥人物志一卷》、《鲁桥八景集四卷》及杂著多种传世。他还尤喜秦腔,他早年所撰的《秦腔论》,是我国第一篇关于秦腔历史与艺术特征的专论。

《东周列国志》 是明代末期著名作家冯梦龙改编的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的小说。其所有的情节、人物都是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书中汲取来的。它将分散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按照时间的先后串联起来,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说岳全传》 长篇小说名,作者为清代人钱彩、金丰,全书共20卷80回,全书在元明以来有关岳飞的民间说唱和戏曲、小说的基础上,加以重新编定,是“说岳”系列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俗称“岳传”,是一部以岳飞抗金故事为题材、带有某种历史演义色彩的英雄传奇小说。

黄盖 东汉末年名将。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方式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我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他在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后来他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兵败垓下,最后突围至乌江边自刎。

《苟家滩》 秦腔传统剧目。其剧情为唐代末年,朱温占据汴梁,命大将王彦章四处攻伐。小将高保童因其父高士纪被王彦章杀害,于是联合诸藩镇史建堂、石敬瑭、郭彦威、刘智远等合兵围攻王彦章于苟家滩。王彦章最终自刎身亡。

包拯(999年~1062年),北宋庐州人,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他曾任龙图阁学士、天章阁待制等职。因其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小说、戏剧,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历久不衰。

[阅读链接]

在我国戏曲表演舞台上,包公的脸谱化装与众不同,因为他的黑脑门上画着一个非常显眼的白月牙。这是为什么呢?对此,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有一种说法是包公幼年的时候,曾给有钱人家放牛,放着放着困了,就在路边睡着了。突然有马匹经过,包公躲闪不及,被马蹄子踩在了脑门上,从而留下了伤痕。

另外一种说法是他的本事特大,他白天在阳间断案,夜晚在阴间断案,这月牙特别是指他能够“夜断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