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艺人促进眉户戏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省有关部门成立了眉户剧团,打这以后,西安地区开始有舞台演出的专业团体,并又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艺人,如张新尚、许爱英、雷开元、潘国梁等。

张新尚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北郊盐张村,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著名演员,擅长扮演须生,以唱见长,谙熟秦腔、眉户、碗碗腔的唱腔,尤其以眉户戏演唱最具韵味。在现代剧方面,他的表演很有特色。

张新尚曾经戏曲声乐方面受过的专门训练,他表演朴实,嗓音洪亮,音色纯正,行腔圆润。他善于将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戏曲演唱技巧的有机结合,使他的演唱艺术日臻完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张新尚在其4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不同的舞台艺术形象。他曾经先后主演了眉户剧《雷锋》中的雷锋、《祥林嫂》中的贺老六、《十二把镰刀》中的王二)、《张连卖布》中的张连、《屠夫状元》中的胡山、《五典坡后本》中的薛平贵和《斩秦英》中的唐王等。

特别是在眉户剧《屠夫状元》中,张新尚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胡山的艺术形象,而且在同名彩色戏曲影片中担任了胡山的全部配唱,更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

许爱英出生在山西省襄汾古城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许爱英小时候就喜欢听戏,每逢镇上有戏唱,她总是围着戏台和演员转。

后来,山西省临汾地区艺术学校去襄汾县招生,许爱英过关斩将,为自己打开了走向艺术殿堂的大门。

在艺校学习期间,许爱英和同学们一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功吊唱,为她以后的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像踢腿、劈叉、拿顶、抢背等基本功的训练特别艰苦,一到晚上她躺在床上,浑身骨头就像散了架似的。但她非常坚强,从不喊苦叫累。

许爱英毕业分配进了眉户剧团。许爱英在艺校学的是蒲剧,毕业后改唱眉户戏,对她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许爱英坦然地接受了,并立志要唱好眉户戏。

许爱英在很短的时间里,她就掌握了眉户戏演唱的基本唱法。而且,她喜欢看别人的演唱,舞台两侧的幕条几乎成了她的专座。

许爱英在台上学了,台下赶紧悄悄练习,学老演员的演唱技巧,模仿他们的形体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许爱英的演艺越来越成熟了。

她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三进士》中的白玉莲、《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李亚仙》中的李亚仙、《状元与乞丐》中的柳氏等角色,受到观众和有关专家的好评。

后来,许爱英在《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中成功地扮演了喜凤这个角色。这出剧以3个青年人的爱情纠葛为主线,讲述了发生在偏远山村的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剧中的段喜凤是一名寡妇,在她身上既有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又有封建礼教束缚。她渴望美满的婚姻,而现实带给她的却是痛苦,她经常处在怨和恨、忧和悲的感情矛盾中。

在表演中,许爱英力图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运用了内动外静的手法,不用语言却用眼睛、心来完成,并吸收了陕西眉碗剧团李瑞芳《杏花村》唱段里的气声唱法和抢板、拖板唱法,同时借鉴西北风的演唱特点,唱得缠绵深沉、忧郁凄凉,声泪俱下。这出戏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

几分耕耘,几多收获。热爱眉户戏表演艺术的许爱英将段喜凤这个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并因此摘取了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

雷开元是陕西华阴人,他的嗓音宽厚,情感丰富;吐字清晰明澈,唱腔激昂高亢,掷地有声,又不乏婉转悠扬、跌宕有序,极具韵味,因此被誉为“一声雷”。

雷开元的表演情感真切,朴素自然,而且能通过声腔变化把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别具一格,自成一家。

雷开元从小酷爱文艺,并考入了陕西省华阴县剧团。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再加上老师们辛勤的言传身教,几年后,他就成为团里的主要演员,艺术修养也不断提高。

这期间,由雷开元主演的《红心朝阳》、《二堂舍子》、《海港》、《祭灵》等戏深受观众的欢迎。后来,雷开元在《石场斗争》一剧中扮演潘大山一角,被评为陕西省四个现代剧优秀剧目之一。他在《迎春堡》中扮演老支书,被渭南地区文化局授予表演一等奖,并在参加陕西省戏曲调演时,在《葫芦坝》一剧中扮演徐茂,获得了极大成功,被观众称为“眉户王”。

雷开元从艺50多年,主演或配演过的眉户戏有《归队》、《红心朝阳》、《窦娥冤》、《粮食》、《徐九经升官记》、《李亚仙》、《海港》、《两颗铃》、《迎春堡》、《夺印》、《九岩风》、《石场斗争》、《花烛恨》等。

潘国梁出生于一个农村家里。在那时,听眉户戏、唱眉户戏、演眉户戏,是这里老百姓茶余饭后、农闲休息之时的一大乐事、快事。

潘国梁曾经打趣说,在他们那个地方,攥一把泥土,都流淌着眉户戏的浓汁。因此,生长在这方水土之中的潘国梁,从小就和眉户戏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很小的时候,潘国梁就已表现出过人的演戏天赋。在学校里演样板戏不过瘾,回到家里还常常沉浸在戏中。

他常常偷穿家里的雨衣,戴上爷爷的花镜,拿玉米缨子当胡子,把好好的草帽剪破了当道具,就这样全副武装地为左邻右舍演唱眉户戏,成为当年村子里颇为有名的明星式人物。

潘国梁13岁那年进入专业剧团。15岁时,他考进临汾市艺术学校,专修戏剧表演,主要学习小生表演。

4年后,他以门门功课名列第一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眉户剧团工作,在真正的舞台上,开始追随他心中的戏剧梦想。

从20岁至45岁,潘国梁成为眉户剧团小生行当中,不可或缺的代表人物。

当时,在眉户戏迷中,他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每到一处,老百姓总是抢着点他的戏。他是团里最让人放心的演员,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做到了不闹情绪,不撂挑子,不误场子。

他视演戏为生命,痴迷到近乎犯傻的程度。为此,他曾经说:“我爱戏曲,戏曲是我的全部生活,为了演戏,让我付出什么都行,包括生命。”

有一次,潘国梁练功时摔伤了膝盖,缝了7针,不满一周,他就出现在演出现场。在舞台上,每一个动作他都认真去做,力求完美,缝好的伤口又裂开了,鲜血直流,他吃了几片镇痛药,强忍着剧痛坚持演完。全台演员看在眼里,无不为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潘国梁在其2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先后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40多个时代层次不同、性格情态各异、独具神韵、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其中,他主演了5部戏曲电视剧,一部电视剧和一部电影故事片,获取大奖无数。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唱腔雄浑、圆润、内功旺盛,他的扮相朴实、厚道、定力十足,整体表演个性鲜明、独树一帜、成熟老练,已呈厚积薄发、炉火纯青之势。

张新尚、许爱英、雷开元、潘国梁等这些新中国成立后的眉户戏艺人不仅是传统戏的继承者,也是现代戏的开拓者,为眉户戏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50年,眉户戏《粮食》参加了陕西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观众好评。

1951年,由陕西渭南文工团排演的现代戏《梁秋燕》一经推出,反响强烈。这出剧最初名叫《婚姻要自主》,剧本几经修改后,更名为《梁秋燕》。

1953年,这出戏出版了单行本,并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再次排演。《梁秋燕》的演出成功,标志着眉户戏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

此后,剧团还创作演出了《两棵铃》、《蟠桃会》、《雷锋》、《曲江歌女》、《屠夫状元》、《飘来的媳妇》等,涌现出一批有造诣的演员。

1958年,眉户《鹰山春雷》参加了陕西省现代剧目座谈会和西北5省区戏剧会演,获得观众好评。

1959年,眉户戏《两颗铃》参加了陕西省及全国庆祝建国10周年演出,随后又参加陕西省戏曲演出团赴福建前线慰问演出,又南下华中、华南、西南13省市巡回演出。

1981年,新编眉户剧《杏花村》参加了陕西省剧本评奖大会。在此期间,还参加了拍摄眉户戏曲艺术片《屠夫状元》的工作。

[旁注]

《斩秦英》 剧情为唐代驸马秦怀玉领兵出征,其子秦英将过桥打扰其钓鱼的詹太师打死。秦英之母银屏公主绑子上殿请罪,詹妃执意要为父报仇,最终,由长孙皇后出面说情,公主向詹妃赔礼,终获詹妃宽宥。

《红楼梦》 作者为曹雪芹,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根据家族兴衰的艺术升华,对封建腐朽的科举制度、包办婚姻、等级制度等进行思考。《《红楼梦》为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有着极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窦娥冤》 是元代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窦娥冤》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是我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

《徐九经升官记》 戏曲传统剧目,剧情为安国侯义子刘钰与李倩娘完婚后,并肩王内弟尤金强娶李倩娘,正遇刘钰归来,将倩娘夺回。并肩王忆起玉田县令徐九经与安国侯有宿怨,故意提升徐九经审理此案。徐九经克服了个人恩怨,机智地作出了公正判决,挂冠而去。

《梁秋燕》 剧情为新中国成立不久,梁秋燕与同村青年刘春生相爱,遭到父亲梁老大的反对。梁老大为儿子梁小成成家,把梁秋燕许给16岁的董学民,并向董家索取彩礼。最终,梁秋燕与刘春生结成佳偶,梁小成与张菊莲也自主成婚。

[阅读链接]

陕西眉户碗碗腔剧团是以实验演出现代戏为主、兼演传统戏、新编历史戏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剧团成立后曾经多次参加全国重大艺术活动,荣获全国文华新剧目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口文化进步奖、首届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一等奖、全国地方戏交流演出优秀剧目奖、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奖项。

陕西眉户碗碗腔剧团长期坚持深入农村、部队、学校及工矿企业,多次晋京并赴国外演出,深受观众喜爱。

并在其演出发展过程中培养造就了许多著名的演员,推出了《金琬钗》、《曲江歌女》、《梁秋燕》、《囊哉》、《十二把镰刀》、《红色娘子军》、《漂来的媳妇》、《臂塔圆舞曲》、《杨贵妃》、《真的真的》、《留下真情》、《好年好月》、《杜甫》等一批凸显地域优势、突出时代精神、生动再现西北黄土地风情的优秀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