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碗碗腔的繁荣

新中国成立之前,陕西各地皮影碗碗腔先后衰落。西府碗碗腔大致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宣告绝迹。其余地方的皮影碗碗腔,也几乎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逐渐消失了。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繁荣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陕西省有关部门开始挖掘、抢救这一地方剧种。随后,各支派的碗碗腔先后发展成为了正式的戏曲剧种。

其中,陕西省东府、西府两支碗碗腔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陕西省戏曲剧院搬上了戏曲舞台,继而陕西省洋县人民剧团将洋县碗碗腔发展为了戏曲形式。

在这期间,各支碗碗腔研究部门都整理、改编了一批剧目,并在音乐唱腔、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造。

这时期主要演出团体先后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户碗碗腔剧团、陕西省大荔碗碗腔剧团,以及陕西省榆林、兴平、洋县等地的碗碗腔剧团。

碗碗腔过去多为皮影形式演出,舞台设备较为简单,演员和乐队伴奏人员都是一身兼几职,因此有这样的顺口溜:

七长八短四页板用绳挽,马车灯碗五大员啥都演。

1956年,陕西省戏曲剧院三团将碗碗腔传统戏《金琬钗》中的《借水》与《赠钗》搬上大舞台,为陕西省省小剧种搬上舞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958年,陕西省戏曲剧院参加陕西省戏曲演出团,进京演出了《金琬钗》、《白玉钿》,受到当时戏剧专家的赞扬。

另外,陕西省有关部门还组织了老艺人王维兴、黄正礼、华维瑞等,成立洋县皮影剧团。随后,他们整理、改编演出了《九件衣》、《鱼腹山》等传统戏。

此外,他们还改编、演出了《血泪仇》、《三世仇》、《二黑结婚》、《红云岗》、《抗美援朝》、《二巧离婚》、《上冬学》等现代戏,受到观众的欢迎喜爱。

1959年,陕西省戏曲剧院演出团巡回大江南北13三省、市进行演出,风靡一时。在这之后,陕西省戏曲剧院又相继改编、移植演出《女巡按》、《小忽雷》、《铡美案》、《囊战》及《红色宣传员》、《红色娘子军》、《蝶恋花》等现代戏。

1960年,陕西省米脂剧团演出了传统戏《隔门贤》。绥德、榆林、清涧等专业剧团也相继演出了碗碗腔剧目。在这之后,榆林地区文工团还将碗碗腔搬上大舞台,演出了《绣楼会》。

与此同时,榆林地区文工团还上演了《审椅子》、《铁算盘》、《钉鞋记》、《痛说革命家史》、《芦荡火种》、《水流千里》等现代戏。

在这一时期,碗碗腔又涌现出许多知名的艺人,如李瑞芳、张建琴、李世杰等。他们不仅是传统戏的继承者,也是现代戏的开拓者,他们也都为碗碗腔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李瑞芳祖籍甘肃天水,她嗓音浑厚圆润,扮相俊秀端庄,唱腔优美动听。她的代表剧目有《梁秋燕》、《借水赠钗》、《十二把镰刀》、《向阳川》、《蟠桃园》、《苦菜花》、《红色娘子军》、《红灯记》、《蝶恋花》、《杏花村》、《刘志丹》、《爱与恨》、《金碗钗》、《白玉钿》、《女巡按》、《杨贵妃》、《恩仇记》、《真的·真的》等。

在20世纪50年代,李瑞芳曾因演出眉户现代戏《梁秋燕》中的秋燕而闻名。在当时,群众中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赞誉。

李世杰出生于戏曲家庭,他的父亲是有名的唱家子。7岁时,他开始跟父亲学戏,大冬天刮着西北风,一个人抱着琴到坟地里去练戏。

年幼的李世杰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所以他一直很努力。12岁时,他开始登台演出。在著名的陕西省碗碗腔皮影班社德庆社成立时,李世杰是最年轻的一个成员。

李世杰的绝活是在一出戏里分别扮演一个男角和一个女角,单从男女角色与真假声转换上听来就让人陶醉。其中,传统戏剧《连环计》是他的拿手戏,在戏中,他一人分别饰演王允和貂蝉两个角色,令观众赞不绝口,深受欢迎。

碗碗腔艺人张建琴12岁就考入山西省孝义县碗碗腔剧团,主要扮演小旦、花旦和刀马旦。15岁时,她便成为剧团的台柱子。张建琴天生一副好嗓子,加上她刻苦勤奋,天长日久便形成了行云流水,韵味浓郁的演唱风格。

当年,张建琴主演《红灯记》中的李铁梅、《洪湖赤卫队》中的韩英等角色,后来仍被许多戏迷津津乐道。

张建琴力求每个角色都有新突破,逐渐形成了既生活化又个性化的表演风格,并大胆突破了碗碗腔的传统演唱模式,将京剧、地方民间小调、豫剧等引入碗碗腔声腔体系,使碗碗腔的尖子、二音更加委婉圆润。

张建琴家中有一面大镜子,她随时随地都不忘在镜中观察自己身段的不足,就连做饭的时候也唱着戏看着镜子,随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自己。

张建琴注重不断从最普通的老百姓生活中汲取营养,冬季时候她依然要带领全团人员进行戏曲排练,除温故知新外,还要请知名的导演来排练新剧本。

大型碗碗腔现代戏《酸枣坡》,是张建琴与剧团一班人下矿井、访矿工,深入生产一线,收集创作素材创作而成的。

剧本排练成熟后,她带领剧团先后深入山西省各乡、镇巡回演出几百场。后来,这出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强烈反响,为碗碗腔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旁注]

《白玉钿》 华县碗碗腔传统剧目,为清代乾隆时渭南举人李芳桂为碗碗腔皮影戏编写的“十大本”之一。主要讲述了李清彦和尚飞琼一见钟情,并互赠情物,后来因董寅冒充李清彦和番僧的陷害,两个有情人历经一番曲折才终成眷属的故事。

《铡美案》 又叫《秦香莲》,戏曲的传统剧目。剧情为秦香莲的丈夫陈世美进京赴试,3年无信。适逢家乡连遭荒旱,香莲带领儿女进京寻找丈夫。没想到陈世美已中状元被招为驸马,他不但不相认,还派韩琪追杀。最后,包拯不畏权势终将陈世美铡死。

王允(137年~192年),出身官宦世家。他19岁就开始任公职,董卓掌权时,他已经代替杨彪成为了司徒兼尚书令。他勤政爱民,并密谋刺杀董卓。董卓死后,王允与吕布共执朝政,后被董卓的余党李傕、郭汜、樊稠等攻破长安后处死,时年56岁。

貂蝉 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美女,她与西施、杨玉环、王昭君并称我国古代四大美女。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村姑。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

[阅读链接]

在原先碗碗腔的戏迷中长期流传着“齐喜王蔓参苗子,一杆旗和歪脖子”的顺口溜。这其中的“一杆旗”就是指的著名碗碗腔艺人杜升初。

杜升初又名杜登科。他从小爱戏如命,却遭其父杜生林的竭力反对。杜只好读书,因聪颖、勤奋,25岁中了秀才。后来,他于肖氏祠堂教私塾,便抽空弹弄乐器,习唱学艺。

父亲见儿子意志坚定,只好依顺他,并让他跟自己学戏。杜升初不几年便出了名,后来又创办了“一杆旗皮影社”,他既是社长,又是主演。

杜升初演唱字音精确,腔调动听,唱做细腻,态度严肃,生、旦、丑、净俱佳,能演戏100余本,其中最拿手的有李芳桂的“十大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