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眉起义

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爆发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主要是由于当时统治阶级的残暴腐朽,农民已无法再生活下去。于是,广大农民奋起反抗,农民起义遍及全国。

王莽天凤五年(公元 18 年),琅邪(山东诸城)人樊崇率百余人起义, 并且很快转入泰山,附近农民前来归附,一年之间,“众皆万数”。次年, 琅邪人逄安、东海(山东郯城西南)人徐宜、谢绿、杨音等起义者又率数万人加入樊崇的队伍,起义队伍不断壮大,合力攻青州、徐州一带(今山东、苏北)。王莽闻讯,急派军镇压。王莽地皇二年(公元 21 年),大将景尚领命击樊崇军,却反被义军所杀。第二年四月,王莽派更始将军廉丹和太师王匡率 10 万兵攻打樊崇,企图一举歼灭义军。十月,两军激战于成昌(山东东平)。为与官军区别,起义军每人用赤色涂眉以为标志,因此被称为赤眉军。经过较量,起义军大败官军,杀死廉丹,王匡逃走。赤眉军势力更加强大, 猛增到数十万人,并迅速向西挺进,活动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

赤眉军屡战屡胜,但因起义者多为纯粹的农民,不愿继续从军,只想回到家乡,因而军心较涣散。为了不使赤眉军溃散,樊崇等人乃率众西攻长安。公元 25 年,赤眉军进至华阴(陕西华阴东),已有 30 万人,九月攻入长安。

就在赤眉军入关时,汉朝宗室刘秀领导的农民军也派兵向关中进发。公元 25 年 6 月,当赤眉军迫进长安时,刘秀在鄗南(河北柏乡)即皇帝位,仍用汉的国号,并以这一年为建武元年。不久,刘秀定都洛阳,建立东汉王朝。

赤眉军进入长安后,遭到当地豪强地主的抵抗。地方豪强隐匿粮食,并以武装抵制赤眉军。赤眉军粮尽无援,无法打破豪强地主的封锁,只得向西寻找出路,但在陇山(今陕西陇县西北)遇到割据势力隗嚣的阻挡,加之风雪的袭击,赤眉军西行不成,不得不折返长安,将乘虚占领长安的刘秀部将邓禹打败,再据长安。然而,军粮缺乏使赤眉军再次放弃长安,引众东归。此时,刘秀已部署好兵力阻挡赤眉军。他撤换了兵败长安的邓禹,另派冯异为先锋,在华阴设置防线,再命侯进在新安(河南渑池东)、耿弇在宜阳(河南宜阳)集结,截断赤眉军东归之路。

在华阴,赤眉军遭冯异阻击,但仍英勇奋战。建武三年(公元 27 年)正月,邓禹、邓弘与冯异合兵共击赤眉军。邓弘首先出击,赤眉军佯败,而后予以反攻,邓弘大败。其后,邓禹与冯异联合救援,但很快被赤眉军打败。邓禹率 24 骑逃回宜阳,冯异则弃马与部下数人逃向崤底(河南洛宁西北,崤山谷地)。

赤眉军虽打败对方的合力围攻,但仍未解除东归的障碍。同年二月,冯异收集残兵散卒,重整旗鼓,与赤眉战于崤底。这次,冯异改变战术,先派人化装为赤眉军埋伏于道旁。当赤眉军万人攻至冯异军前部时,冯异以少许兵力援助,赤眉见对方力弱兵少,乃全军出去,大力掩杀。冯异立即用主力抗击,赤眉军攻势渐弱,化装的伏兵乘势突袭,赤眉军难辨真伪,立即乱了阵脚,旋即失败,8 万人投降。三月,赤眉军余部 10 余万众向东南撤退,在宜阳遇刘秀大军的层层包围。刘秀“亲勒六军,大陈戎马,大司马吴汉精卒当前,中军次之,骁骑、武卫分陈左右”。赤眉军突围不成,樊崇率军投降刘秀。至此,赤眉起义失败。

轰轰烈烈的赤眉农民起义最终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赤眉军虽屡次获胜,但其多为饥饿所迫的农民,并无攻城徇地的意图,一心思归,因而军心并不稳定;赤眉军中缺乏智谋之士,樊崇等人不识文字,首领中只有徐宜一人曾做过狱吏,因此,不善于利用所据有的关中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建立根据地,发展生产,解决军需;赤眉军屡败王莽军和刘秀军,滋生了骄傲轻敌的心理,因而被冯异的化装伏兵突袭,遭受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