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资达克起义
马资达克起义是公元 5 世纪末 6 世纪初出现于伊朗地区的人民运动。
公元 4 世纪至 5 世纪,是萨珊波斯帝国奴隶制没落、封建因素发展的时期。在帝国最富庶的省份,即两河流域中下游,奴隶和农村公社自由农民被束缚于土地上,他们日益隶农化;同时,由于赋税、兵役和宗教费用的压迫, 生产者大量逃亡,许多村庄成了废墟。农民失地后,不得不投靠大土地所有者,沦为依附农民,受其剥削;在城市,又开始形成封建等级关系,出现了城市公社和雇佣劳动者。萨珊王朝的统治已不适应城乡封建因素的发展,统治者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连年的战争破坏,使萨珊内部的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日益剧烈:公社农民大量逃亡,反抗交纳重税和袄教的压榨;萨珊的基督教徒大多为劳动人民,他们反抗迫害,拒绝当兵,抗缴捐税,亚美尼亚人民则不断争取独立,反抗袄教,举行起义。
在上述形势下,终于在公元 491 年爆发了规模巨大的“马资达克”起义
(因起义领袖马资达克而名)。马资达克起义是在宗教掩盖下的广泛的人民运动。当时,人民群众对统治阶段极为不满,表现为反对正统袄教的异端运动。早在公元 4 世纪初,袄教就分化出一个流派,公元 5 世纪末由僧侣马资达克领导,称为“马资达克派”。马资达克主张以积极的态度改变现实状况, 反对贫富不均,主张人人平等并恢复原始公社制度。宣称黑暗占优势是偶然的,而光明取得胜利则是必然的。因此号召人民消灭贫困,把富人的财产拿出来交还给穷人。他的号召得到广大群众的响应,被奴役的公社农民、奴隶、手工业者、城市贫民都参加了这次运动。
公元 491 年,起义者展开大规模的攻势,在京都泰西封捣毁大臣和贵族奴隶主的粮仓,然后又占领了贵族的土地和庄园,杀死大批地主和奴隶主, 没收其财产分发给穷人。运动迅速地波及各省,遍于伊朗全国。形势对起义者十分有利,一些商人甚至小地主也加入起义队伍。但不久他们便发现,起义运动中提出的平分土地的要求对他们不利,于是便又纷纷离去。尽管如此, 起义仍不断发展。国王卡瓦德大为震惊,恐慌万状。为了保全自己,利用人民起义的力量抑制贵族势力,卡瓦德假装同情并赞成马资达克,由此引起贵族势力的不满。萨珊贵族联合反对卡瓦德,于公元 498 年发动政变,将卡瓦德囚禁在“遗忘堡”,并另立新王。
公元 501 年,卡瓦德逃离囚禁之地,到嚈哒人那里寻求援助。公元 503 年,嚈哒人将卡瓦德重新扶上王位。之后,卡瓦德 立即与贵族妥协,敌视人民起义,迫害起义者。公元 529 年,萨珊统治者残酷镇压了马资达克运动,
马资达克本人被杀害,起义者死难 8 万人之多。
此次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力量强大。国王卡瓦德采用两面手法欺骗人民,先是利用起义者削弱贵族,后又与贵族言归于好,相互勾结镇压起义;马资达克运动“仅仅拥有一部分劳动居民,就是波斯人”,但却“脱离了可能得到的同盟军——被压迫的非伊朗的各族人民大众,致使自己陷于孤立”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