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军事思想

三国时期有两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即魏国的曹操和蜀国的诸葛亮, 他们的军事思想代表了当时的军事理论水平。

曹操的军事著作颇丰,有《兵法》、《兵书要略》、《军令》、《军策令》、《步战令》等。此外,他还抄集诸家兵法为《兵书接要》,作《孙子注》,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

曹操一生酷爱兵书,对军事颇有研究,因此,他的军事理论继承和发展了以前的军事家之思想。具体说来,在治军方面,他继承的是《司马法》的主张,即以“法”而不是以“礼”治军。为此,在军中应恩威并行,赏罚并举,不可偏颇;并以“五德”(智、信、仁、勇、严)为准选拔将帅,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作战指导方面,他继承并发展了孙武的思想,主张先谋而攻敌。谋者,计也。它包括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等内容。还强调战前充分准备,即“自修理以待敌之虚懈”,不打无准备之战。无备临敌,亡之道也。此外,须了解敌我双方,知己知彼,方能克敌制胜,并且提出从“度”、“量”、“数”、“称”、“胜”五方面“知敌之情”。在战斗中,形势千变万化,因此“兵无常势”,必须随敌情变化随时改变自己的作战方式。作战时还应避实就虚,避敌所长,出敌不意;当对方防守坚固、粮刍丰厚时,则不可贸然进攻。

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体现于《便宜十六策》和《将苑》中。在《便宜十六策》中,他强调军队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国以军为辅”,“辅强则国安, 辅弱则国危”。因此,国家必须加强武备,严格治军,提高军队素质和战斗力。诸葛亮尤其主张“教令为先,诛罚为后”,重视对部队的教育,带兵者尤其要“先正其身”,为士兵做出榜样,才能教育好部队。在治军方面还应严于法纪、赏罚分明。

诸葛亮的作战指导思想主要为:一、重视谋略。在诸葛亮看来,“用兵之道,先定其谋”。强调“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他所说的“心战”和“攻心”就是以谋略取胜。“谋”包括“审天地之道, 察众人之心,习兵革之器,明赏罚之理,观敌众之谋,视道路之险,别安危之处,占主客之情,知进退之宜,顺机会之时,设守御之备,强征伐之势, 扬士卒之能,图成败之计,虑生死之事”。二、强调“气势”和“神速”。主张以压倒敌人的英勇气势,即“静如强弩之张,动如关机之发”,“退如山动,进如风雨”之势消灭敌人。三是知己知彼。了解敌我双方,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以夺得战争的胜利。

在《将苑》一书中,主要论述“为将之道”。首先,将帅必须掌握“兵之权”和“兵之势”;其次,根据将帅的才能和作用,将之分成若干种类型; 再就是选拔将帅的方法,总结出 7 条“知人之道”作为选拔标准,使小人不得道,“贤才居上,不肖居下”,“三军悦乐”,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