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制

府兵制建立于西魏,是西魏的都督中外诸军事宇文泰按照鲜卑 8 部旧制建立起来的。

北魏末年,孝武帝在高欢逼迫下西入长安,宇文泰鸩杀孝武帝,于公元535 年另立文帝,自己任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实权,史称西魏。

宇文泰身为鲜卑人,但其汉化程度较深,其战士主要由改编的关陇各族人民起义军组成,加上后来随魏孝武帝入关的六坊鲜卑兵,共有四五万人的兵力。由于西魏与东魏不断战争,兵源日感不足,而居住在关陇的鲜卑人为数不多,西魏不得不从汉族百姓中征兵。但是,自曹魏以来实行的士家制使汉族士兵地位低下,加之北魏孝文帝改制后,随着北魏政权封建化的加速, 原六镇的鲜卑军户社会地位也急剧下降,不利于提高士兵的作战积极性。因此,宇文泰在征召汉人“关陇豪右”的依附人口为兵之后,乃以当地有名望的大族人物统领,并于西魏十六年(公元 550 年)实行府兵制,以协调胡、汉关系,密切主将与士兵的关系,提高士兵身份,加强军队战斗力。

府制制内容大致有三:一是仿照鲜卑八部旧制,建立以八柱国有为首的府兵制。八柱国大将军分别是宇文泰、元欣、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而宇文泰在此之前已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总领军队大权; 元欣则是西魏宗室,徒有虚名,没有实权。因此,实际上是六柱国大将军每人统领 1 军,共有 6 军。六柱国之下又各设 2 位大将军,共 12 大将军。每大

将军之下,又各设 2 个开府,共 24 开府。每个开府统 2 个仪同,共 48 仪同。

每仪同统率 100 士兵,共计 4.8 万府兵。二是府兵主将和兵士均改为鲜卑旧姓。有功诸将继承鲜卑 36 国、99 姓,除已是鲜卑复姓者外,其余已用汉姓或本为汉姓的将领均被赐予鲜卑复姓,他们所统率的士兵亦以其主将的鲜卑姓氏为姓氏。由此保持并扩大了鲜卑旧有的氏族关系,以便维持士兵与军官之间的密切关系。三是府兵另附军籍,不列于民籍,无其它赋役。府兵兵士由主将率领轮番宿卫,不当番时则练习武艺,战时出征。因不负担赋税,致使人们纷纷应召,府兵人数猛增。

府兵制以诏令形式确立了以六镇鲜卑、关陇豪右组成的府兵之地位,使府兵制下的官兵关系蒙上一层部落化的色彩。这种方式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但却使六镇军户的地位有所改善与提高。宇文泰将府兵大权紧握手中, 皇帝对府兵则无领导权。到了北周的武帝时,继续推行府兵制,但将府兵军士更名为“侍官”,并将府兵领导权收归皇帝手中,府兵成为名符其实的宿卫禁旅,府兵基础也大为扩大。隋炀帝执政初期,又根据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对府兵制进行了重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