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声腔表演体系

大弦戏作为一个起源于居代宫廷音乐、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的地方剧种,它在声腔、乐器、表演等方面都有其独具特色之处。这些艺术特征,成为大弦戏区别于其他地方剧种的显著标志,并且使其保持了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由衷喜爱。

大弦戏的音乐为曲牌联套体,有7大声腔、300多支唱腔曲牌。其中既有古朴高雅的古典大曲,又有通俗易懂的俗曲小令;既有雄浑激越的青阳腔,又有清新宜人的罗罗腔,既有起伏跌宕的沟沟腔,又有婉约华丽的昆山腔和优雅缠绵的石牌腔。

在当地人民群众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

大弦戏,大弦戏,三百曲,五百戏,一年四季不重戏。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弦戏曲牌、剧目的数量之多。

古典大曲是濮阳大弦戏声腔体系中最为古老、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一种声腔。古典大曲有套曲和散曲之分。套曲共有五套,每套两曲,俗称“五大套曲”。“

五套大曲”是大弦戏声腔体系的骨架,每套曲中的两支曲牌各自独立成曲,而调式、调性、旋律则一脉相承,犹如孪生姐妹,似同又不尽同,貌似神又各异。

散曲是相对于套曲而得名的,成套者为套曲,不成套者为散曲。散曲包括一封书、山坡羊、一江风、桂枝香等。

大曲的曲词结构一般为对偶句和长短句两种格式。曲词最多的曲牌是山坡羊,有十二句,最少的只有六句,如懒画眉等,曲词的句数和字数均不能增减。每曲之词单独吟诵,皆是一首极佳的词作,如套曲驻云飞:

春日融合,

百鸟衔柴垒旧窝。

桃花儿杏花儿都开破,

银蜂儿来往过。

读书人受折磨,

高点银灯把文章都看过。

脱去蓝衫换紫罗,

脱去蓝衫捩紫罗。

有些大曲的曲词是专门写景抒情的,不针对剧中的人和事,无论运用到哪出戏里其曲词均不改变。一曲一词永不变更,客观上为大曲完整地传承提供了保障。如套曲海里花:

水秀山青,

春日多光融。

又只见黄莺穿枝,

黄莺穿枝它就在顶上行。

又只见林中鸟叫,

林中鸟叫不绝声。

它叫得,百样声,

宿鸟儿有事情,

宿鸟儿有事情。

霉时间风吹云散,

作神恩好一似蓬莱佳境。

大曲的唱腔结构是由散序、拍序、交句、入变和煞尾组成,曲牌音乐篇幅宏大,寥寥几句唱词,有的竟能演唱十几分钟,行腔一字数转,细腻水磨,有的一字甚至可运腔数十拍。

如步步娇里“七星北斗叩丹宸”中的“叩”字,行腔长达45拍,全曲6句词,演唱达13分钟之久。大曲的过门也可长达四五十拍之多,是一种以音乐演奏为主、演员演唱为辅的欣赏型曲牌。

俗曲就是通俗易懂的唱腔曲牌。这类曲牌大约有100余支,大多来源于元明以来,流传在中原地区的名曲和民歌。它的主要特点是通俗易懂,唱词口语化,音乐结构简练、旋律流畅,唱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唱。

根据俗曲曲牌的官音在锡笛各音孔的位置,它们的调高具体可分为“尺字调”、“六字调”、“上字调”、“凡字调”4类。

就其曲调来说,“尺字调”的俗曲较高亢、明快。“六字调”俗曲典雅华丽。“上字调”俗曲深沉而委婉,“凡字调”俗曲则如泣如诉、感叹而伤悲。

在早年的大弦戏唱腔音乐中,古典大曲、青阳腔、罗罗腔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后来,由于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俗曲也一跃成为当今大弦戏唱腔音乐的主流产腔。

小令是介于大曲与俗曲之间的一种曲牌。其曲词文雅精练,注重修辞。曲调古朴简约,一般无句间过门,往往是一气呵成。

小令属于元明时期士大夫阶层之间传诵的一种小曲。伴奏乐器为唢呐,不配其他乐器。小令还有一个特点,即无论运用到哪出戏里它们曲词和曲调都是相同的。小令的每个曲牌都是单独使用,不和其他曲牌连缀,也无需压板。

青阳腔是一种以锡笛为主奏乐器的重要声腔,属于一个系列曲牌,即家族曲牌,计有大青阳、小青阳、乱青阳三种唱法。这三种唱法由于节拍、速度的不同,形成了系列内各曲牌的不同风格。

大青阳高低盘旋、起伏跌宕,民间称其为“大磨腔”,唱好大青阳是“大红脸”的必修课;小青阳嘹亮豪爽,各行当均宜,乱青阳刚劲激越,多用于生、净行当。青阳腔的曲词结构为上下句,每句字数七到十字不等,可反复滚唱。

罗罗腔是大弦戏声腔体系中较为重要的声腔之一,计有“耍孩儿”系列曲牌共12支唱腔曲牌。罗罗腔曲牌的节拍较为复杂,12支曲牌几乎用尽了戏曲音乐所用的全部节拍型,有的甚至一支曲牌便运用了多种节拍型,如原板要孩儿等。

罗罗腔曲牌之间的速度差异也非常明显。各自不同的速度和节拍造就了它们各自的曲牌风格,通过相互连缀将这些不同风格的曲牌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整段唱腔。

在大弦戏剧目中,有的甚至是整出戏的唱腔都是由罗罗腔这一种腔调来完成的,如《杀闺女》、《夜探九洪江》等剧目。

罗罗腔的曲词结构大略可分为对偶句、单头句以及双头句与单头句联用式三种格式。对偶句曲牌和单头句曲牌均可反复滚唱,双头句与单头句联用式曲牌则不能反复滚唱,因为它们的曲词句数是固定的。

沟沟腔是一种以竹笛为主奏乐器的声腔,有慢沟沟腔和快沟沟腔之分,它们是一对母子曲牌。沟沟腔的曲词结构为上下句,每句字数7至10字不等,可反复滚唱。慢沟沟腔在滚唱数句后一般转接快沟沟腔,但慢、快沟沟腔也可单独演唱。

昆山腔也是一种以竹笛为主奏乐嚣的声腔,存留下来的曲牌仅有“画眉序”与“昆山坡羊”两支。昆山腔的唱腔结构很独特,无论是上下句结构或长短句结构,无论唱腔的篇幅多大,均无句间过门,都是一气呵成。不少缠绵抒情的乐段往往依靠演员的拖腔、花腔来完成。

石牌腔也是一种以竹笛为主奏乐器的声腔,在大弦戏声腔体系中处于次要地位,目前仅有慢石牌子和快石牌子两支曲牌,也是一对母子曲牌。石牌腔的曲词结构为上下句,每句字数7至10字不等,但可以增减。

大弦戏曲牌还有粗细之分。音乐结构复杂、不易掌握的曲牌称“细曲”;音乐结构较简单、易于掌握的曲牌称“粗曲”。有些粗曲是从细曲中派生出来的,如锁南枝、玉娇枝便是从套曲海里花、江头金桂中派生出来的,在粗曲中,又有文曲和武曲之分。

凡用打击乐作伴奏和间奏的曲牌为武曲。武曲中只用打击乐间奏或在文场乐器过门中加入打击乐器者,为武曲中的“清曲”。若在唱腔和过门中都使用打击乐器配奏者为武曲中的“混曲”。凡不使用打击乐器作伴奏和间奏的曲牌统称为“文曲”。

大弦戏唱腔曲牌变换频繁,音域跳度极大,唱词用真嗓,行腔用假嗓。红生多用胸腔共鸣间配喉音,生旦多用鼻腔共鸣,旦多假嗓,净角则用腹腔共鸣,真假嗓兼用。在大弦戏曲牌中多数属唱腔都是呈复调式进行,形成了简约的和声,增强了曲牌的厚度,丰富了曲牌的表现力。

大弦戏曲调高雅古朴、旋律优美动人,文则抑扬顿挫有致、喜怒哀乐有别,武则锣鼓铙镣齐鸣、长号倚天长嘶,徐似闲庭信步、疾如万马奔腾,让人闻之流连忘返。

[旁注]

小令 元代散曲的一种,原是民间的小调,元代时宋词渐渐凋零,伶人多向民间小调寻求突破。文人的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小令以描写为主,比起唐宋诗词通俗生动,确有一番独特风格与精神。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

士大夫 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在中世纪,我国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官吏,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士大夫阶层,即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是我国社会特有的产物。“士大夫”出现于战国,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一个特殊的集团,是知识分子与官僚相结合的产物。

青阳腔 青阳腔与徽州腔驰名于明清两代,誉为“徽池雅调”。宋代东南沿海一带萌生的南戏,后来形成号称“四大声腔”之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腔,先后都在池州流行过,很快与青阳丰富的民歌、九华山佛俗说唱、大型宗教戏剧“还愿戏”等民间艺术融合,约至元代形成青阳腔。因形成于青阳县而名。

竹笛 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我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

[阅读链接]

乐队分软场、硬场。软场主要伴奏乐器有三弦、锡笛、罗笛、大笛、竹笛、笙等;硬场除有其他剧种的打击乐外,还有四大扇、尖子号、螺号等。

软场中的锡笛是用锡制成的小唢呐,是大弦戏祖传独有,并是土奏乐器。

硬场中的四大扇系大铙和大镲合称,铙形同京剧水镲,音色为“烘”,镲形同一般手镲,音色为“义”,多用于紧张气氛和战斗场合。

大号俗称尖子号,状如喇叭细而长,下有号腕,上有号嘴,声音尖锐嘹亮,可上下滑动,不能吹奏音阶,武场用以配合战斗气氛。螺号与尖子号性能基本相同。梆子一般只在有节奏的数板中使用,如“高头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