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越调艺术特色

越调的唱腔形式最初为曲牌体,清代中叶以后逐渐变为板腔体。其调式也相应地主要用宫调式,一般只在插曲性质的曲牌调子中偶尔采用其他调式来演奏。

板腔体音乐有很多类。其中慢板类是越调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体系,有大慢板、阴四板、二八板和高四腔等,其中二八板如《诸葛亮吊孝》中“小乔坐府”一折“九月重阳菊花黄”的过门,再比如《掉印》中“绣花屏”一折“风和日暖艳阳天”的过门,而高四腔多用于黑头、花腔等。慢板类字少腔多,一板三眼,多表达哀怨、感伤、思恋、哀叹等情感。

流水类是越调音乐创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有慢流水、苦流水、连头流水、对口流水、上口流水、紧头流水等。

铜器调类音乐使用时,过门时打击铜器,过门多,说唱性强。上下句,每两句打击一次铜器。其派生调有十字头,即每句10个字,三三四结构,最为著名的就是“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

乱弹的每句一般7个字,二二三结构,比如“满天乌云风吹散”、“灵前故友祭忠魂”和“日落西山还转东,我们杨家保国代代忠”。

垛子类,也叫“攒子类”。这类音乐主要板式是垛子和顶板唱。唱到板上叫顶板唱,即是垛子,唱到眼上即是乱弹。垛子类的派生板式有花垛子,比如《舌战群儒》“莫道这长江水风急浪又猛”。叠句垛子,比如《刘金定下南唐》中“坐山”一折等。这种音乐字少腔多,字句灵活,可加衬字。主要用于叙事、指责、争辩、哀伤、痛苦地申诉等情节中。

散板类有非板、滚板、倒板、大起板和叫板。倒板是一段唱腔的引子,如《舌战群儒》中“乘长风下江东连天涛涌”,其派生板式称“软倒板”,多由旦角演唱,如《杨门女将》中“风萧萧雾漫漫星光惨淡”。叫板多在幕后唱,比如《斩杨景》中“日落西山还转东”的前奏“女儿们,随娘来呀”等。

除此之外,还有哭腔、过板、黑夹调、碰板儿、碰花垛等。碰板儿,又称“拉马调”。顶板唱,多用于抒情、对唱的时候。碰花垛由碰板和花垛子结合而成,多用于抒情、缓慢情绪的表达等时候。比如《尽瘁祈山》中“孔明祭灯”一折。

越调的唱腔优雅纯朴,其板式有诸如慢板、导板、铜器调、赞子、哭腔、流水、飞板、紧打慢唱等,同时有慢、中、快、散等多种节拍形式。

此外还有吹腔和杂调等形式,如牙牙哟、娃娃腔、一串铃、小放牛、点绛唇、潼关调、阴风歌、探亲家、梅花酒、神童令、十三哼等。

越调唱腔由上下句形式构成,上句一般大都停在调式的主音以外的其他各音上,而下句则一般停于调式的主音上。越调的唱词一般以7字、10字为主。它的句法结构有起眼落板、起板落板、起眼落眼、起板落眼等多种形式。

越调的伴奏乐器在文场一般以象鼻四弦为主,后来逐渐改造成短杆形式,音弦的定调也随之发生改变,此外再搭配上弹弦乐器月琴,就构成越调伴奏的“三大件”。

除此之外的伴奏乐器还有诸如竹笛、三弦、唢呐、笙等。后来,越调又增加了二胡、中胡、中阮、古筝、琵琶、大提琴等。

越调的武场伴奏则一般以鼓板、手镲、大锣、小锣为主,再配上堂鼓、低音锣,后来又逐渐增加进许多种色彩性、效果性的打击乐器,使其工富有表现力。

越调在唱词上,其原有的传统戏结构十分严密,唱词少,道白多,语句相对比较文雅深奥,在唱调上也按一定的曲牌和调门演唱。后来的戏剧大都是根据说唱的故事和小说新编的剧目,唱词多,道白少,通俗易懂。

越调在唱腔曲牌上一向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调口的说法。越调在演唱的时候以真嗓为主,假嗓为辅。早在清代末年曾经盛行的句尾拖腔的形式,以假嗓八度上挑的唱法,后来慢慢不再使用。

净行的演唱的活动音区要比其他对应的行当高五度,所以大多采用假嗓演唱。因为越调的各行当在清代时都是男演员,因此比较容易采用同宫同腔的方式。后来,随着女演员的登台唱戏以后,越调逐渐采用了男女同宫异腔的方法。

越调的器乐曲牌大约共有200多首,分为笛牌和弦牌两种。笛牌有诸如小桃红、折桂令、雁儿落、红绣鞋、沽美酒、收江南、上小楼、寄生草等;而弦牌则大多来自于民间乐曲,有象大开门、闷葫芦、小开门、双叠翠、苦中乐、自由花、上天梯、扫地歌等。

越调中的赵调在其表演技巧上还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如贾狗娃饰演大净角色能七窍出血,樊书运饰演周瑜时能咬牙作响,杜天云扮演赵公明能做到口出獠牙,刘金钟饰演李俊时还能变脸作色等。

越调的角色行当齐全,包括大红脸、二红脸、文生、武生、大净、二毛、三花脸、正旦、花旦、闺门旦、浪旦、武旦、老旦等十几种,每个行当都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越调的音乐丰富,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之说。“九腔”的前五腔分别叫一腔、二腔、三腔、四腔、五腔,都属于慢板。从第六腔始转为流水板,但也可以从第二腔或第三腔或第四腔转流水板。第六腔称“彩腔”,第七腔称“吹腔”,属于曲版体,第八腔称“昆腔”,第九腔称“哭腔”,速度较快。

“十八调”是指十字头、乱弹、铜器调、披甲调、拉马调、潼关调、打揪调、打铁调、四河调、定杠调、玩猴调、二黄调、清戏调、罗戏调、银纽丝、拖着调、吓唬调等。

越调的音乐体系有曲牌体音乐和板腔体音乐两类。曲牌体音乐源于南北词曲、杂曲等地方音乐,又有弦乐曲牌、唢呐曲牌等的分别。

总之,越调生动地反映了中原一带的社会生活,在社会史和艺术史研究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旁注]

诸葛亮(181年~234),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小乔 汉末三国时期的女性,乔玄的次女,东吴名将周瑜的夫人。传说与其姐大乔均为绝世美女。在长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也曾登场,是我国传统戏曲中经常出现的人物。

阮 一种古老乐器“阮咸”的简称,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阮形似月琴,有高音阮、大阮、中阮、小阮之别,还有低音贝斯和打击乐作为伴奏。音箱圆形,12个音柱,4弦,用假指甲或拨片弹,可用于独奏、重奏和歌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堂鼓 鼓框是木头作的,两面蒙上皮革。堂鼓鼓面较大,从鼓心到鼓边可以发出不同的音高,音色都不一样,一般是鼓心的音比较低,鼓边的音比较高。经由通过敲击鼓边、鼓心和控制敲击的力量,可以获得大幅度的音量和音色对比,也能演奏出复杂的花点,对情绪及气氛的渲染有较大的作用,是民间器乐合奏及戏曲音乐中常用的一种打击乐器。

周瑜(175年~210年),汉末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赵公明 相传为武财神。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并封赵公明为玄坛真君,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后来,民间认为赵公明手下所掌管4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财神,也是我国传统戏曲中经常出现的人物。

[阅读链接]

越调还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越调大师名叫申凤梅。申凤梅艺名“大梅”,是一位成绩卓著的越调表演大师。她在《诸葛亮出山》《舌战群儒》、《斩关羽》、《诸葛亮吊孝》、《七擒孟获》和《收姜维》等三国戏中塑造了6个“诸葛亮”形象,深得观众好评。

在这6部戏中,从小生到老生,申凤梅塑造了不同时期的6个诸葛亮,且6个艺术形象各不相同,用申凤梅自己的话说这叫“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

《诸葛亮吊孝》中的诸葛亮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血气方刚,《收姜维》中的诸葛亮稳健沉着。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申凤梅表演真实,动作稳健,唱腔吐字清楚,以声带情,行腔婉转,声音宽厚有力,质朴豪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申派”艺术,将越调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