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毛主席诗词》中若干词句的解释[注]

(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七日) 一、“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句是指:在北伐以前,军阀统治,中国的命运究竟由哪一个阶级做主? 二、“到中流击水”。 “击水”指在湘江中游泳。当时我写的诗有两句还记得:“自信人生二

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那时有个因是子(蒋维乔),提倡一种静坐法。三、“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旌旗”和“鼓角”都是指我军。黄洋界很陡,阵地在山腰,指挥在山

头,敌人仰攻。山下并没有都被敌人占领,没有严重到这个程度。“旌旗在望”,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

[注]1963 年《毛主席诗词》出版后,外国文书籍出版局立即组织翻译出版英译本。1964 年 1 月,毛译东应英译者的请求,就自己诗词中的一些词句,一一作了口头解释。这是根据英译者当时对毛泽东答复所作记录的要点整理的。

四、“一枕黄粱再现”。指军阀的黄粱梦。

五、“国际悲歌歌一曲”。“悲”是悲壮之意。

六、“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枯木朽株”,不是指敌方,是指自己这边,草木也可帮我们忙。“枪

林逼”也是指自己这边。“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是倒装笔法,就是: “飞将军自重霄入,枪林逼。”

七、“莫道君行早”。 “君行早”的“君”,指我自己,不是复数,要照单数译。会昌有高山,

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八、“离天三尺三”。这是湖南常德的民谣。

九、“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首词上下两阕不是分写两次攻打娄山关,而是写一次。这里北有大巴山,长江、乌江之间也有山脉挡风,所以一二月也不太冷。“雁叫”、“霜晨”,是写当时景象。云贵地区就是这样,昆明更是四季如春。遵义会议后, 红军北上,准备过长江,但是遇到强大阻力。为了甩开敌军,出敌不意,杀回马枪,红军又回头走,决心回遵义,结果第二次打下了娄山关,重占遵义。过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

十、“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十一、“天若有情天亦老”。

这是借用李贺的句子。与人间比,天是不老的。其实天也有发生、发展、衰亡。天是自然界,包括有机界,如细菌、动物。自然界、人类社会,一样有发生和灭亡的过程。社会上的阶级,有兴起,有灭亡。

十二、“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是指渔船不见。

十三、“泪飞顿作倾盆雨”。是指高兴得掉泪。

十四、“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人坐在地球这颗行星上,不要买票,在宇宙里旅行。地球自转的里数, 就是人旅行的里数。地球直径为一万二千七百多公里,乘以圆周率,即赤道长,约四万公里,再折合成华里,约八万里。人在二十四小时内走了八万里。

十五、“牛郎欲问瘟神事”。牛郎织女是晋朝人的传说。

十六、“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红雨”指桃花。写这句是为下句创造条件。“青山着意化为桥”,指

青山穿洞成为桥。这两句诗有水有桥。

十七、“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黑手高悬霸主鞭。” “咒逝川”、“三十二年前”,指大革命失败,反动派镇压了革命。这

里的“霸主”,就是指蒋介石。 十八、“冷眼向洋看世界”。

“冷眼向洋”就是“横眉冷对”。十九、“云横九派浮黄鹤”。

“黄鹤”不是指黄鹤楼。“九派”指这一带的河流,是长江的支流。明朝李攀龙有一首送朋友的诗《怀明卿》:“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憔悴侍臣颜。”李攀龙是“后七子”之一。明朝也有好诗,但《明诗综》不好,《明诗别裁》好。

二十、“浪下三吴起白烟”。“白烟”为水。

二十一、“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陶渊明设想了一个名为桃花源的理想世界,没有租税,没有压迫。二十二、《七律·答友人》的“友人”指谁? “友人”指周世钊。

二十三、“九疑山上白云飞”。 “九嶷山”,即苍梧山,在湖南省南部。二十四、“红霞万朵百重衣”。 “红霞”,指帝子衣服。

二十五、“洞庭波涌连天雪”。

“洞庭波”,取自《楚辞》中的《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分木叶下。” 二十六、“长岛人歌动地诗”。 “长岛”即水陆洲,也叫橘子洲,长沙因此得名,就像汉口因在汉水之

口而得名一样。

二十七、“芙蓉国里尽朝晖”。 “芙蓉国”,指湖南,见谭用之诗“秋风万里芙蓉国”。“芙蓉”是指

木芙蓉,不是水芙蓉,水芙蓉是荷花。谭诗可查《全唐诗》。二十八、“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是云从容,不是松从容。

二十九、“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域必成灾。”

郭沫若原诗针对唐僧。应针对白骨精。唐僧是不觉悟的人,被欺骗了。

我的和诗是驳郭老的。

三十、“蚂蚁缘槐夸大国”。 “大槐安国”是汤显祖《南柯记》里的故事。三十一、“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飞鸣镝”指我们的进攻。“正西风落叶下长安”,虫子怕秋冬。形势变得很快,那时是“百丈冰”,而现在正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了。从去年起,我们进攻,九月开始写文章,一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

三十二、“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你要慢,我就要快,反其道而行之。你想活一万年?没有那么长。我要马上见高低,争个明白,不容许搪塞。但其实时间在我们这边,“只争朝夕”,我们也没有那么急。

咏雪词不是毛主席最早的创作,可是它最先为广大群众所传诵。记得1945 年毛主席到了重庆,这首咏雪词也立即风一般地传开了。所以人们常常猜测它是这一年写成的,词里的景色就是毛主席坐在飞机上看到的。其实并不是这样。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应该提前 10 年,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之后的第二年作的。

这是气象宏伟、充满革命豪情的一篇作品。艺术表现方面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它好像文艺天空里光芒四射的太阳,使我们快乐,使我们惊叹。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毛主席的诗词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

毛主席虽然是南方人,他对于北方是熟悉的,青年时代就在北京住过。经过长征,更深刻地领略了北国的风光。冬天的北方,虽然寒冷,但它是雄浑、朴素、美丽动人的。

这首词对雪景的描写,真是生动美妙。开头三句,总揽全局,已经给人一个苍茫壮丽的印象,下面一层层分开,写了长城内外、黄河上下的景色, 接下去又写了雪后的山峦和高原,迤迤逦逦,展开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画卷。这些景色,都是眼目所及,就地取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北方雪后的冬景,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种庄严雄伟的境界。气象是这么雄浑,状写的景物以及所用的状写词句,都是壮丽的,不是有一个旷达的心胸,就写不出这样的景象来。古典诗词里不乏咏雪的作品,有的不免纤细,有的比喻平凡,跳不出“玉树琼枝”、“飞絮撒盐”等套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白描手法, 朴素而又大方。用 10 个句子写了眼前的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烧。”最后用三个虚写句子把人引到另一个境界里去。

写雪后的景色,到这里已经差不多了,如果下半阕还是作同样描写,那就难乎为继了。即使再扩展下去,写得再好,也不过是美妙的景物词,意义不一定太大。这首词题目,虽然是咏雪,实际上却另有重大的意义包涵在当中。因此下半阕一开头,用“江山如此多娇”一句,作了自然而又巧妙的桥梁,从景色的描绘过渡到对英雄人物的评论。从眼前可爱的风光、祖国河山的壮丽,引出一个个英雄人物,以极为经济的字句,给以恰切的评价。不论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是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杰出的英雄人物, 雄才武功,不可一世。这些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作用,可是,有的只凭武力征服天下,有的开边拓地,在文治方面却不够注意,对于人民的生活不大关心,只是仗着武力使人慑服。这些封建时代的英雄人物,已经随着时光的消逝成为过去了。现在时代不同了,看革命英雄人物,正在为可爱的祖国, 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而鞠躬尽瘁,大显身手!

你看,这首词,它包含了多么丰富的内容:名为咏雪,而立意所在却是对封建英雄人物的批判,最后归结到革命英雄人物的宏图,两相对照,突出地歌颂了新的革命时代,肯定了新的革命英雄人物的光荣历史任务和作用。这首词,上半阕写景的部分,把严寒的冬天写得一点也不枯寂,也没有

一星儿凄凉意味,恰恰相反,毛主席的革命乐观精神使得笔下的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读了这些大气磅礴、气象雄浑的词句,真是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这首词的上半阕,虽然句句是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下半阕评论人物,但不流于呆板。写景评论,两者又密切关联,

互相映衬。在批判历史人物的时候,也是用了纵观历史的眼光,令人信服。写景的时候,景物的形象都是雄伟的,写人物的时候,情况也是如此。整首词,是描写与议论结合,情感与景物相生,气魄极大,感人极深,每读一遍, 便觉得有一股磅礴大气,使人眼界开朗,心胸旷阔。这是一首雪的赞歌,这是一幅祖国壮丽山河的画卷;这是一首历史人物的诗品,这是一首革命英雄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高歌。

毛主席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值日寇侵略气焰咄咄逼人,蒋介石政府节节退让,失地丧权,河山变色,人心愤慨的情况之下。这首词批判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强调了革命英雄人物在新时代环境下的责任和作用,也就是,为“如此多娇”的“江山”,为全国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而斗争。在这首词里, 可以看出毛主席的预见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和“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对照着读,就可以意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