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军事史的基本线索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当欧美许多国家已进入发达的资本主义之际,一些落后的亚非国家却还处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这种历史发展的差异性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领域,也表现在军事领域。

在近代后期,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欧洲,不仅在政治、经济上走在世界前列,在军事上也处于领先地位。1815 年以前已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的法国、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等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拿破仑战争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虽然仍然是世界军事舞台上的佼佼者,但各自的军事实力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并在战争中大发横财的英国,军事力量又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海军领域、殖民军建设和军事工业等方面, 都已超过欧洲其他列强,成为处于颠峰时期的海上霸权与殖民帝国。法国在拿破仑战败后丢掉了欧洲霸主的地位,军事力量受到削弱,发展受到限制, 虽经以后几十年的卧薪尝胆有所复苏,但整体实力仍不敌英国。在粉碎拿破仑帝国的战争中曾显示出较强军事实力的沙皇俄国,由于受封建农奴制度的羁绊和工业革命滞后的影响,在军事上出现了严重的衰退趋势。同沙俄的境况一样,在反法联盟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奥地利,在拿破仑战争之后也日益衰落,军事实力越来越落后于其他欧洲列强。普鲁士在拿破仑战争之后励精图治,实施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在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大业后,逐渐成为欧洲的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欧洲列强为了争夺霸权,军备竞赛和军事斗争愈演愈烈,军事实力此消彼长,地区武装冲突此起彼伏。在近代后期,发生在欧洲列强之间的争霸战争有近百次。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1853 年到 1856 年的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王国为争夺巴尔干半岛及近东各国势力范围而进行的克里木战争:1848 年到 1866 年的撒丁王国、法国为驱逐奥地利,实现意大利统一的三次战争;1863 年到 1871 年的普鲁士、奥地利、丹麦、法国为争夺领土和德意志统治权的三次战争。这些战争和重大军事活动,不断改变着欧洲原有的军事格局,构成了近代后期欧洲军事历史发展的主线。

在美洲,自 1812 年—1814 年第二次美英战争之后,美国实现了独立,

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军事实力的大大增强。在军队建设上, 根据陆军部长卡尔霍恩、西点军校马汉和哈勒克等人为主要代表提出的关于建立一支现代化、职业化正规军的思想,加强了常备军队的建设,扭转了美国长期以来偏重民兵而忽视正规军建设的状况。在近代后期,美陆军不仅在数量上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其指挥系统和军官队伍建设更令世人瞩目。在加强陆军建设的同时,海军和海防力量也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到 19 世纪中期,美国不仅拥有了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和世界最先进的舰船,而且在漫长的海岸线上构筑了防御工事,形成了牢固的海防体系。美国为了取得在美洲的霸权地位,不断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从 1817 年到 1858 年,美国多次发动

了对印第安人的战争;自 1846 年到 1848 年,美国又大举入侵墨西哥,发动了著名的美墨战争。通过这一系列掠夺战争,美国进一步扩展了自己的版图。在不断扩张领土,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美国国内矛盾也日益加剧。1860 年, 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林肯当选美联邦总统,南方 11 个蓄奴州宣布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在资本主义与封建奴隶制度的尖锐对立下,1861 年— 1865 年,美国爆发了南北内战。这场战争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的第一次大规模现代化战争。它不仅表明美国作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正在美洲大陆崛起,而且对世界军事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近代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为了攫取资源和开拓商品市场,掀起了疯狂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开展了大规模反对殖民主义的军事斗争。在亚洲,多数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在几乎遍及整个亚洲的一系列反殖战争中,其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有 1825 年—1830 年印度尼西亚人民抗击荷兰殖民主义者的蒂博尼哥罗战争,1839 年—1842 年阿富汗人民抗击英国殖民入侵的战争和 1857 年—1859 年印度人民反英民族大起义。在非洲,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也如火如荼,从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到西非的加纳、塞内加尔,到南非的大菲希河流域、纳塔尔,到处都有非洲人民同英、布等殖民主义者浴血奋战的战场。在拉丁美洲,驱逐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更令世界瞩目。特别是在墨西哥、南美北部和南美南部等西属殖民地爆发的独立战争,彻底粉碎了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变拉美为“黄金乐园”的梦想,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相继获得了独立和解放。

灾难深重的中国在封建社会漫长的黑夜中艰难前行,直到 19 世纪 40 年代才缓缓进入近代社会。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历史。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英、法、俄、美、日等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大举入侵中国。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对外妥协投降,与帝国主义势力相勾结,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对立所导致的革命和战争异常频繁,军事斗争十分激烈,从 1840 年到 1900 年的 60 年间, 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战争,大小不下 50 次。其中主要有:1840 年— 1842 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 年—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1 年—

1864 年的太平天国革命,1876 年—1880 年的收复新疆失地之战,1883 年 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 年—1895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 年—1901 年的抗击八国联军的战争。这些战争不仅记录了泱泱中华蒙受帝国主义蹂躏的奇耻大

辱,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悲壮的篇章。

世界近代后期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也为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尤其是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军事技术和兵器的发展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在火药的制造上,不仅黑火药的配比更为科学,制造工艺更加先进,而且发明了以硝化甘油为主要原料的高爆炸药和引爆这种炸药的雷管。在枪械方面,击针后装线膛来复枪和圆柱锥形子弹的发明,是近代后期步兵轻武器最具革命性的变革,这一发明大大提高了步兵轻武器的射速、射程和射击精度;在此基础上,实现连发射击和自动射击的机枪也开始问世,它标志着枪械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更新的时代。在火炮方面,自 1846 年意大利卡韦利少校制造出第一门线膛炮后,昔日的前装滑膛炮逐步为后装线膛炮所取代,球形炮弹也改进为圆锥形榴弹和榴散弹。在舰船方面,不仅出现了驱逐舰、战列舰、巡航舰、潜艇、鱼雷艇等新型军舰,而且舰船的动力、质量、载炮等都有了重大改进,大功率钢质军舰普遍使用,舰载炮已由威力较小的舷炮变为威力较大的套筒炮和可以旋转的装甲炮塔。除此之外,其它方面的发展也十分显著, 如野战电话的出现无线电报的发明等等。中国长期奉行闭关自守政策,军事工业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当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之后,一批仁人志士开始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进而兴起了发展军事工业的“洋务运动”,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和湖北枪炮厂等军事工业企业,初步具备了生产和制造近代武器装备的能力。

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战争的样式,而且推动了军事制度的变革。西方国家军制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军队普遍建立了新的领导和指挥机构——总参谋部,改变了过去军队由最高统帅直接指挥的领导体制;二是军队的组织编制日趋庞大和复杂化,出现了军团(集团军)、兵团(军、师)、部队(团)以及工兵、炮兵等独立兵种的编制; 三是实行了普遍的义务兵役制,改变了雇佣形式的募兵制;四是加强了军官培训制度,普遍兴办了军事院校;五是改革了就地筹措供给、自然力运输、战地救治等后勤保障制度,普遍实行了后方供应、机器动力运输、后送救护等后勤保障制度。中国晚清军制的改变,主要是将八旗、绿营制变为勇营制, 设立水师和海军军制,创设新军军制等等。这些变革,为中国军队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军事理论的重大发展,是近代后期世界军事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们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资产阶级的军事理论体系。在灿如星河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中,贡献最为突出的是普鲁士的克劳塞维茨和瑞士的诺米尼。克劳塞维茨是被公认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权威,他通过《战争论》等著名军事著作,完整系统地阐述了最一般的战争原理和战争哲学,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等著名论断,诺米尼是与克劳塞维茨齐名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他的著作主要有战争史和战争理论两大类。这些著作从理论上对军事学术进行了总结,对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完善影响极大。随着无产阶级登上世界军事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军事理论。这一军事科学史上的崭新理论,以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针,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军事理论遗产和总结革命战争实践的基础上,从战争和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和建立革命军队、人民战争和战略战术等方面系统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和一系列原则,从而创造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先进、最科学的军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