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技术

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轻武器的进步,同样也推动了作为重武器的火炮的革新。

19 世纪中叶以前,各国使用的火炮均为前装滑膛炮。这种火炮虽然在近代战争中发挥了空前强大的威力,成为杀伤敌人的主要兵器,但在射速、射程和精度等方面也有不少明显的缺陷。1846 年,意大利少校卡韦利造出了一种在炮膛内刻有两条旋转来复线,使用圆柱形炮弹后膛装填的后膛来复线式火炮,使火炮技术有了变革性的飞跃。不久,英国制炮商惠特沃斯也生产了一门后膛装填的线堂炮,不过,他是用盘旋的 6 角炮膛来代替旋转的来复线的。同前装炮相比,后装炮由炮口装弹改由炮尾装弹,提高了射速;有完善的闭锁炮闩和紧塞具,解决了前装炮因炮弹弹径小于火包口径所带来的火药燃气外泄的问题;炮膛内刻制了螺旋膛线,同时发射尖头柱体定装炮弹,使炮弹射出后具有稳定的弹道,提高了命中精度,增大了射程;可以在炮台包括陆战掩体和军舰舰仓内装填炮弹,既方便又安全。由于后装炮具有较多的优越性,所以各国便竞相研制。

1854 年,阿姆斯特朗几乎在研制前装炮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创制了火炮的楔形锁栓式闭锁机即炮闩,加上预压紧塞具,制成精良的阿式后装炮。与此同时,德意志的火炮专家克虏伯制成精良的后装钢炮,在 1855 年受到拿破仑三世的称赞。1864 年,又制成后装线膛全钢克虏伯式层成炮和装箍炮。此后,几十种口径的后装克虏伯炮被许多国家装备部队作战,成为与阿式后装炮齐名的世界名炮。火炮性能的这些重大进步,使其杀伤力一度落后于步兵新武器的状况得到改变,火炮重又成为战场上的支配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