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岛海战与中日宣战

早在明治政权成立之初,日本政府就制定了一个用武力征服朝鲜和中国的所谓“大陆政策”,其中特别是把进攻朝鲜作为实现这一政策的跳板。为此,日本在军事上进行了长期准备。1890 年,日本发生经济危机,国内各种矛盾十分尖锐。为了摆脱困境,日本政府决计发动侵略战争,于是便进一步加速了战争准备的步伐。

1894 年初,朝鲜爆发了东学党领导的大规模农民武装起义,由于朝鲜同中国存在一种特殊的历史关系,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认为这是实现其“征韩侵华”目标的大好时机,竭力鼓动清廷出兵朝鲜,以便为自己出兵侵朝提供借口。6 月,清政府派出 2500 名淮军,进驻朝鲜汉城南面的牙山县。早在清廷出兵之前,日本内阁即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并成立了作战指挥的最高机关大本营。自 6 月 5 日至

13 日,日军 8000 余人陆续在仁川登陆,迅速占领了从仁川到汉城一带的战略要地。日军剑拔弩张,其矛头显然指向清军。但清廷经管军事、外交工作的李鸿章不准备战守事宜却乞求俄、英、美、法等国出面调停;在碰壁后,又在同日本公使的谈判中要求中日双方同时从朝鲜撤军,遭到日本拒绝。7月 23 日,日军占领朝鲜王宫,成立了以大院君李罡应为首的傀儡政权,随即迫使其废除了同清政府缔结的一切条约,并“授权”日军驱逐在朝清军。 1894 年 7 月,清政府决定增派 1.4 万清军由陆路开往平壤;另调天津练

军 2000 多人,雇用英国商船运截,由清舰“广乙”、“济远”号护送,从海路增援牙山。日军探知这一情况,决定突袭中国舰船。7 月 25 日,“济远”、“广乙”由牙山返舰回国,驶至牙山湾口附近的丰岛海域时,日军 3 艘快速

巡洋舰突然向清舰开火,双方激战 1 个多小时。由于日舰在吨位、炮火、速 度、兵员等方面占绝对优势,战至最后,“广乙”全船覆没,“济远”败逃。与此同时,日舰猛烈轰击挂有英国国旗的商用运兵船。清军英勇抵抗,900 余人死难。同日,日军还从汉城南下,偷袭牙山清军。清军战败,退往平壤。1894 年 8 月 1 日,中日两国同时向对方宣战,甲午战争正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