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是一个出身于广东花县农民家庭的贫苦知识分子。他目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国的侵略欺侮和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加上科场失意,决心走上反抗的道路。1843 年,他与冯云山共同创立了“拜上帝会”的秘密组织。此后,他们长途跋涉到广西桂平县紫荆山等地宣传和组织群众,两年多后即吸收了二三千会众,并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集团。
1850 年夏天,广西发生大饥荒,天地会组织纷纷暴动。洪秀全认为起义
时机日益成熟,便于 7 月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会众到桂平县金田村“团
营”,即集中结营组军。同年底,前来“团营”的达 2 万余人。洪秀全等人
抓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1851 年 1 月 11 日,“拜上帝会”在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 国”,公开举起了反清夺权的义旗。
金田起义后的第三天,洪秀全即挥师东向,夺占广西浔江边的大湟江口
(今江口镇)。不久,又接受了天地会部众 2000 余人,声势更加壮大。咸丰皇帝得知后,下令“聚集精兵全力围剿”,企图乘太平军立足未稳,一举将其歼灭。太平军向东南方向发展受阻,在桂平、武宣、象州转战大半年之久。9 月,在平南县官村大败清军,乘胜占领了永安州城。在这里,洪秀全下诏分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以下各王皆受东王节制。这样,太平天国政权便初具规模。
这时,清廷命赛尚阿为钦差大臣,率军 4 万余人围攻永安。太平军于 1852
年 4 月冒雨突围,在龙察岭大峒山谷地以重兵设伏,杀清总兵 4 人及兵丁二三千人。随后,北上攻打桂林未克,即改向湖南进军,先破兴安、全州,继占道州。在道州,一边进行休整,一边就下一步的进军方向进行了讨论,最后决定循江而东,避实就虚,进军湘鄂,“专意金陵”。明确了战略进攻方向后,太平军即于 8 月放弃道州东进,过湘水西上,12 月占领益阳、岳州, 随即水陆并进,直趋武昌。武昌城虽然内有 4 千余清军固守,外有向荣所率
的万余援军,但最终还是于 1853 年 1 月被太平军攻破。这时,太平军已成为
一支由陆营、水营、土营组成的能攻克坚城的 50 万人的军队。
经过短期休整后,太平军于 2 月撤出武汉,顺江东下,接连攻克九江、
安庆、池州、铜陵、芜湖等重镇,不到一个月就长驱 1200 多里,直抵金陵城下。金陵时称江宁,是江南的名城大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平军兵临城下,守城清军一片恐慌。在完成了对金陵的包围后,太平军,于 3 月 19 日用火药炸塌仪凤门附近城墙,攻入城内,杀死两江总督陆建瀛、江宁将军祥厚等。1853 年 3 月 29 日,洪秀全以两江总督衙门为天王府,改金陵为天京,定为都城,从而建立起了与清廷相对峙的太平天国政权。自金田起义至定都天京,太平军在两年又三个月中转战 6 省,所向无敌,实现了“专意金陵”的决策。这一段是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大发展时期。在向武昌进军之前,太平军“略城堡,舍要害”,弃地不守是必要的;但由武昌东下后,
对所得各地一概弃之不守,不注意保持对长江上游要害城镇的控制,则是战略指导上的一个很大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