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氏云山与米派山水

1051年,米芾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官宦家庭,他自幼爱好读诗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上他的天资聪慧,6岁时便能背诗百首,8岁学书法,10岁摹写碑刻,在这时已经是小获声誉。

1048年,宋神宗赵顼继位,这时候米芾才刚刚18岁,赵顼因为有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宫廷画院的校对工作,订正讹误。

从此米芾开始走上仕途,米芾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不善官场逢迎。这也使得他赢得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他还曾自作诗一首:

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

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

此外,在绘画方面,米芾师从于唐代画家王洽的泼墨法,掺和董源的落茄点,而创造了“米点山水”。他的这种别出新意与自成一家。在创作中,有时他并不只用毛笔,而是惯用任何可以表述情感的东西。他的艺术就是笔墨游戏的产物。

这种风格由米芾的长子米友仁继承和发扬下来了,并在古代绘画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二米”的画法云山满卷,全用墨色为之,稍加重墨点运,一派蒙浑之景,树木萧疏,其云气以淡墨细钩,在隐显之间,超妙绝尘,变态无尽。

“二米”自称自己的画风无一笔李成、关仝俗气。他们的画作大多为我国的传统山水画,用笔多以线条为主,米芾则以卧笔横点成块面,神笔妙用“落茄法”以打破线条成规。

落茄法的特点上能表达烟雨云雾、迷茫奇幻的景趣,后来的人们称之为:“米氏云山”。友仁继承和发燕尾服家传,善画无根树、朦胧云,每喜自题“元晖戏笔”。这正是宋代书画家米芾及其长子米友仁开创的“二米画派”。

米友仁,由于家学渊源,他和父亲米芾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是喜爱古人的作品。

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欢喜得不得了,立即要拿一幅好画来与之交换。然而,画的主人不同意,于是米友仁便急得大叫,攀着船舷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领,便是能模仿古人的画品。

米友仁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留下,将摹本还给别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直至过了好些日才来讨还原本。

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

米友仁经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由于他模仿古画的技艺很精,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正是这样,二米的“米点山水”仿古而不拘泥于古。他们将江南山水的烟雨明晦,幽壑空濛,画得惟妙惟肖。米芾自谓说绘画乃是“自适其志”,而到了米友仁则更进一筹,认为文人们所画的只是“寄兴游心”的笔墨游戏而已。

此外,米友仁根据真景所绘的《潇湘奇观图》,虽然不像董源的《潇湘图》那样布景曲折多变,刻画精细,但米友仁大刀阔斧,仅几开合,一股平远之趣便溢于画表。

《潇湘奇观图》开卷便是浓云翻卷,远山坡脚隐现于微茫之中。随着云气的游动变幻,山形逐渐显露,重叠起伏地向左右展开,远处峰峦终于出现在团团白云中。

《潇湘奇观图》中段主山耸立,群峦起伏。林木疏密,表现远近与层次,此段山水清晰,方露真容,但末段一转,山色又隐入淡远迷茫之中。

《潇湘奇观图》卷尾布以近山、林木、草庐,与迷云远山形成对比,更显幽远。此图从卷首至卷尾,迷蒙、清明以及远近、浓淡之间,处处体现造化生机。

宋代末年,由于中原汉人政权的衰弱,北方游牧民族大举向南进攻,汉人当权者无力抵抗,节节败退,丧失北方大片国土,从而被迫迁都南方,使得北方大多数的豪门士族甚至中原百姓也纷纷随之南迁,史称南渡。

南渡以后,米友仁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画因人贵,有求不肯轻予,益发增其神秘。但由于“二米”的表现手法过于简单,过于朦胧,无法形成与当时主流绘画相抗衡的画派。

因“二米”父子均居襄阳和镇江,对潇、湘两水和金、焦两山自然景色特别陶醉,故能画出水汽蒸郁、烟雾弥漫的妙趣。“二米”画派为大写意风格,后来的随学者众多,有南宋时期牧溪、元代高克恭、方林义等。此外,元代的高克恭可谓吸收米氏画法最多之人。

米派山水其特点在于用水墨点染的方法,描绘烟云掩映的山川景色,自称“墨戏”,后人称为米氏云山,或称米家山水。画史上还称两人为“大米”、“小米”,或为“二米”。

[旁注]

碑刻 泛指刻石文字或图案。最早的碑刻文字,首推秦代的“石鼓文”。多数的碑刻有毛笔写件兰本或书丹上石。但有些摩崖石刻及石窟,往往不经书写而直接用刀在石面上雕琢。无底本的碑刻不容易揣摸书写的笔法,即使根据真迹上石镌刻,也常存在笔意走样。

米点山水 又称“米氏云山”,宋代的山水画,主流是继承唐代、五代以来的水墨山水画,即用线与墨相结合的泼墨山水,施用色彩也仅限于色墨结合的淡色晕染,此外,尚有传统的重色青绿山水画。由于北宋中期出现的‘文人墨戏’之风的影响,到微宗时期又有一个新的山水画派异军突起,即所谓“米点山水’。

王羲之(303年~361年或321年~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王羲之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时期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米友仁(1074年~1153年),北宋时期书画家米芾的长子,深得宋高宗的赏识,他承继并发展米芾的山水技法,奠定“米氏云山”的特殊表现方式,就是以表现雨后山水的烟雨蒙蒙、变幻空灵而见称。其父子两人有大、小米之称。

《潇湘奇观图》宋代米友仁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用淋漓水墨画江上云山、云雾变幻的奇境,山峰、江水、树木并未作具体细致的描写,追求的是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特殊韵致。

兵部 古代的官署名,置,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源于三国魏五兵制。两汉时期尚书职务本不涉军事。隋代始合为兵部,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迄至清代末期,历代沿袭,职权则不尽相同。

[阅读链接]

米芾为人痴癫,在皇帝面前也不掩饰。

有一次,徽宗和蔡京讨论书法,召米芾进宫书写一张大屏,并指御案上的砚可以使用。米芾看中了这方宝砚,写完之后,捧着砚跪在皇帝面前,说这方砚经他污染后,不能再给皇帝使用了,要求把砚赐给他。

徽宗答应了他的请求。米芾高兴地抱着砚,手足舞蹈地跳了起来,然后跑出宫中,弄得满身是墨。徽宗对蔡京说:“癫名不虚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