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纷呈——画派丛生

宋代初期的时候,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成型期,所有的绘画派系都是从宋代发展而来的。

北宋代初期年,山水画分成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宋代初期画家李成、五代后梁时期画家关仝、北宋时期画家范宽等的画风,风靡齐鲁等地,并影响到了关陕地区,它成为了北方山水画派之宗师。

北方山水画派是我国国画流派之一。以荆浩和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南方山水画派也称“江南山水画派”。它是古代的山水画流派之一,此派以董源和巨然为一代宗师,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世称:“董巨”。

此外,北宋时期僧人并擅诗画的惠崇和北宋时期荣国公赵令穰的小景,是南方山水画派的支派。

承前启后的六朝四大家

六朝时期是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也是继战国时期之后的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魏晋时期发展了汉代末期的察举制度而形成曹魏九品官人制,进一步确立了士族制度的特权,同时也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一些文人士子为摆脱礼法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寄情山水成为他们追求个性、怡养性情的重要方式,因而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和著名的书画家。

魏晋六朝时期的绘画,承前启后,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面貌,出现了专业画家,改变了汉代粗犷、繁复的风格,向着精巧秀润的方向发展。

绘画创作呈现在六朝时期繁荣的景象,一时人才辈出。如东吴时期曹不兴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继他之后,如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在画史上均有突出的地位和重大的影响,画家之间往往还有一定的师承关系。后人把东吴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和南朝梁张僧繇并称为“六朝四大家”。

曹不兴,三国时期东吴著名画家,他善画龙、虎、马、人物等,冠绝当时。他与当时善相的菰城郑妪、善候风气的吴范、善算的赵达、善弈的严武、善占梦的宋寿、善书的皇象、懂天文的刘敦八人,号称东吴“八绝”。

曹不兴虽然没有画迹流传,也没有留下有关言论和著述,但他却是古代绘画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所画的人物,其衣纹线条皴绉紧紧贴在身上,就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所以人们对他的这种画风,称为“曹衣出水”。

曹不兴在绘画上下过一番苦功,尤其是对人物画的造诣最为突出。相传有一个落墨为蝇的故事,正可以说明他画艺的精妙。

有一次,吴国帝孙权请人画屏风。屏风画好后,拿给孙权看,孙权瞧了又瞧很是喜欢,原来曹不兴画的是一篮子杨梅。

孙权越看越爱看,看着看着,他忽然发现画面上的那只篮子边上有一只苍蝇,于是他甩开袖子,朝着那只苍蝇挥去,那只苍蝇却一动也不动。

旁边的人见了,笑着对孙权说:“大王,那不是真苍蝇,而是画上去的呀!”

孙权揉了揉眼,又凑到屏风前仔细看,才看出那只苍蝇果真是画的。孙权止不住放声大笑说:“曹不兴真是画坛的圣手啊!他画的蝇子,我还以为是真的呢!”

其实,曹不兴原来并没有打算在屏风上画苍蝇。他在屏风上作画时,因为周围观画的人不时发出“啧啧”的称赞声而兴奋,一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面上,旁边的人都为他惋惜。只见他不动声色,眯起眼睛端详了一会儿,小心翼翼地把墨点描绘成了一只正要起飞的苍蝇。周围的人对画家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卓越才能和深厚功力齐声叫绝。

不难想象,当时曹不兴善于写生的艺术,已经达到了极为纯熟的程度,甚至能够骗过人的眼睛。曹不兴的动物画,栩栩如生。特别是他画的龙,仿若腾云驾雾一般。

228年10月,吴主孙皓游青溪,看到一条赤龙由天而降凌波而行。因此,他便让曹不兴把龙的形状画下来。曹不兴画的非常成功得到了孙皓的赞赏,珍藏于秘府。

后来据说,宋文帝时期,曾逢久旱,一连几个月滴雨未下,田地干裂,庄稼焦枯。人们天天跪拜在地上,虔诚地向苍天祈祷,也不管用。后来,不知是谁的主意,取来曹不兴画的龙放在水旁,不一会儿,果然雷声隆隆,大雨倾盆。此传说虽属神话,但也足见曹不兴画龙是如何传神了。

241年,印度高僧康僧会初到建业,在“设象行道”时,曹不兴有机会看到这些传自“西国”的佛画,因此作了摹写,成为古代较早摹写“西国”佛画的画家,因而有“画佛之祖”的称誉。

曹不兴画的佛像,用笔迅速,顷刻之间完成一幅结构极为复杂的作品,而头部手足,胸臆肩背均不失尺度,十分协调,充分说明他作画技巧的熟练与高妙。

曹不兴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画家渐渐多了起来。曹不兴的画风为卫协所师承,再传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不仅佛像画绵延不绝,风行百代,而且人物画也精益求精,蔚成大观。

顾恺之为曹不兴的再传弟子,也是六朝时期唯一有画迹传世的画家。他精通诗文、书法、音乐,而对绘画最为擅长,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

他的绘画理论是以“以形写形”及“迂想妙得”为核心的“传神论”,对古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传世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均是后人摹本,画论著作有《魏晋胜流赞》、《论画》、《画云台山记》。

顾恺之所作人物画,一反汉魏时期古拙之风,专重传神。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之妙,而其关键在于眼珠中。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情感。他善于用睿智的眼光来审察题材和人物性格,加以提炼,因而他的画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耐人寻味。

顾恺之曾在画裴楷的肖像时,颊上加了三毫,借助于细节来加强肖像的神态。他也曾故意把谢鲲画在岩石中间,企图用环境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强调传神和突出人物性格,这是顾恺之人物画杰出之处,也是他取得如此绘画成就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运笔上,顾恺之善于用紧劲连绵、循环不断的笔法,使衣服线条流畅而飘举,优美生动。他画的维摩诘像,唐代画家张彦远说,“有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态”。他与陆探微、张僧繇被推为“六朝三杰”。陆探微、张僧繇皆仿效过顾恺之的维摩诘像,但张彦远认为“终不及也”。

顾恺之还善绘风景,他所画的树木、山峦,布景有致,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充满艺术魅力。他晚年笔法如春蚕吐丝,似拙胜巧,傅以浓色,微加点缀,便神气飘然,饶有浪漫色彩。

《洛神赋图》是以曹魏大诗人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为题材创作的巨幅绢本着色画卷。曹植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跟着曹操大破袁绍的时候,得到甄氏女子,曹植喜爱甄氏,曹操却把甄氏许配给曹丕。

一次曹植到京城朝见,得知甄氏已抑郁而死,心里非常难过。当他在归途中经过洛水时,更激起了他对甄氏的怀恋之情。追想宋玉所讲的神女故事,作了叙事赋一篇,名《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赋中抒发曹植在爱情生活中的感伤情绪。这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极为有名的一篇韵文。顾恺之就以此赋为题材,画成《洛神赋图》。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很有成就,他留下来的论著有《论画》、《画云台山记》等。他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提出的“传神论”成为古代绘画的基本理论之一。根据记载,顾恺之的作品有70多件,他画过历史故事、神佛、人物、飞禽走兽、山水等题材。

陆探微南朝宋吴时期人。明帝时常侍从左右,善画人物故事。陆探微兼善山水草木,在绘画上有所创新。他曾研究王献之“一笔书”创作了笔画,连绵不断,这大多反映在肖像画上。

陆探微是最受亲信的宫廷画家,多为帝王权贵、功臣、宠姬画肖像,有《宋孝武像》、《宋明帝像》等。《历代名画记》著录数十幅,《宣和画谱》尚有10幅,可惜的是,后来一幅不传,摹本也不见。

张僧繇,梁武帝时期的名画家,江苏苏州人。擅写真、也善于画龙、鹰、花卉、山水等。擅长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他为超越前人的画家。

据说张僧繇画的龙非常神妙。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4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3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的是4条龙全都没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的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睛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睛,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觉得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答应给龙“点睛”。

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点过第二条龙眼睛,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已不知去向了。

当时,梁武帝的几位王子都封地在外,武帝特别想念他们,就派张僧繇前往几位王子的封地绘画出他们的仪容、形体,梁武帝看到几位王子的画像就像见了他们的面一样。

张僧繇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他改变了顾恺之和陆探微以来的瘦削型的形象,创造出比较丰腴的典型,画人“面短而艳”。

张僧繇吸收了天竺等外来艺术之长处,在我国画中首先采用凹凸晕染法,画出的人物像和佛像栩栩如生,传神逼真。创造了一种不用轮廓线的“没骨”法,全用色彩画。

梁以后,张僧繇的风格成为200多年间的主流画风。隋唐很多著名画家都追随张僧繇,被称为百代画圣的吴道子,也一直被公认为师自张僧繇。

张僧繇的作品有《二十八宿神形图》、《梠武帝像》、《汉武射蛟图》、《吴王栠武图》、《行道天王图》、《清谿宫氠怪图》、《摩纳仙人图》等,分别著录于《宣和画谱》、《历代名画记》、《贞观公私画史》。传世作品有《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旁注]

曹不兴 又名弗兴,三国时期画家。我国最早的佛像画家,被称为“佛画之祖”。堪称他重量级人物,史界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代表作品《龙头样》、《青豀侧坐赤龙盘龙图》、《南海监牧进十种马图》,在隋代时还藏于宫内,但传至唐代后均已经遗失。

屏风 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

孙权(182年~252年),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据传他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的第二十二代孙。他生来紫髯碧眼,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

龙 在我国古代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9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的形象,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传说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上下数千年龙一直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

跪拜 跪而磕头。在我国的旧习惯中,是崇拜或高度恭敬的表示。古人席地而坐,“坐”在地席上俯身行礼,自然而然,从平民到士大夫皆是如此,并无卑贱之意。只是到了后世由于桌椅的出现,长者坐于椅子上,拜者跪于地上,跪拜才变成了不平等的概念。

书法 文中特指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从甲骨文开始,便形成有书法艺术,所以书法也代表了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裴楷(237年~291年),西晋时期重要的朝臣,也是称著当时的名士。性情宽厚,为人正直,不巴结权贵,不结党营私,因而,虽朝廷多次发生内讧,均化险为夷,后终因积劳成疾,不久病卒,终年55岁。

曹植(192年~232年),曹操之子,曹丕之弟。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集大成者。有《白马篇》、《飞龙篇》、《洛神赋》,其中《洛神赋》为最。

赋 由楚辞衍化而来,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它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赋必须押韵,这是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赋起于战国时期,盛于两汉时期。

宫廷画 是指围绕着封建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包括宫廷画家、朝臣和地方官员进献的画作。宫廷绘画服务于皇家的政治、军事、文娱等宫廷活动,反映皇家的审美意识,是历代杰出艺术家绘画才智的集中体现。

天竺 天竺是我国古代以及其他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他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在我国历史上,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唐代初期统称为天竺。

[阅读链接]

顾恺之十分迷信“蝉翳叶”。民间流传蝉躲藏的地方,有一片叶子盖着,因此鸟雀都看不见它,而这片树叶就叫“蝉翳叶”,如果人以“蝉翳叶”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

一天桓玄送给顾恺之一片柳树叶子,说是“蝉翳叶”。顾恺之像小孩子一样非常高兴地用柳叶挡住自己,问桓玄是否看得见他。

桓玄故意对他撒尿,而他以为这是桓玄没看见他,才将小便撒在他身上的,于是将这片柳叶珍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