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画派的初创与鼎盛

明末清初,出生于黄山诸县区域内的一群明代遗民画家,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等因素,他们的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

后来因为这群画家的地缘关系、人生信念相同,并且他们深怀苍凉孤傲之情,主张师法自然,寄情山水,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体现出超尘拔俗和凛若冰霜的气质。所以时人称他们为“新安画派”。

其实早在明代新安绘画的发展就已经为新安画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明代画家丁瓒、丁云鹏父子及明代的诗人、书画家李流芳等。明代末期休宁画家程嘉遂、李永昌等崇尚倪瓒,枯笔皴擦,简而深厚,开始形成“新安画派”之风格。

但真正形成“新安画派”并在古代画坛独放异彩,则是以明末清初“海阳四家”江韬、查士标、孙逸、汪之瑞4人的出现。

这些新安前贤或长期身居徽州,或长期旅行黄山,备受明山秀水之熏陶,悟出了山水之精神,自然与一味拟古囿古之风格格不入。他们的作品乃至他们的言行,皆不同程度地、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后来新安画家的人品与画品,他们可以说是新安画派的先导。

最早把新安山水画家群体称之为“派”的是龚贤,他在题山水卷的一段跋语中首先提出天都派。天都为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为险峻雄奇,具有代表性的峰峦,人们常以“天都”指代黄山、新安。

龚贤所称的“天都派”也即是后人所称的“新安派”。其后张庚在《浦山论画》中正式提出新安派,人们多沿用“新安画派”。

到了新安画派的鼎盛时期人数竟然达到了130人之多,人们均以新安山水为创作题材的并且大多来自徽州。早期代表有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成熟期则以渐江、汪之瑞、孙逸、查士标、程邃、汪家珍、戴本孝、郑叹、程正揆等为代表。

新安派的画家们经常结伴观览大好山水,一起切磋提高技艺,寻求表达他们心目中的新安山水意象特征,形成许多共性。如都是以学“元四家”,尤其是倪瓒的绘法技法开始,以师法自然为归,共同以遗民苍凉孤傲之情,化作笔下的峻岭奇松、悬崖峭石、疏流寒柯。

他们的画作均体现出一种超尘拔俗和凛若冰霜的气质,意境深邃,是明清时期文人画的正统继承者。

新安画派由于徽州独有的地域特色和江山代有人才出的技法师承,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而早于新安画派崛起的徽派版画却由于明清徽州经济鼎盛期的流逝,印刷术的发展及雕版印刷逐步萎缩凋零,徽派刻工大都移师商业较发达的江浙沪重镇,主要从事着徽墨制作的墨模雕刻业和少量的水印简谱的文化用品的制作。

新安画派的大师们既以黄山的俏丽奇傲来表现自我,宣泄苦闷,又以黄山禅宗般的灵境表现超尘脱俗与忘我无我,同时又以黄山时动时静、变幻流畅的气韵表现音乐般的节奏与纯粹意义的美,这些看似矛盾甚至相互抵触的东西,竟然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的极其和谐统一。

因此,他们的人品与作品所能达到的覆盖面极广、渗透力极强、感染力极大,对于后来的我国山水画家,尤其是新安画家,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后期新安画派的主要画家有洪范、江蓉、汪滋、江彤辉等,后来的徽籍绘画大师黄宾虹、汪采白、江兆申等人的作品,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即是新安画派的延续,他们可以算作新安画派的杰出传人。

新安画派在古代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以来,文入画风日盛,风格日趋圆熟萎弱和甜怪自赏,绘事与人格力量及天地正气渐渐疏离,醇正之格日显淡漠。

渐江等新安画家生当明清换代之时,坚守儒家崇尚节操的人格思想,保持着“一如既往”的遗民心境。在艺术表现的具体行为中,新安画家们立足自性学习北宋时期和元代人技法,笔墨简淡明洁,渴笔枯墨里隐隐透出冷峭和刚大的艺术精神,在他们笔下,新安山水涤尽了喧嚣软俗的气息,显现出冷静高洁的超逸格调。

黄宾虹在《渐江大师事迹佚闻》一文中论道:

有明一代,江南画学,渐趋邪、甜、俗、赖,不为士夫所重。独新安四家,趋向醇正,不为邪、甜、俗、赖,超出吴越,识力过人。

新安画派作为一个标准的土人绘画流派,直接承继了宋元山水画家健康醇正的品格,在明清时期文人绘画风行的氛围里,这一画派堪称审美境界最高的地域性画家群体,人品艺晶均开山水画一代宗风。

[旁注]

李流芳(1575年~1629年),明代诗人、书画家。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代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也工书法。

张庚(168年~1760年)。清代画家。擅长古文词,精鉴别,绘事则攻学山水,出入董源、巨然、黄公望。习之既久,领略益深。浦山志于丹青,师古人而又师造化,遍游南北,探访名迹历10余年,艺术因之大进。

雕版印刷 最早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印刷形式。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印刷的《金刚经》,不过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

汪采白(1887年~1940年),清代画家。出生于徽州的名门望族,徽州素有“十姓九汪”之称。祖父汪宗沂,被曾国藩聘为忠义局编纂。汪采白5岁就师事黄宾虹学古文和绘画。一生著述极丰,朴学、小学、音律、医学、兵法无所不精,有“江南大儒”之称。

[阅读链接]

汪采白是新安画派的尾声,采白将水墨淋漓的简淡书写发挥到了极致,所以汪采白也是经典新安画派伟大的终结者,就审美取向和品格境界而言,采白的绘画造诣并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认识。

接受过两江师范早期现代教育的汪采白,很早就以居士为标榜,居士是带发修行的精神僧侣,就宗教归属而言,汪采白与黄宾虹的态度截然不同,从精神气质上讲,汪采白比黄宾虹更从本性上认同新安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