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的乔致庸

乔致庸是为国清代山西祁县人,乔家大院第四代人。在他手上,乔家的事业突飞猛进。起初是复字号称雄于包头,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于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当时乔家的财势已跻身于全省富户前列,家资千万,商业遍布全国。

乔致庸从一介儒生至晋商翘楚,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5个朝代,他的人生可谓浓缩着山西商人的传奇。

乔致庸是乔家第四代人。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挑起理家、理财之重担。

乔致庸讲究诚信,待人随和,大胆开拓。在他执掌家业时,资产越滚越多,是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

乔家的商业得以超常规发展,首先是和乔致庸以“义、信、利”求生存分不开的。他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世要以“信”为重,其次是“义”,不哄人不骗人,最后才是“利”,不能把利放在首位。这是乔致庸作为一介儒商的根本。

乔家在包头的各商号,曾出现过以次充好、欺骗顾客的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复字号”的声誉。乔致庸从接手之初,便扼住店大欺客的歪风,不仅销毁了全部劣质油,而且还对曾经购过劣质油的顾客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虽说赔上了一大笔银子,却是力挽狂澜大厦于将倾,铸就了乔家诚信的金字招牌。

不仅对顾客如此,对待掌柜和伙计们,乔东家也投之以诚信,换来的是对方的报之以忠,更为可贵的却是劫难中伙计们仍能不离不弃。我国的许多百年老店之所以成其久,法宝不是别的,正是“诚信”两字。

挣了一辈子银子,无论得意抑或落魄,这位乔东家却从没成为过银子的奴隶。朝廷的海防捐款派发至祁县,他带头捐以重金响应号召;朝廷出兵北伐,他解囊借银助军;天下闹饥荒时,他几度甘愿倾家荡产为10万饥民开设粥场。

尽管这些都是朝廷的事情,而他却不吝将大把的银子散出去,只求得物有所值,一个“忠”字放大了写。然而朝廷希望他花银买官时,他却“吝啬”了起来,死也不肯捐官。

尽管曾经10年寒窗苦,曾为争得功名累,但如果这个官是用银子买来的,则一文不值,则实属不“义”。由此可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疏财常有时,只为仗义事。

乔致庸的成功也和他用人不拘一格有很大关系。

乔致庸用人以德选人,在徒弟们路过的小桥上,放一个一两重的银子,有的拾钱自己留下,乔致庸以为此人不可用;有的过而不拾,乔致庸以此看出这人适合做伙计;还有的捡完以后,交还给失主,乔致庸认为,这是好的人才,可以做掌柜。

马公甫本是复盛公字号里的小伙计,雄才大略的乔致庸识出他是个人才,在大掌柜告老后,让他当上了复盛公的大掌柜,被包头商界称为“马公甫一步登天”。

马荀本是复盛西字号下属粮店里的小掌柜,不识字,但经营有方,盈利不小。乔致庸便给他一副资本,让粮店独立经营,他成为大掌柜后也给乔家赚回不少银子。大德通票号总经理高钰也是如此,后来为乔家收进几十万两白银的红利。

乔致庸礼遇聘请阎维藩,也是值得褒扬的一例。阎维藩原为平遥蔚长厚票号福州分庄经理,他因曾经受到排挤和总号斥责丧失了对蔚长厚的感情,决计离开蔚长厚返乡另谋他就。

乔致庸知道阎维藩是个商界难得人才,便派其子备了八乘大轿、两班人马在阎维藩返乡必经路口迎接。一班人马在路口一连等了数日,终于见到阎维藩。乔致庸之子说明来意和父亲的殷切之情,使阎氏大为感动。

阎维藩心想:乔家富甲三晋,财势赫赫,对他如此礼遇,实在三生有幸。乔致庸之子又让阎维藩坐八乘大轿,自己骑马驱驰左右,并说明此乃家父特地嘱咐。

这更使阎维藩感动不已。两人相让不已,最后只好让八乘大轿抬着阎维藩衣帽,算是代阎维藩坐轿,而两人则并马而行。

阎维藩来到乔家,乔致庸盛情款待。乔致庸见时仅36岁的阎维藩举止有度,精明稳健,精通业务,更是感叹年轻有为,是难得之经济人才。当即聘请阎维藩出任乔家大德恒票号经理。

阎维藩对照在蔚长厚的境况,深感乔家对他之器重,知遇之恩,当即表示愿殚精竭虑,效犬马之劳。

阎维藩自主持大德恒票号以来的26年间,使票号日益兴隆,逢账期按股分红均在8000两至10000两之间,使大德恒票号后来居上,成为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票号之一。他为乔家的商业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劳。

乔致庸的身上有着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他总是第一个吃螃蟹,甚至说是一个叛逆。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勇气,一度成为晋商中的领军人物。

在乔东家之前,还没有哪家的伙计能够与掌柜平起平坐。乔致庸首肯了经营中人的价值,掌柜有身价,伙计也是有身价的。他敢于挑战旧规,在新店规中将“多年的老伙计顶两厘身股”作为激励办法确定下来;他不以资历唯用,甚至从年轻伙计中选拔掌柜。新店规极大地激发了伙计们的热情。

按理说,在那个年代,一位东家的买卖能做到全国有40多家分号,也足以沾沾自喜了。但乔致庸不甘心,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带着银子南下武夷山贩茶,又北上恰克图,直至中俄边境,和俄国商人签订了长期合作贸易合同。

这是他“货通天下”理想的第一步,也是晋商对外贸易的第一步。风险乔致庸独自尝遍,后来却是惠及众多相与。

乔致庸赴恰克图时,曾考虑到携带大量货银的安全性,便将其全部换成了银票。这一换不要紧,他着实尝到了银票方便快捷的甜头。很快,他又意欲涉足票号业,经营范围囊括商银和官银。

在众人的诚惶诚恐中,在票号业前辈的百般阻挠下,乔致庸还是喊出了“汇通天下”的口号,力排众难,毅然开业。他不是票号业的祖师,却率先成就了票号业的全国扩张。立誓时尚且年富力盛,有望时已是风烛残年。

当乔致庸竭其一生之力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理想之际,我国大批银子流向海外,外国人渐渐控制我国经济。这让垂暮之年的乔致庸痛切地感受到自己以商救民、以商富国梦想的破灭。

这样的现实让他心力交瘁,性情大变。面对着自己毕一生之力建树的一切都将付之东流的打击,这个倔强的老人抱定了一个一定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什么的信念,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耗费重金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

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10米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瞭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

乔家大院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乔致庸把亲拟的对联着人写好刻就,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已。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诫儿孙,注重节俭,不要贪图安逸,坐享祖业。

事实上,乔家大院建成之际,乔致庸并不相信这所院子真能留存下来。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正因为他在世时的善行,这座荟萃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最精华之处的大院,在他去世后虽历经时光和战火,却奇迹般的完整保存了下来,成了中华民族的遗产,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旁注]

儒商 即为“儒”与“商”的结合体,既有儒者的道德和才智,又有商人的财富与成功,是儒者的楷模,商界的精英。一般认为,儒商应有如下特征:注重个人修养;诚信经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注重合作;具有较强责任感。

金字招牌 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现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义或称号。更多的则是比喻商业行为的名誉好。事实上,从古至今,金字招牌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恰克图 俄语意为“有茶的地方”。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南部城市。原属我国,1727年建为要塞,次年6月,中俄在此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并划定两国以恰克图为界。旧城归俄,即恰克图。19世纪末以前曾为俄国同中国贸易的中心。

[阅读链接]

乔致庸治家很严。其家规有:一不准吸毒,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虐仆,四不准赌博,五不准冶游,六不准酗酒。他将《朱子格言》作为其儿孙启蒙必读之书。

他常教育儿孙“气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知欲圆、行欲方”。若儿孙有过错,则责令跪地背诵《朱子格言》,直至承认错误,磕头谢罪。

这虽然是一个商人的家教,但充满儒家修身处世气息。他的这些训言,对于生活在中国文化母体中的现代人,还是有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