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国的军事战略

美国军事战略是其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受国防战略的指导和制约。它是根据国家战略和国防战略制定的,是美国战略体系的一个层次。如美国 1962 年版《作战纲要》说,“军事战略指导军事手段的发展和使用, 军事手段则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使用军事力量推动国家战略。⋯⋯并构成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正表明了美国军事战略在其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

美国官方文件和军事书籍中,有把军事战略分为四个层次的,即国家军事战略、协调性军事战略、作战军事战略、军种和战区战略。也有把军事战略区分为平时战略和战时战略,直接战略和间接战略,威慑战略和实战战略, 核战略与常规战略,打击军事力量战略和打击社会财富战略,第一次打击战略与第二次打击战略,前沿部署战略与纵深打击战略,等等。还有的把天战战略列入军事战略的下属战略。

美国军事战略是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服务的,其内容与重点,随着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而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军事战略先后进行五次较大的调整,先后提出并推行过五个军事战略,即:大战结束后,美国实行“杜鲁门主义”,确定了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争夺世界霸权的国家战略,据此制定了军事战略——“遏制战略”(1945—1952),主要战略目标是控制西欧、日本,巩固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遏制苏联扩张,准备打第二次世界大战样式的常规战争。

50 年代,美国依仗其核优势,将军事战略改为“大规模报复战略”(1953

—1960),主要战略目标是准备打赢一场“闪电”式的核大战。60 年代,苏联拥有能袭击美国本上的战略核武器,美国慑于核报复,又将军事战略改为“灵活反应战略”(1961—1968),准备打各种战争,既准备打全面的战争, 又准备打常规战争和特种战争,实行所谓“两个半战争”的方针,即准备同时在欧洲与苏联、在亚洲与中国打大战,在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和特种战争。70 年代,美国侵越战争失败,加之核优势的丧失,苏美达到核均势,美慑于核毁灭,又将军事战略改为“现实威慑战略”(1969—1980),强调以打常规战争为主。同时准备打有限核战争,不放松打核大战的准备;变“两个半战争”的战略方针为“一个半战争”的战略方针,即准备在欧洲同苏联打大战的同时,在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强调速决取胜,力主打“短期战争”。70 年代末期,推行新的核战略——“抵销战略”,把优先打击城市目标改为优先打击军事目标。1981 年里根上台后,针对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为扭转争霸世界对美不利的战略态势,又将军事战略改为“新的灵活反应战略”

(1981—1988)。其主要内容是:重建对苏军事优势和对美有利的全球战略态势;针锋相对地对抗苏联扩张,实行“多层次威慑”,力避与苏打核战争和常规大战;在威慑失灵时,准备打赢各种战争,侧重打中、低强度战争; 在对苏作战设想上,推行在多条战线上灵活反击的方针;改变打短期战争的方针,准备打持久战;推行“星球大战”计划,积极研究发展航天技术和太空武器。

战后四十余年,美国军事战略虽然常有调整和变化,但仍不难看出它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大体上说有如下一些:军事战略的进攻性;以苏联为主要对手,把中国作为潜在对手;以欧洲为战略重点,准备在多条战线上作战;

推行军事联盟,依靠美国和其盟国的联合“总体力量”实施联盟战;坚持威慑与实战相结合,威慑不成,以武力实现美国的利益;力避核大战,准备打以核武器为后盾的常规战争;坚持前沿部署与快速反应相结合的战略部署;以局部战争作为扩张、争霸的主要战争样式,推行代理人和多国联合作

战的局部战争政策;保持高度戒备,随时做好实战准备;强调军事行动在符合美国全球利益的前提下保持灵活性;强调各种力量行动的一体化,发挥整体力量;夺取海上、空中、太空自由权,推行“战略防御计划”,夺取和保持战略主动权;争夺军备优势,注重发挥技术优势的作用;以“三位一体” 的战略核力量作为威慑和战略打击力量的支柱;等等。美国军事战略多次进行调整,每次虽都提出一些新的名称和新的内容,但其本质并无改变,为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总政策服务是始终如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