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共政治路线(苏共总政策)

办共的政治路线(苏共总政策)是苏联内政、外交活动的最高纲领。它所规定的每一历史时期的斗争目的、方针、原则,是苏联的基本国策,也就是所谓“国家战略”的基本内容。

本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三十多年来苏联的路线,政策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动。赫鲁晓夫当政时,推行“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 的“三和路线”,主张建立“没有军队”。“没有武器”、“没有战争”的“三无世界”;推行以火箭核战略为核心的军事战略,以美国为主要敌手, 准备打火箭核战争;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干涉他国内政和兄弟党的内部事务, 企图充分当“老子”党,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控制;以经援、军援和颠复活动等手段,对第三世界实施渗透,与美国争夺势力范围;以“华约”集团作为与美国抗衡,争夺的主要工具,等等。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推行争夺世界霸权的战略路线(也称勃列日涅夫主义)和“积极进攻”的战略;提出什么“社会主义大家庭论”、“有限主权论”、“经济合作论”等,加强对东欧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加强同美国的争夺,强化集团实力,作为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工具;推行反华政策,在中苏边境挑起珍宝岛、铁列克提事件,并以大兵压境等手段,企图压中国屈服;在第三世界积极培植亲苏政权,进行代理人战争或直接出兵等,扩张势力范围。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推行的是全球争霸战略,这个时期是苏联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的高峰时期。它以美国为主要敌人,以中国为次要敌人,以欧洲为战略重点,远东力次重点。以此为基点,推行其“欧洲战略”、“亚洲战略”,同时从中东、非洲展开侧翼迂回,出兵侵略阿富汗,积极推行“南下战略”。这是一条赤裸裸的霸权主义战略路线。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调整了勃列日涅夫的战略路线,推行新的国家战略

——“加速发展战略”。其基本企图是,克服经济困难,通过发展和提高国力,巩固其世界大国地位。他提出政治、军事“新思维”作为制定与执行苏联总路线和内外政策的理论基础。在对外政策上,提出建立“新型的国家关系”和“亚安体系”、“欧洲安全体系”、“北极和平区”、“全面安全体系”等,在军事上提出“防御性”军事学说,否定战争是政治继续的基本原理,强调“不再把战争作为达到政治目的手段”;力避同美国打核战争和大规模的常规战争;先是提出把“华约”集团由军事性质改变为政治性质,后又提出解散华约军事组织;对全球战略部署进行收缩,撤回在他国的驻军; 在军备竞赛上由以往谋取优势转为同美国保持低水平的“军事战略平衡”; 在国防建设上提出“合理够用原则”,变以往重数量为今日之重质量;等等。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提出之后,东欧及苏联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今后,随着斗争的深入和改革的发展,苏联的内外政策还会有新的变化, 对苏联的战略还须继续观察、深入研究和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