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军事战略的发展趋势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1988 年召开的美国安全战略讨论会关于《90 年代的国防经济学: 资源、战略和选择》的政策报告(见《外军资料》1989 年第 21 期)提出美国 90 年代的地缘战略:
我们提出一项美国 90 年代的地缘战略。其内容和目标是:①美国的政治和战略重点仍在欧洲,但美在欧洲以外地区的利益及其受到的威胁正日益上升;②有限的财力和人力要求对美国在欧洲和南朝鲜的驻军进行适当裁减;
③北约应提高防务开支的使用效益,弥补美军的裁减;④不出现长时间的紧张状态,同苏联在欧洲发生一场战争是不可能的;⑤北约盟国应继续维护西在欧洲的政治目标;⑥低、中强度冲突日益重要,需要有相应的力量和专业化水平。
该战略对力量结构的要求是,①部署重点仍在欧洲,但美国的地、空前沿部署部队可适当裁减。对美国为北约提供的部队进行的裁减应尽可能以美国本上部队为重点裁减对象。②通过更好地利用合作,障碍防御、后备役部队、竞争战略和高技术武器提高北约的防务效能”③美军力水平应包括约 25 个现役和后备役陆军师,30 个现役和后备役空军战术战斗机联队,12—13 个航母作战大队,3 支陆战远征部队,l 支后备役陆战远征部队。④美驻南朝鲜的部队在到 90 年代中期这段时间里应逐步减少,但美国承担的安全义务仍然不变。⑤充分利用美国那些保持较高战备水平的后备役部队。⑥根据战略和特定的突发事件的要求,组建快速部署部队和地面投送部队,包括轻型师、陆战队和特种部队。
依据该战略,提出以下 10 条具体建议:①砍掉 2~3 个现役陆军师、1~ 3 个航母作战大队和几个空军联队,不会给美国防力量造成太大的损害;②
由于可能达成一项削减战略武器协议,核力量问题将十分复杂,但通过执行一项核武器现代化计划,美国的核威慑能力将大大提高;③对部署在欧洲美军的裁减不能超过 1 个师,解散后将其装备转让给欧洲盟国的现役和后备役部队;④敦促欧洲盟国提高在防务上的贡献效能,而非提高其数量规模,欧洲国家应努力提高协作能力,更好地利用后备役部队和障碍防御;⑤为负责在欧洲以外地区作战的军事力量(包括陆战队、轻步师、轻机械化师和特种部队)制订一项合理的战略部署计划,为每支部队规定出特定的任务并据此进行装备和训练,同时每支部队又能承担第二或第三种任务,在某种程度上保留其在“一般任务部队”中的地位;⑥同南朝鲜制订一项在 1996 年前全部撤军、只保留一支起象征作用的小部队的计划,并把装备转让给南朝鲜的陆、空部队,同时保持对南朝鲜承担的防务义务;⑦要求日本增加国防开支的政策存在许多弊病,应重点促使日本对有共同利益的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并确保此种援助不受重大限制;⑧压缩现役部队规模井增加后备役部队的数量,裁减本土师并转为后备役是一种节约财力的好办法;⑨必须砍掉某些武器系统;⑩采办政策应更加重视廉价普通技术武器,但不应完全排斥高技术武器, 因为后者对于推行竞争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美国阿莫斯·乔丹《美国的战略环境和 90 年代的国家战略》(见《军事译丛》1987 年第 12 期)
谈美国 90 年代国家战略的内容:
以下六点是美国未来国家战略的中心内容:第一,保持美苏之间的核均势,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基础。由于核均势极为重要,尽量少冒风险应是我们的金科玉律。因此,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持一支“三位一体”的战略力量(即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导弹和轰炸机),建立具有生存能力的战略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现有战略武器系统需要不断改进,但并非同时改进所有武器系统。第二,制定严密的研究与发展计划,为美国的进攻性力量研制战略防御系统。这一计划的必要性在于,可检验各种方案的可行性, 防止苏联反弹道导弹的突防,使美国的政策制定者能确定各种进攻和防御系统的效能、稳定性和所需费用。研究与发展计划可以而且应该严格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的规定,不作提前部署的决定。第三,应积极谋求大幅度削减进攻性核武器和常规与化学武器。重点要放在削减大型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上,因为在危机出现时它们会威胁局势的稳定。由于核武器已经问世,在核问题上小小的欺编也会造成极大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不要谋求全部销毁核武器。此外,还应采取其他有利于稳定局势的军备控制措施。应更多地利用“常设咨询委员会”,以防止苏联玩弄骗术。⋯⋯第四,美国必须继续采取措施使苏联无法控制欧亚大陆周边地区。西欧,西南亚、包括波斯湾〕和东北亚是在战略上特别重要的三个地区,如果放弃这个长远的重要目标,美国就有陷入孤立主义和四面受敌的危险,这就要求美国采取联盟战略。美国及其盟国应尽可能灵活地在前沿部署部队和贮存物资。⋯⋯在欧洲保留少量战区核武器(如 100 枚)对继续执行灵活反应战略极为重要。这种战略维护了欧洲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和平,今天仍然有效。⋯⋯美国驻东北亚的部队也可少量削减,因为朝鲜半岛的力量均衡有所改善,日本将承担更大的防务义务, 及中苏继续不和。⋯⋯在西南亚,要阻止苏联称霸、也需要美国积极而有效地介入这一地区的事务,但首先要考虑使用外交、经济和军事援助等手段。
在军事方面,美国必须加强对付该地区突发事件的部队,并提高将该部队运送至该地区的海运和空运能力。第五,更加重视长期削弱苏联加强和投送其军事力量的基础。以上前四点旨在遏制苏联的军事力量,后一点旨在俏弱苏联的军事力量。这首先要求加强对苏联人(主要是非俄罗斯人)的宣传。⋯⋯ 为了破坏苏联与其卫星国的关系,除采取宣传和民间外交手段外,还应有选择地同东欧国家发展政治和经济关系。⋯⋯第六,美国应援助受本国人民支持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政府。如果我们能积极地利用我们的经济力量,尼克松主义仍下失为对付这些政府面临的暴乱的有效手段。对大多数不发达国家,我们的主要作法是提供经济援助、进行投资和提供贸易机会。在对付局部冲突方面,尼克松主义要求“自救”,即让本地区的国家负起主要责任, 美国提供必要的军事援助,但只负“次要责任”。
对不友好、不稳固的第三世界政府,美国应为其邻国或国内的叛乱者提供有限的援助,如果这些叛乱者在国内真有基地。⋯⋯要在第三世界国家长期立于下败之地,就必须更多地利用更为有效的经济手段而不是炮舰外交或军事力量。⋯⋯在国家战略中,投资和贸易政策通常同援助一样重要,或更加重要。⋯⋯
美国长远综合战略研究委员会《有区别地进行威慑》(军事科学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3 页)
谈美国今后 20 年的战略畅想和战略调整:
我们必须制定综合战略,而不应孤立地对待新技术、部队结构、机动能力、基地、常规武器、核武器以及最大威胁和第三世界冲突等问题。我们必须综合制定各种计划,组建各种部队,以应付各类冲突。这些冲突既包括强度最低而可能性最大的冲突,也包括破坏性最大而可能性最小的冲突。
未来 20 年展望 在未来 20 年中将出现重大变化,中国、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可能成为军事大国。一些中、小国家将获得先进武器,美,苏两国的军事优势将被削弱。军备控制协议很可能对核力量和常规力量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美国的重大利益将继续受到威胁。受威胁的地区与敌国的距离将比与美国的距离近得多。由于美国不一定能从盟国和友邦那里获得军事基地与过境飞行权,或由于盟国和友邦不一定与美国一起对不明确的战争预报信息作出反应,美国在遥远地区慑止侵略的能力将受到削弱。第三世界国家的冲突将危及美国的基地或导致苏联在其尚未驻军的地区进行扩张,从而使美国更难以在这些地区立足。
军事技术在今后 20 年将有重大发展。长期以来,尽管苏联在核力量方面赶上了美国,我们还是依靠核武器和其他先进武器慑止了它对盟国的进攻。如果苏联投入的军事科研力量继续超过美国,我们长期依赖的质量优势将受到削弱。
长远综合战略的主要内容 制定该战略有一系列原则作依据。这些原则有的要求我们对现行战略作重大调整,有的则要求对现行战略的某些重要方面重新予以肯定。
第一,我们应该重视两个最大威胁以外的大量突发事件。这两个最大威胁,亦即华约在中欧的大规模进攻和苏联的全面核攻击,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制定联盟政策和军队建设计划的主要依据。
第二,为了保卫我们的盟国及美国在海外的利益,我们不能依靠那些可能导致自身毁灭的威胁措施。⋯⋯我们必须寻求有效的军事反应方式。如果我们不想使我们保卫的东西遭到毁灭,这些方式应能减轻对己方的破坏程度。
第三,我们必须加强将各种非核部队及时运抵出事地点击败侵略者的能力,并使这种能力多样化。为此,美国及其盟国必须利用精确制导、控制与情报等方面正在出现的新技术装备来武装常规部队,使之具备多种作战能力,能有效地摧毁敌军事目标。
第四,无论是常规力量还是核力量,都既要有防御系统,也要有进攻系统。为了慑止核攻击以及削减进攻性武器后使世界变得更为安全,我们需要发展战略防御系统。为了慑止和对付常规侵略,我们必须具有打击敌领土纵深目标的作战能力。
第五,战时制天权正在变得日益重要。在常规战争中,美国的太空武器对部队的通信、情报与控制至关重要,美国必须使之具有生存能力,并能随时更换。同时,我们不应让敌人自由利用太空来提高其打击我方部队能力。第六,我们需要有识别各类核攻击的能力,以便慑止对美国或其盟国部
队的有限核攻击,并在必要时制止敌大规模入侵。加强英、法两国的核力量有助于加强西方的共同防御。
第七,为了保卫美国及其第三世界盟国的利益,我们必须使全国民众对我们应拥有的手段与目的取得更加一致的看法。我们的手段是:1、增加安全援助,减少有碍于安全援助政策有效执行的法律限制;2、发展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机动部队,这种部队几乎可不依赖海外基地,并能准确而有节制地攻击遥远的军事目标;3、要求盟国协助美国保卫北约各国领土之外的共同利益;4、在非常情况下,美国应对某些反共叛乱分子提供援助,以帮助他们反对外部强加于他们的政府或对邻国构成威胁的政府。如果我们袖手旁观或退避三舍,自由世界就会失去自由。
第八,我们的军备控制政策应更加重视削减常规力量,对核武器审慎地进行削减,可加强美苏攻、防核力量的平衡。消除苏联在坦克、火炮和其他重装备方面的巨大优势,既有助于北约的安全,也有利于苏联的经济发展, 因而符合双方的利益。⋯⋯
第九,由于美国及其盟国在未来面临许多危险和难以预料的情况,我们的国防预算和安全援助费用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在国防预算得不到增长时,美国必须继续拔款发展武器装备,提高舰艇、飞机和其他武器系统(如先进的非核弹药,常规战术导弹、传感器材和通信设备等)的效能。
以上是经过修正的原则,但在我们的战略中还有许多原则仍然适用。这些原则是:
第一,我们必须保持具有生存能力的战略进攻力量和指挥与控制能力, 这种力量和能力可使我们在各种情况下对旨在摧毁美国核力量及其他目标的大规模核突击作出有效反应,从而慑止这种突击。
第二,美国今后比过去 40 年更加需要盟国分担实施共同防御的风险与负担。
第三,我们将千方百计制止苏联在世界所有地区的扩张。
第四,我们必须在一些重要的受到威胁的地区保持前沿部署部队。
第五,我们必须在美国本土保留一支机动力强的现役与后备役部队,作为增援力量。
第六,由于美国的兵力与苏联相差甚远,我们不仅要继续装备更先进的武器,而且要使我们的男女军人得到高质量的、胜敌一筹的训练和最优秀的领导。
王方仁等《苏,美、日等国的军事战略理论和实践》综述美国“长远综合战略研究委员会”的长远战略研究报告提出的今后战略要点:
提出未来的军事战略。《报告》提出的美国今后 20 年军事战略的要点是: 在注重欧洲战场的同时,更加重视对付第三世界的各种冲突;寻求不会“导致美国自身毁灭”的“军事反应方式”,来保卫美国的海外利益;以高技术兵器装备非核部队,加强非核部队的远距离投送能力和多种作战能力;加速发展“战略防御系统”,建立攻防兼备的核与非核力量;重视战时制天权对陆战、空战、海战的作用;与盟国加强合作,支持英法发展核力量,支持日本加强军备;增加对第三世界的“安全援助”,要求北约盟国在欧洲以外地区更多地承担风险和防务费用;发展较少依赖海外基地的灵活机动的作战力量;有选择地支持反共游击战争,与友好国家建立“联合部队”;在保持美、苏攻、防核力量均势的情况下,审慎地削减核力量和常规力量。
确定未来的战略选择。这里所讲的战略选择,是指美国在国防建设中应采取的各项措施。“长远综合战略研究委员会”提出的措施主要有:改革国防体制,组建适于对付第三世界冲突的多功能部队;把国防预算稳定在占国民生产总值 6%左右:不断为飞机、舰艇、坦克等武器“平台”研制新的辅助系统(如弹药、情报处理系统、传感器材等),在“少花钱”的情况下提高主要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大力发展高技术兵器特别是“隐形”武器、“灵巧”武器、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太空作战系统;提高美军官兵的精神素质和各级指挥官的领导指挥能力。
美国罗伯特·W·科默《关于战略问题的思考——一个实干家的观点》(见《军事译丛》1987 年第 1 期,第 34—36)对美国未来战略提出的基本主张:
在核僵持的形势下,再也不能一味地依靠核武器把它作为我们主要的威慑手段了。这并不是说核威慑无关紧要。核威慑关系重大,然而它的可靠程度却有所下降,因为美国已经不再拥有核优势,不能再用大规模破坏去威胁苏联而本身不致遭到大规模破坏的报复。
我提出十一项基本主张,供研究切实的美国最佳战略时的参考:
1、战略必须要有一个目的。唯一现实的目的便是在力量(核和常规)对比上保持稳定的和可接受的平衡。美国的战略家们如果不理解力量平衡的思想,便不可能制订出美国应在 80 和 90 年代奉行的全球战略。
2、平时战略同战时战略一样重要,在大规模毁灭的时代,最最重要的是慑止大规模的冲突。威慑在常规战略中应当同在核战略中一样重要,因为凡是涉及超级大国的战争,无论它是否以常规方式开始,都有核升级的巨大风险。威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实战能力,尽管威慑很费钱,但比战争要便宜得多。因此,威慑是核僵持时代唯一明智的目标。
3、战略必须实事求是地与能力相称。这在美国是一个很大问题。⋯⋯
4、必须对各种任务和资源分配确定轻重缓急的顺序。我把战略看成是一门作出明智抉择的学问。力量过于分散,那就无法应付各种紧急情况。依我之见,首要的战略任务是保护美国的本土不受核蹂躏。其次,一定要防止世界力量的对比态势发生决定性的转变。美国必须同盟国一道,防止苏联支配西欧、日本和波斯湾三个关键地区,因为那将使世界力量的对比态势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决定性的转变。
5、不要上可能性谬误的当。目前有一种很时兴的说法,认为未来十年间最可能发生冲突的并不是上述三个关键地区(波斯湾可能除外)。此话不无道理。但问题在于,如果不按重要性只根据可能性来规划部队和确定战略的优先顺序。那就会在战略上产生失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美国对于卷入次要冲突必须持谨慎态度。⋯⋯对付次要的威胁可采取先行一步的或预防性措施,如军事和经济援助以至采取秘密行动等。即便最后必须动用美军,其方式和规模也应尽可能少地分散至关重要地区的珍贵资源。
6、必须具有均衡地投送多军种兵力的能力以保护美国的切身利益。为了保持欧亚大陆力量对比的平衡,美国必须实施投送兵力的战略,向海外迅速投送大部队。⋯⋯最终势必要在陆地和空中把苏军击败,单靠航母为主的海上战略是起不了决定性作用的。
7、不应认为美苏之间的任何对抗都会自动地向全球战争升级。⋯⋯美国不应侈谈“横向升级”,一定要认识到地区性战争一旦成为全球战争而仍保持常规性质,结果使美国处于比苏联更为不利的地位。历史表明,苏联一贯是避免两线作战的。今后苏联如进攻北约,重点在西线不是两翼,这是美国战略家应当三思的。
8、美国应避免多线作战和设法强化一条战线,由于保护波斯湾石油的重往,美国面临来自苏联的三条战线的军事威胁。美国需要小心地作出战略选择,避免在三条战线上发生冲突,而同时仍能捍卫美国的切身利益。依我之见,远东有着最令人感兴趣的可能性,即一旦美苏作战,日本和中国将保持中立。这一点长期来被美国的计划人员和指挥人员所忽略。显然,一旦美苏发生大规模的冲突,美国也不应过多地卷入次要战区,以免过多地分散较重要战区的宝贵资源。
9、美国必须采取联盟战略和态势。苏联军事力量的增长,美国力量的相对减弱以及苏联军事威胁的全球性,所有这一切都说明美国一定要采取联盟战略和态势。⋯⋯美国和盟国都应克服“单独行事”的思想。现实情况是, 苏联已较快地学会了怎样建立联盟态势。五角大楼估计,美国的欧洲盟国只能为美国增加大约 60%的兵力,而苏联则可从其盟国部队中得到大约 90%兵力的加强。
10、必须利用西方在经济上仍超过苏联的这一巨大战略优势。美国有许多富有的盟国,而苏联只有一些穷朋友。苏联每一个盟友几乎都在消耗苏联的资源,而美国的大多数盟友在平时甚至不需要美国的军事援助。对于这一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以服务于美国的战略目的。由于西欧、东北亚和波斯斯远离美国,但却靠近苏联,美国要保卫在这些地区的切身利益,⋯⋯至于北约的问题,关键在于实现更为合理的分担和分工,以便发挥更大的联合效能。
11、美国需要有一个均衡的诸军种联合军事战略。美国迄今没有一个统
一的军事战略,四个军种各有各的战略,海军想主要依靠核动力航母在苏联周围实施袭击;陆军希望有足够的地面部队能同时防卫北约、波斯湾,朝鲜和日本;空军则强调空军制胜论;海军陆战队也企图加强两栖作战能力(其实只能用来应付第三世界的突发事件,对苏作战中无重大战略意义)。对于诸军种各自的战略,参谋长联席会议硬是把它们拼凑在一起作为统一的战略。实际上,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体制本身决定了它无法制订统一的军事战略。而没有统一的战略就无法对各项任务和计划作出明智的优先安排以使用有限的资源。因此,参谋长联席会议迫切需要改革。
总之,以上的十一项主张可供研究解决今后的战略难题时参考。
美国国防部《亚太地区战略原则:展望 21 世纪》报告(1990 年 5 月 29 日《参考资料》第 75—
76 页)谈美国今后 10 年的亚洲战略:
尽管这 10 年来会出现我们所预料的变化,我们在亚洲的地区性利害关系仍然同我们过去寻求的利害关系没有什么差别:保护美国免遭袭击,支持我们的全球性的威胁政策;维护我们的政治、经济权利;维护均势以防止任何地区性霸权主义的出现;加强亚洲国家面向西方的倾向;加强民主和人权; 防止核扩散和确保通航自由。我们的亚洲战略的主要因素——前沿部署部队、海外基地和双边安全安排——仍将有效,并且仍然是维护地区性稳定、阻止侵略和维护美国利益不可缺少的因素。
我们承担这种角色和保留这些前沿部队,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对一旦我们不再呆在那里,我们会在那里留下空缺这一点表示担心,虽然那是我们担心的原因。我们的动机不仅仅是利他主义。简单他说,我们必须扮演这种角色,因为我们的军事力量将为我们在经济方面卷入这个地区作准备。鉴于每年泛太平洋双向贸易总额超过 3000 亿美元,即比我们的泛大西洋贸易额多50%,帮助维护和平与稳定是最符合我们的利益。
在 90 年代多变的全球和地区环境中,超级大国的对抗应该减少。在亚洲,对美国的军事活动来说,那里一向是一个节约兵力战区。对于我们的前沿部署部队的规模、部署和基本理论将进行日益细致的检查。然而,尽管苏联的威胁实际上有所减少,或者说有所减少,维持地区均势的作用、忠实的中间人和最终的安全保障——即先前那一向是我们在这个地区的军事力量的一个传统的方面——将对我们的稳定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今后 10 年,当新的全球性的秩序形成以后,我们的前沿力量将继续是使该地区保持均势的不可取代的力量。
目前没有别的大国能够或者愿意发挥这样一种作用,如果美国不愿继续发挥这种作用,这会使局势大大地不稳。如果美国对维护地区稳定的保证所有减弱——不管是明显减弱,还是真正减弱,这会带来其他大国很想或不得不前去填补的安全空缺。这样一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地区性军备竞赛和导致出现对抗气氛。我们的政策——政治、经济和军事政策——应该变为避免出现这样一种可能性,并且支持我们发挥我们独一无二的中心稳定作用。
在整个太平洋,我们的安全力量使那些抱有地区性扩张主义愿望的第二层次国家的行动变得缓和些,使我们的地区势力集中在起稳定作用的方面, 从而不仅使那种势力合法化,而且也使我们的朋友或盟国有理由为地区性安全增加应承担的份额。反过来,它将有助于消除地区派别之间的传统疑虑和
不和。
虽然我们的存在不可能确保这个地区不发生冲突,但是它可以使敌对行动局部化,并且使它们缩小到最低限度,同时为我们提供解决冲突的必要的外交影响。在 90 年代的地区性环境中,这实际上是为所有地区性的主要参与者所理解的、所赞同的和所支持的美国军事作用。
然而,一种多变的安全环境需要我们调整我们的地区的和双边的安全目标。我们需要重建我们的亚洲部队,以便更加正确无误地适应 90 年代在安全方面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的需要。
和平时期的地区性目标
在对变化中的环境继续采取灵活态度和保持警惕的同时我们在这个地区的和平时期的基本目标将是:
——继续在可以预料的将来采取在亚洲保留前沿力量的战略,以阻止潜在的侵略者;
——保留和扩大使用整个地区的设施的权利;
——在可能的情况下维护地区性的稳定和缓和紧张局势;
——限制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特别是在韩半岛的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扩散;
——继续鼓励亚洲盟国为维护地区性的安全和稳定承担更大的责任;
——鼓励各国在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安全合作。
战时的地区性目标
在支持我们在该地区的安全目标和国家利益的同时,美国在太平洋的部队必须能够阻止战争,或者说,如果未能阻止战争的话,能够迎战和取胜。这将越来越需要美国的军队通过我们的亚洲盟国得以加强的集体能力。我们对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战时目标包括,但是不局限于:
——保卫阿拉斯加、夏威夷和连结美国大陆的通信线路;
——适当地帮助我们的盟国加强地区防御;
——维护整个太平洋地区——特别是连结波斯湾、印度洋以及东海和南海——的通信线路的安全,以及⋯⋯;
——保护美国的领土和保护美国对之负有安全责任的自由结盟国家。
⋯⋯
90 年代和 90 年代以后的战略原则
鉴于这些国家利益和安全目标,我们现在必须使我们自己能够应付 21
世纪的挑战。我们下一个 10 年的目标必定是在保持我们履行美国所承担的义务的决心的同时对付紧缩国防预算和一个不断变化的威胁环境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我们部署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的前方部队对于制止战争、支持我们的地区和双边目标,以及执行我们的军事使命来说仍将是至关重要的。东亚环境的变化无常和它的独特性——欧洲的战略变化在那里反映不出来——加上现有的美国兵力不足,使得大规模裁减驻太平洋军队的做
法成为不明智的做法。我们的总兵力有 6.3%部署在太平洋前沿阵地:确保迅速而灵活的反应能力;使我们能够通过减少所需要的美国部队的数量和让盟国分担防务费用的办法来达到大大节约兵力的目标;提供有效的后勤基地;并且向我们的盟国和潜在的敌人表明美国显然承担着一种义务。因此, 我们部队的部署格局应该大体上保持现在的部署格局。
尽管我们决定保留我们的前方部署部队,但是美国的核掩护仍然是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所承担的核义务放慢了这个地区的核扩散速度。背离这项义务的行动将会产生灾难性的结果,并且可能使整个地区的局势不稳定。
钱俊德《布什上台后美国军事政策的走向》(《外国军事学术》1989 年第 1 期)谈美国军事政策可能的发展趋势:
根据掌握的材料,大致可以看出布什走马上任后美国军事政策的基本趋向。
执行以实力求缓和的对苏政策 布什的新政府将继续坚持在实力基础上的对苏缓和政策,继续上届政府所进行的军备控制谈判⋯⋯。中导条约签订后,布什明确表示反对新孤立主义,提出要防止美苏关系趋向缓和可能导致西方在思想上解除武装,防止美国撤回“美洲堡垒”的思潮再次抬头。他主张通过增强综合国力,在长期竞争中战胜苏联。因此布什政府将奉行以对苏实施政治、经济、军事等全方位“遏制”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战略。在国防系统,将进一步贯彻“竞争战略”,以美国之长,击苏联之短,使美国国防各领域的各层次都有比苏联更强的竞争力。⋯⋯
总之,加强军事实力,提高威慑效果,从实力地位出发,迫使苏联在军控谈判中作出更大让步,将是布什政府对苏政策的核心。
主张军事力量对比向下均衡,在高技术领域竞争 ⋯⋯鉴于保持高科技领域的优势是夺取未来对苏战略优势的关键环节,布什比里根更加重视对军事科技的研究和开发。他多次宣称;哪怕军费被减,也要增加高科技研制经费,重点发展航天、精确制导、弹道导弹防御、超导和微电子技术,既用于军事,也带动民用工业,保持竞争优势。
战备重点将进一步移向常规战争,特别是加强对付低强度战争的准备 ⋯⋯布什政府将把第三世界地区作为今后与苏联争夺的“主要战场”, 将侧重加强对付低强度战争的准备,提高对第三世界地区的紧急干预能力, 通过提供军援,出售武器,派遣军事顾问,必要时直接出兵等手段,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
在全球军事部署上,继续巩固欧亚两线抗苏前沿阵地,加强对海上重要通过的控制 鉴于欧洲的经济和战略地位,90 年代欧洲将仍然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尽管近些年来,亚大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政治地位上升,但今后一个短时期内,亚太地区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90 年代,美苏争压重点还不会移到亚太地区。布什明确表示,“对西欧防务所承担的义务是美国防御战略的核心”。布什政府将进一步巩固欧洲地区的防线, 美国驻欧兵力仍将占其海外驻军总兵力的首位,井将着重提高驻欧美军部队武器装备的质量。90 年代美国研制的先进武器装备将主要装备驻欧部队。
亚太地区是美国牵制苏联,策应欧洲的重要方向。中东、西南亚、东南
亚地区存在不稳定因素,局势动荡不安。因此布什政府将维持亚太地区的军事实力和部署,充分利用美国在该地区盟友多,基地网健全,海空军装备精良的有利条件,把围堵苏联的防线推进到苏近海地区。
在未来美苏争夺斗争中,海上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控制海洋, 夺取制海权、才能维护海上通道,“投送军事力量”,对海外地区突发事件作出迅速反应。因此,布什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海上重要航道咽喉点的控制, 加紧与苏联争夺制海权。
进一步强调加强盟国之间的团结,发挥盟国的作用,适当调整对盟 国承担的防务义务 ⋯⋯对布什决策有影响的前国务卿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智囊人物组成的“长期总体战略委员会”在《有区别地进行威慑》报告中指出,“不能只看到在欧洲的对抗而忽视其他地区的斗争。为对付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威胁,美国有必要重新考虑是否应在欧洲保持如此庞大的部队”。布什政府可能会考虑这一主张,强调欧洲盟国和日本在防务领域承担更多的义务,尤其在地区冲突和危机中期望得到盟国更多的支持。布什政府可能通过适当调整或削减美国海外驻军的途径,促使其盟国承担更多的防务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