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干、莲子、藕粉粉干

粉干是日常食品中的一种,但它的制作过程却很复杂。对于它,还流传一个传说。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大禹来到一座山,叫八面山。他不畏艰难、辛苦,废寝忘食地治水。山脚下住着一个搓绳的少女,她看了很感动,于是就做出了一道细丝状的食物,献给大禹。那如丝的食物也就是粉干。

而在那个山脚下的村庄里就世世代代流传了这粉干的制法。在过去的年代,粉干的制法还很传统、落后,用的工具是地道的石臼等这一类。到了最近几十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机器也进了农村,粉干的制作速度、效率明显提高。当然,粉干的制作仍然需要很多工序。

在原材料方面,米的选择非常重要,对于米都是选择粘性不强的,也不是很弱的。一般做一次粉干,需要 100 千克左右的米,如果米想多或少一点在工具情况允许下是没问题的。开始用一只半膝高的大木桶,在里面装上米, 然后加水,洗几次,再慢慢装到机器的漏斗里加水磨成粉,用七八只布袋接下那加工好的糊状米浆,再结好袋口的绳子,放到压水架里,上面加几块木板,等到把水压干大约要 2 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拿出来,放到大木桶里用手工把那浆块搓碎,再混些饭,增加粘性。做完了这步,再把那些搓碎的浆粒、浆粉放到平平的铁盒里,拌到入口处用机器加工成小长圆柱,把小长圆柱放到特大号蒸笼里蒸。等煮到七分熟时,把热的小长圆柱块倒到大木桶里,上面盖些布,免得冷却,再用手一块块塞到机器里、塞的时候速度要快,塞得也要准,在机器的另一头装有一块有细孔的铁锭,经加压,那些熟块便从细孔里出来,盘在一般蒸馒头的蒸笼里,粉干也初步形成了。蒸笼需要很多, 一般得有几十只。一次蒸用,就需 8~10 只蒸笼叠在一起,放在沸水锅里蒸。其实灶下烧火也要有点学问,上笼蒸时,火力必须旺盛。等蒸熟了就可以闻到一股香味。撕下一点尝尝看,感到特别香,如果在热的粉干条中加点白糖或红糖,那味儿真是美极了。

把蒸好的粉干,用力一抖,便落在蒸板上了,再用菜刀切成一定的长度, 待凉一点时,放到装着凉水的桶里洗散。接着,几个人用一双大筷子把粉干铺到竹晾(或竹垫)上,拿到太阳底下去晒。在晴朗的天气里,一般一天就可晒干。有的地方,不是铺在竹晾上晒,而是一丝一丝挂在架子上晒。现在已有了人工烘干技术。干燥的粉干,贮存期较长,平时食用也甚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