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雕塑

雕塑,是在三维的立体形式中表现人和物的形象的艺术。因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而得名,它以各种硬质材料(金属、石、牙骨)或软质材料(粘土、蜡等)为媒介,塑造可供视觉感受的实体形象,艺术地再现客观世界, 给人以审美享受和教育。

如果说建筑是审美和实用的统一,则雕塑主要是审美的。建筑偏重表现环境的客观性和外在性,雕塑则偏重显示生命的主体性和内在性。另外与绘画相比,二者也不尽相同。绘画可以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进行创作,比雕塑自由。但是雕塑是实际存在的形象。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领略形象。

雕塑通常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圆雕是雕塑的主要形式。它以三度空间来表现实体,一般没有背景。浮雕界于雕塑和绘画之间,它是在一个平面上雕塑出凸凹不平的形象,根据背景平面上凸出形象的高低,浮雕一般又分为高浮雕、浅浮雕和中浮雕三种。

雕塑作品多与建筑和环境发生联系。一般是安置在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中,用以表彰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具有庄严、崇高、永久性意义的雕塑称为纪念性雕塑,或称纪念碑雕塑;而把为装饰某一建筑物而制作的雕塑称为建筑雕塑;把陈设在室内的架上、案头或挂在墙上的雕塑称为架上雕塑或室内雕塑。

雕塑的主要对象是人。其意义多从人物的姿态、神情的特定含义中表现出来。雕塑由于本身的实体、静止和制作材料等的特点,在艺术处理上要求高度集中和概括,单纯中见丰富,在有限体积中表现无限的空间容量,在人体的瞬间静态中表现广阔的精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雕塑的局限性正好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而不是一览无余。

雕塑在三度空间的实体上艺术地再现现实,具有视觉的直观性,也具有触觉的感知性。雕塑的艺术感染力来自造型艺术共同的形式美原理(如对称、均衡、比例、结构等),也来自制作材料的物质特征。雕塑和其他艺术一样, 在原始社会与人类祖先的劳动、宗教崇拜、繁衍、巫术等关系密切。古希腊雕塑在欧洲至今仍然是难以企及的优秀范例。中国雕塑是各民族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霍去病墓前的石刻,唐代的昭陵六骏,宋代晋祠的宫女画,云岗、龙门、大足的石刻和敦煌彩塑等,都堪称世界雕塑艺术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