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让美附丽你的人生

——谈审美教育

西方有的美学家,曾经把审美的态度比作顺水行舟:人们随波逐流,尽情享受⋯⋯

这个比喻倒是很美。然而青少年朋友可曾想到,良好的审美素质的培养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生是一件作品,高尚的审美情趣当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每个人自觉地进行审美熏陶和教育。

被誉为“18 世纪的奇迹”的神童莫扎特,三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出和谐的音响,五岁就能练习写钢琴协奏曲,六岁就能和十一岁的姐姐在维也纳公开演出。之后又在法国、英国、荷兰和瑞士等国的几十个城市巡回演出,并于七岁时在法国和英国出版了个人的作品集,十一岁时莫扎特完成了第一部歌剧《阿波罗和吉阿琴特》,而十三岁起在故乡萨尔斯堡任宫廷乐师。

莫扎特这位神童的音乐天才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得益他良好的艺术环境和审美教育。他生在音乐之都奥地利,他父亲是有才能的宫廷乐师,他出生后就在音乐环境中成长,自幼与姐姐一起接受父亲的严格训练。审美教育启迪了他对音乐敏感的素质和爱好,他刻苦学习,严格训练,还得到了很多有声望音乐家的指点。可见,莫扎特的成才不是偶然的,天才的素质是他成功的基础,而长期不懈的审美教育是他成就的决定条件。

审美教育,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育。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培养和提高青少年认识美的能力,逐步养成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力和爱好,从而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第二, 培养青少年初步表现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为他们将来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世界打下了基础。

美育的任务,从根本上说来是在于树人,更具体一点说在于塑造人的美的灵魂。较之其它教育形式而言,审美教育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形象性。各种类别的美都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都是如此,这有助于人们的审美认识活动的展开,因为人们的认识过程,正是从生动的直观而达于抽象思维的;二是情感性。美育的过程是以情动情的过程,无论是审美创作还是欣赏都要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审美对象只有能引动人的情感,才能成为审美欣赏。如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会激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欣赏美术佳作,会令人悦目爽心;诵读千古流传的诗词,会鼓舞人们进取的热情;咏唱甜美的歌曲,会使人陶醉在幸福欢乐之中。审美的情感性特点使人们从审美中受到教育,在陶冶中得到提高。

由于审美教育具有上述的目标和特点,因此它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中,有着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代替的独特功能。

(一)审美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发展智力。

审美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审美过程大致可分为感知、理解、想象、情

感四大因素。因此,审美过程依赖认识,只不过所认识的对象具有形象性的特征而已。从这种认识活动的生理机制看,主要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

科学家证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有明显的分工,大脑左半球是处理语言、数字和其他分析功能的主要活动中心,大脑右半球则主要是处理空间图型,识别脸型、音乐、环境、声音,一般处理直觉或艺术方面的信息。在中小学生中,有的爱好数理、不善绘画和音乐;有的爱好音乐、舞蹈和戏剧,却对数理化不感兴趣。这一事实表明,学生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发挥,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必须创造条件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从而健康地成长。而以形象为主的审美教育,对发展智力有如下功能:

第一,提高感受性。人们要感知外界事物,必须使自己的各种感觉分析器有感受能力。人的分析器的感受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增强的,如音乐家在音高的辨别方面和美术家在色彩的辨认方面都优于一般人。三国时的蔡文姬从小听父亲弹琴,有时琴弦突然断了,她能听出是哪根弦断了;画家经过训练的眼睛可以辨别同一颜色的细微差别。这种辨别音高、色彩的感受能力, 在幼年时期就应通过文学艺术教育进行训练,借以发展智力。

第二,训练形象记忆能力。记忆对认识非常重要,没有记忆,感觉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智力也就不能发展。美育通过艺术手段把儿童看见过的事物形象进行回忆,然后进行复述、表演,从而发展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经过训练的人的形象记忆是很强的,如善绘画的学生,参观了菊花展览,回校后就可以将花姿在纸上再现;会唱歌的学生,听广播教唱两遍就能把歌唱出来。

第三,发展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总要引起不同的艺术联想,人们在艺术欣赏与创作中,就是用想象与形象思维去掌握世界的。一些具有独创性的科学家,往往具有极为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才能,往往帮助他们获得科学上的成功。如达·芬奇集物理学家、数学家、工程师、画家于一身;爱因斯坦演奏的小提琴可与职业提琴家媲美,在他那里,科学与艺术是浑然一体的。

(二)审美教育有助于人的品德修养。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预言:“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人们在审美过程中,总要激起情绪体验,或喜、或悲、或恨、或爱。审美的这种情感性特点对道德净化十分有帮助。首先,它有利于人们深刻地认识社会,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都是形象的社会教科书。其次, 有利于道德感化。在艺术作品中,渗透着艺术家的政治态度、道德意识和世界观,因而必然对欣赏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再次,有利于感情的净化。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在一种充满矛盾、激动人心的情境中显示的,但作品中的人物与欣赏者并无直接利害冲突,因此,艺术可以引导欣赏者全身心投入作品中,在物我一体的交流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和净化,精神得到升华。最后,有利于心理的平衡。当人们沉浸到美的欣赏与创造的时候,可以使心理平衡得到恢复,如优美的音乐可以使人由冲动转为平和,由消沉转为振奋, 由伤感转为快慰,进而扬起人生的风帆。

(三)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健美风貌。

人既是自然的实体,又是社会的实体,只有将体育与美育结合起来,才能使人具有自然的美和内在的美,获得和谐发展,因此,健和美是不能分离的。体育中的美育功能有:

第一,培养身体美。体育美是体育的自然性美的表现。人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它表现出身材、线条、姿态的造型美,筋骨、肌肉、肤色的肌体美和生命活力的生气美。人体美历来都是无数艺术家“代代耕耘的美的沃土,美的矿源。”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用十分热情的诗句,赞美过人体古铜色的皮肤和坚实的肌肉。

第二,培养精神美。列宁说:“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毛泽东也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可见精神美与身体美是密不可分的,精神美可以使体育运动发出光和热,如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 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由于体育运动具有竞争、对抗性,因此有利于培养人们精神上的追求优胜、追求祖国荣誉的理想美,礼貌、团结、协力、诚实、公正、正义、友谊、自我牺牲的道德美,英勇顽强、不畏艰难、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美和体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情感美。

第三,培养技巧美。体育中精湛的技巧与身体美、精神美交相辉映。技巧美包括动作协调、节奏明快、反应敏捷等。这些运动的技术就是表现人体身心健全的艺术语言。古今中外的艺术家,把各种精湛的运动技术,绘制成动人的画卷,编就成美妙的诗篇,赞美那飞驰旋转的冰上健儿,转翻蹦跳的体操运动员,勇猛角逐的足球运动员等等。

(四)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生产技术。

基本生产技术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工农业基本知识技能的教育。这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使青少年树立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工农群众的思想感情,养成遵守劳动纪津、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的道德的品质。在基本生产技术教育中,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知识技能的美、生产环境的美、道德情操的美等,通过这种教育使学生在生产技术中获得美的素养。

综上所述,可知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基本技术生产教育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尔基说,按天性说来任何人都是艺术家,都想把美带进自己的生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美的生活的向往,对美的理想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

契河夫说:“人的一切:面貌、衣裳、心灵都应该是美的。”

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有幸迎来了一个美的时代,恢复了人的尊严和价值, 有了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

我们是骄傲的,我们获得了劳动创造的自由和权利,正在建设一个美好的未来。

只有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积极进取的人,才会热爱美,懂得美。

只有“大写的人”,发愤图强,孜孜不倦,有高度修养,有美好情操的人,才能抓住美,创造美。

年轻的朋友,刻苦学习、努力创造吧!愿美附丽你的人生!后记

几年前,读宗白华先生的《美学与意境》,我曾写过一篇读书札记《少年宗白华》,借以体味宗先生那种清淡隽永、青春洋溢的美学追求。

而今,步入而立之年的我,竟又通过美学找到了与少年朋友的精神联系

——愿这本谈美的小册子能为少年朋友步入美学园地提供一点帮助。并通过

它我能与少年朋友产生一种心灵的沟通与对话,以使我的心不至老化得太快。

不论如何我将相信:美学将永远年青,因为人类永远年青,更何况美学所面对的更有那永远拥有未来的少年朋友。

邹广文追记于 1993 年元旦书稿校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