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生活之树常青
——谈社会美
美不仅存在于自然界,还存在于社会生活中。请看下面的文字: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青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熟悉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都知道,这是三国时期的杰出诗人曹植的名篇
《洛神赋》。这里诗内用了大量的比喻形容了洛水神女的美:翩然凌波的身影像天鹅惊飞,婀娜苗条的体态如游龙宛转;夺目的光彩照耀秋菊,青春的容颜胜过春松;若隐若现像轻云遮掩的明月,飘忽轻扬如流风拂转的雪花。远远望见,明亮如太阳从朝霞中升起,走近观察,又娇艳如荷花在碧波中绽放⋯⋯诗人这里借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表明了自己对所向往、所追求的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
社会美即指社会生恬的美,它是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开拓的又一个审美领域。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句名言:“美是生活。”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人类社会生活与美的紧密联系。
我们知道,“人猿相揖别”的历史分化过程一结束,人类就随之开始了社会性的实践,这就是原始的狩猎活动。为了有效地猎取野兽,首先必须有得心应手的工具,正是这种劳动需要推动着原始猎手去捉摸如何才能制造出工具。当人根据石料的性能和狩猎的要求制造出光滑、锋利、结实、耐用的石斧、石枪时,这石斧、石枪就是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的,它像被猎获的野兽一样,体现着人的积极本质,因而引起人的热爱、喜悦和快慰;与此同时,人们根据鸟兽生长活动的规律,利用各种地形四面包围狩猎对象,挥舞
着自己制造的工具将野兽击毙,猎获,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体力、技巧、勇气、毅力和激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和愿望,从而引起了人的豪迈、欢乐之感。这样,石斧、石枪以及运用它们进行狩猎的生产活动就不仅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手段和过程,而且也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享受的对象——审美对象。于是,社会生活的美就萌芽了。我们从考古挖掘出来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的规整形式,骨器上图案花纹以及原始狩猎壁画上就可以看到这种美的最早记录。
社会美与人的活动相联系。如果说劳动创造了人,那么劳动也创造了美。立足今天反观人类文化发展的足迹,我们会感到人的社会生活是那样的复杂神奇,绚丽多姿。社会美大体上可以分为劳动及劳动产品的美和人的美两种。
一切物质产品的美,都是人们按照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如果你倘徉在繁华的街市,从美的角度评价一下琳琅满目的产品,一定会为设计、制造它们的独特匠心而感叹不已。它们有的花团锦簇,有的淡雅清净,有的色泽鲜艳,有的晶莹澄澈,有的质朴古拙,有的精雕细刻,有的富有装饰趣味,有的又由于变形而生动奇特。这些体现着美的法则的物质产品,不都是凝聚着设计者和生产者追求美的心血吗?
其实,人们自由创造性的劳动形象本身就是美的。人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力量,不仅表现于这种创造的成果——劳动产品上,而且表现于创造性的劳动过程之中。应该说在社会生活中凡是肯定人的自由创造性的感性形象都是美的,人们歌颂治理洪水的大禹,敬仰挖山不止的愚公,把它们视为美的形象,就因为他们的活动已成为人的自由创造力量的象征和体现。尤其是在现时代,人的自由创造力得到了更加突出的提高,人们以主体的能动精神从事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在人们的劳动中洋溢着创造新生活的激情,这样的劳动形象当然是美的。
在社会美中,人的美居于核心的地位。因为物质劳动产品的美,说到底也是人的作品,人的美是社会美的特点的最集中体现。
人的美包括外在美与内在美两个部分。外在美指的是人的相貌、体态、服饰、行为、风度等;内在美则指人的精神品质、心灵和情操等等。内在美主要通过外在美来表现,外在美要受内在美的制约,人的美正是这二者的统一。
人们对于外在美中的相貌、体态,通常称为人体美。人体美是一种自然美、形式美。因为人体作为自然的对象之一,比较集中地体现着比例、均衡、对称、和谐等形式美的规律。古希腊时代的艺术家很早就注意到人体的和谐,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如达·芬奇)专门研究过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并把这种比例关系看作美的一种表现。英国画家荷迦兹在他的美学著作《美的分析》中讲到,朝不同方向盘旋的蛇形线条是最美的,而人的形体与其他任何形体相比,所具有的蛇形线条最多。人的骨骼和肌肉都是由各种美的曲线构成的,而这些美的曲线又由于多种多样的比例类系,形成一个接一个连绵不断的波浪,形成更加复杂的美。对于人体美的欣赏,甚至比对自然美的欣赏还要早一些。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讲到宋公子朝的男性美,讲到西施的女性美;在古希腊,人们对人体美的欣赏风尚更是蔚为风气,这一点我们从留传至今的古希腊的人体雕塑中可以得到印证。
当然,人的形体、相貌也不是纯粹外在的东西,它是与人的内在精神气质密切相关的。“征神见貌,情发于目”,就是强调了内在的神情对外在的
貌、目的影响。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目光是最能流露灵魂的器官,是内心生活和情感主体性的集中点。”他还说,口是面目中仅次于眼的美的部分, “口通过极轻微的运动和活动可以生动地表达毫厘不差的讥讽、鄙夷和妒忌以及不同程度的悲,就连静止状态的口也可以表现出爱情的温柔、严肃、拘谨和牺牲精神等等”。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爱美、求美成了一种时尚,从前那种不敢展示自己青春之美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健美热的兴起,表现了人们对人体美的热烈追求。
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逐渐认识到内在美更重于外在美的道理。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就曾指出:“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就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柏拉周也曾讲过心灵美与身体美的和谐一致是最美的境界。在我国先秦时代,也已有“内美”的提法。大诗人屈原写的:“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就是一个例子。屈原虽然很注重自己的仪表、服饰,“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余幼好此奇服,年老而不衰”, 但他认为内在美是更重要的、注重外在修饰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内在美。这种内在美就是他多次提到的“秉德无私”、“重仁蹈义”、“中正”、“耿介”等等热爱祖国和人民,追求真理和正义的美好品德。在我国魏晋时代,由于对老庄思想的崇尚和文人对黑暗政洛的消极反抗,出现了重“神”轻“形”的新情况,内在美被抬到更加突出的地步,人们已不是一般地认为“神主形从”,甚至认为外在的形可有可无,可以“放浪形骸”,追求一种“得意放形”的理想境界。据说,当时名士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俊秀,是个美男子,但他从来不修边幅,不注意外形,而以“土木形骸”为尚,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欣赏他的美,一位长者就称赞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可见当时人们对外在美看得多么轻了。当然,这种情况只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他们对外在美的轻视毕竟有些片面,最为理想的情况是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和谐。
人是一种文化的动物,人的女化创造不断地丰富着人性,也不断地丰富着美的内涵,因这社会美的具体表现也是十分丰富的。面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我们认为有必要就下面三个方面来充实社会美的内涵:
第一,语言美。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注意礼祝语言,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早在 1925 年,鲁迅先生在《论“他妈的!”》一文中就对中华民族的语言使用坏毛病进行了批评。他曾看见父子两人一同吃饭,儿子指着一碗菜对他父亲说:“这不坏,妈的你尝尝看!”那位父亲回答道:“我不要吃,妈的你去吃吧!”这种口头禅,鲁迅先生讥讽为“简直和‘我亲爱的’ 是一个意思了。”(《鲁迅全集》第一卷 327 页)这由此也启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纯洁性和文明性。
美的语言的运用,必须自然,不做作。因为做作就是虚伪,这会令人生厌。《红楼梦》中的王熙凤长得很漂亮,见人老是满面春风地笑,能说会道, 外号叫凤辣子,但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她的某些语言貌似彬彬有礼,其实很虚伪,这并无语言美可言。运用礼貌语言,还必须分清人物、地点、场合,还要了解不同地区的习惯。
学生在学校里,要形成一种讲究礼貌语言美的良好风气,要以讲礼貌语言为荣。在社会上,人的活动圈子增大了,互相打交道更多了,更要注意礼
貌语言的应用。同时还应注意语言的时代特色,逐渐克服语言交往中的陈腐落后的东西。
第二,行为美。
所谓行为,就是指人和客观世界(自然、社会)接触时作用于客观对象的活动,这里我们讲的行为,集中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行为本身的品质有美丑、善恶、优劣之分。好的、高尚的行为,是道德上的一种善。就一个人的行为评价而言,一个基本的尺度就是看他对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在这个总原则下,我们可以把行为美的类型分为两种: 一种是崇高的行为,这突出地表现在行为的社会历史价值和美的深度与广度上。这种行为不但对社会历史有巨大作用,而且以其鲜明的直观性的巨大魅力去感染人们,在人们的心中掀起情感的波澜。它具体表现为追求真理、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热爱祖国、憎恨敌人;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执法如山、正大光明;振兴中华、为国捐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等。他们的行为或壮烈、或慷慨、或刚毅、或从容,具有一种崇高的行为美;另一种是平凡的行为美,崇高的行为是美的,但在日常生活的平凡行为中,仍然可以产生美感。如赡养父母、尊敬师长、赶学先进,敢于批评,廉洁奉公、乐于助人等,在人的一生中,尽管没有惊天动地的行为,但只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不断地随着时代进步而丰富完善自己,其行为就是美的。
第三,环境美。
环境是构成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环境体现了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状态,并反过来影响人的生活与工作。祖国的环境美,既有名胜古迹的美,同时更主要是面对时代去开拓新的环境美,因此它的内容也是无限丰富的:绿化祖国,让祖国的每一块土地都披上绿色的时装,是环境美的体现,根据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把我们的住宅区打扮得像完整、和谐、多样、统一的图案一样,这也是环境美的体现;在适宜的季节,利用适宜的场所,尽量让牡丹、玫瑰、海棠、月季⋯⋯迎风吐艳,这是环境美,而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大自然机体的完美,让黄莺、画眉经常在枝头唱歌、愉悦你的性情,也是环境美;改进技术设施,变废为利、减少乃至消灭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这是环境美的体现,而有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整洁美观的校舍运动场, 供青少年学习、生活、锻炼,这还是环境美的体现。
社会美在于创造,在于开拓,在于探索。而哪里有探索、开拓、创造, 哪里就有美的生活。诗人歌德有一句名言“生活之树常青”,青少年朋友, 也许你从无数仁人志士的拼搏奋斗中,从无数科学家的艰苦探索中,从千千万万劳动者的生活中,已经体悟到了社会美的真正内涵,体悟到了“生活之树常青”的内涵。
热爱美好的生活吧!追求美好的生活吧,在生活中,我们会真正拥有和领略社会之美,我们会真正展示时代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