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半”与“五半”

解放前,四川嘉定中学学监张胡子对学生训话,说:“学问之道,得子师者半,得于友者半,得于己者半。”这立即使他荣获了“三半先生”的“美称”。张胡子很不以为然,争辩道:“桔子不是有十多半吗?”

学监张胡子得一个“三半先生”的绰号,是人们对他的讽刺与挖苦。因为他的训话,概念不明确,“半”是数量概念,即一切事物的 1/2。按他所讲的,“得于师”、“得于友”、“得于己”都是“学问之道的 1/3;况且, 又提出桔子的“半”,更显得他对“半”的概念的模糊,桔子的瓣只能用于表示果实、种子,而且数量也极不确定。显然张胡子不能区分“半”与“瓣” 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俄国杰出的文学家普希金写过一首讽刺短诗《咏伏朗卓夫伯爵》,全诗如下:

半个老爷,半个商贾,

半个聪明人,半个无识之徒, 半个流氓,但是可以希望: 他总有一天兼备全部。

普希金在这首诗里一连用了五个“半”,可是却没人把普希金称为“五半先生”,这是因为普希金能正确地掌握和使用概念划分的逻辑知识。他对伏朗卓夫伯爵的素质作了依次从气质、学识、品格上进行了划分,虽然这“五半”带着嘲讽和幽默,但却是完全符合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