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的发现

染料是直接或经媒染剂作用而能附着在各种纤维和其他材料上的有色物质,有的可以跟被染物质化合。种类很多。染料的最早发现和使用无从可考。从古墓中发现的红赭石表明人类使用染料(早期染料都是天然染料)至少已有 1.5 万年。我国早在公元前 3000 年已掌握织物染色技术。《周礼》载:周朝已有“染人”和“掌染草”等官职,掌管染料和印染工作。当时用染料染的衣服只有熏(淡红)、玄(黄)两争,只准黄帝和官员们穿用。秦汉以后, 染料颜色种类增多。皇帝朝服由熏、玄改为大红、大黄。平民也可以穿染色衣服。《史记·货殖传》载,当时已开始大量生产栀(蓝色)、茜(红色, 从印度传入)、姜(黄色)、韭(绿色)等植物染料,并以红、黄、蓝为基本色配制其它各色。当时,还发现并使用一种矿物性染料(有颜色的土质, 称“石染”),有红、赭、青、黄等色。“石染”衣物因怕水洗,故用途不广。13 世纪,法国掌握了从菘草中提炼蓝的技术。1856 年,英国化学家珀金发现了世界上第 1 种人造染料——苯胺紫。1858 年,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的学生霍夫曼研制成功碱性品红,1860 年他又得到了蓝色人工染料——苯胺

蓝,1861 年得到苯胺黄。李比希的另一个学生凯库勒于 1865 年确认为苯的环状结构理论,从此染料研究建立在真正的科学理论之上。此后,各种各色的染料争鲜夺艳,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