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姓氏命名的现代科技成果

王氏大麦与南京大豆。我国已故作物育种专家、生物统计学家王绶培育的“三三二”号大豆新品种,广种于我国长江流域,被国外引种时称为“南京大豆”。他早年还培育成功抗冻、抗锈力强的大麦品种,在美国被定名为“王氏大麦”。

华—王方法。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与王元,1959 年后开拓了用代数数论方法研究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新领域。其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王方法”。

陈氏定理。我国数学家陈景润,1973 年发表论文,把 200 多年来人们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即从(1+3)到(1+2)。现在国际上把陈景润的(1+2)称为“陈氏定理”。

夏道行函数与夏不等式。我国数学家夏道行研究的一类解析函数成果, 被称为“夏道行函数”。他在泛函积分和拟不变测度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夏定理”或“夏不等式”。

侯氏制碱法。我国已故化学家、制碱专家侯德椖,在本世纪 30 年代首创了联合制碱法,并写出了一部制碱工业专著。联合制碱法被国际制碱界称为“侯氏制碱法”。

吴氏通用理论。我国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吴仲华,50 年代初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世界上先进的飞机发动机设计,均使用了这一理论,在国际上被尊称为“吴氏通用理论”“经典理论”或“吴氏方程”。

冯氏效应。我国生物学家冯德培,在肌肉产生热的研究中,发现牵拉能使肌肉发热,这种现象被国际生理学界称为“冯氏效应”。

蔡氏核区。我国生理学家蔡翘,在研究澳洲袋鼠中脑结构中,发现并详

细描述了中脑内顶盖部一个神经核连接关系,为生理学研究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这个神经核连接关系,在国际上被称为“蔡氏核区。”

龚氏物质。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龚立三,1981 年在美国从事遗传工程研究期间,组建了一个关系到生物细胞对外抗性(如抗盐、抗旱)的新质粒,并用这种质粒创造了具有固氮作用和能抗高盐的新生物体,为人工合成新生物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两种物质均以他的姓氏命名。

熊氏无穷级。我国数学家熊庆来,早在 30 年代关于整函数与无穷级的亚纯函数的研究成果,受到欧洲数学界的高度评价,被誉称为“熊氏无穷级”。

童鱼。我国已故科学家童第周,从鲫鱼卵子细胞质内,提取一种核酸, 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生成了新的鱼种,开创了人类按照需要而人工培育新物种的先例,创造了细胞遗传学上的奇迹。国际上把他培育的新鱼种命名为“童鱼”。

葛氏扭摆与葛氏峰。我国物理学家、世界金属内耗研究领域创始人之一葛庭燧,在 40 年代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测量金属中的内耗装置,被国际上命名为“葛氏扭摆”。他还首次发现晶粒间界内耗峰,被称为“葛氏峰”。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奠定了“滞弹性”这个新领域的理论基础。

修氏理论。我国女医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副研究员修瑞娟,在微循环研究中发现各级微动脉自律运动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并首次证明了微循环的自律性运动是以波浪式传播的。她提出微循环对器官和组织灌注的新论点——海涛式灌注。这一论点被国际微循环学界称为“修氏理论”。

摩尔—祁力群方法。我国清华大学教师祁力群,研究用区间分析法解非线性方程,发展了国际著名区间数学家、美国摩尔教授的理论,祁力群的研究成果被称为“摩尔—祁力群方法”。

侯氏定理。我国数学家、长沙铁道学院教授侯振挺,在概率论研究中, 提出了有极大应用价值的“Q 过程唯一性准则”的一个“最小非负解法”, 震惊了国际数学界,被称为“侯氏定理”。他自己也荣获了国际概率论研究卓越成就奖——“戴维逊奖”。